在平凡的故事中重温那份逝去的感动,找回属于那个特殊年代的热情。
台湾最富乡愁的地方在哪里?那就是眷村。他的历史价值对如今的人们了解那场规模浩大的1949大迁徙中的众生相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上百万军眷、公教跟随国民政府迁台,在陌生的土地上再造原乡之梦。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台湾金牌电视制作人王伟忠与表演工作坊创办人赖声川合作的舞台剧《宝岛一村》风靡全台。无论老兵、公务员、军人,还是没有眷村成长经历的台湾本省人,都被这种台湾文化中的独特元素深深吸引住了。他的火爆程度用林青霞的话来说就是:”看得我如醉如痴,时而感伤,时而欣慰,有时大笑;有时哭得抽泣,泪还没干又破涕而笑,还没笑完又哭将起来。这是什么样的一出戏?把我弄得像个傻子一样”。
不仅在台湾本岛刮起了眷村怀旧风,王伟忠和赖声川还带着他们各自的经历与创意,远涉新加坡。相对于台湾人对眷村的熟悉与复杂微妙的感情,起初制作班底还担心新加坡人看不懂,但是开演后一票难求的场面令狮城成为《宝岛一村》寻求跨地域共鸣的最佳试水地。对此,有新加坡当地人认为,他们完全不会因为描述的是台湾特有的眷村文化而对这出戏有所隔阂,相反地戏中描述的移民者努力融合的真挚情感,还有华人顛沛流离的心酸往事,都能感同身受而深深被这出戏所打动。
不过也因为《宝岛一村》描述了太多大陆迁居台湾的悲欢离合,眷村文化中对中华民国的情有独钟,表现在这部作品中的细节就是台湾人耳熟能详的国旗歌及不胜枚举的反共保台印记,这对尚未政治和解的两岸而言,《宝岛一村》赴大陆公演的可能性不会很高。
与此同时,电视剧《光阴的故事》也因眷村题材与王伟忠的作品的缘故而红透黄金八点档。期间一幕幕外省军人与本省家族的融合、下一代成长的共同回忆,逐渐唤醒了台湾人去重新认识自己的父母和家人的意识,在平凡的故事中重温那份逝去的感动,找回属于那个特殊年代的热情。
事实上,族群融合在台湾永远都是问题,但也可以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是否恰逢选举季节,近几年来政治操弄族群、粗暴树立对峙的冲突画面已不复存在。但长久以来,本省人对一小撮外省权贵当道的厌恶与憎恨,掩盖了社会对大多数外省公教家庭的关心与同情,再加上国民党执政时期罄竹难书的劣迹,其他族群对外省人缺乏最起码的同理心。眷村在那样的环境中拔地而起,当局对荣誉国民的庇佑又在无形中拉大了省籍之间的鸿沟。以至于民主政治下政客只要一有挑动的苗头,燎原大火即可熊熊燃起。
然而眷村中的芸芸众生依旧努力地从悲情的深渊逃脱,从温情的园地重获宁静、祥和:
“祝福是一种爱”—孙一美
“选择我们认为对的事去做,就不要后悔。”—许毅源
“幸福不是圆的。也不是扁的。要珍惜手上掌握住的。”—孙妈
“真正勇敢的人,是随波逐流当中而不迷失自己的人。”—汪茜茜
“一个人的个性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张叔
”总是想着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一定会拥有的幸福的。”—许妈
“错过了。也许是为了让你遇见对的。”—汪茜茜
透过《宝岛一村》与《光阴的故事》,人们不难发现外省人也是人,他们也有着与台湾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同时这群人也是被国民党愚弄最深的受害者,他们笃信蒋家”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政治宣传,每年除夕夜都在盼望着蒋公把他们带回大陆家乡去。这个属于大家共同编织的梦想,后来随着蒋介石的逝世变得遥不可及。
但是这个人生中第二个生存之地慢慢地变成了这些人的精神原乡,王伟忠和所以眷村里走出来的孩子一样,述说着他父母那一代和他成长背景的故事;而每个人和别人不一样的,就是属于自己个人的成长背景,属于自己的故事,也是最珍贵的故事;也唯有珍惜、记忆属于自己成长背景和过去,才能对生活持续着有所感动。
·易小迪 因缘 08/07/07
·SOHO中国补救违规行为 08/04/08
·临近的偶像 07/08/28
·香港地产精英的广州大舞台 07/06/29
·一款浴缸温州、上海两地价格竟相差3000多元 0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