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卷起一阵倒闭浪潮,根据官方数据,仅今年头9个月在广东就有7148间企业破产,此外还有各种关闭工厂和停止生产。数十年来,这个南中国省份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力密集型和廉价产品生产的麦加之地,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样轻工业产品:玩具,纺织品,家用产品等。
12月,数百人蹲在广州火车站前的广场,他们成群结队,或吸烟,或闲谈,或在充饥,很快他们都会拿起包袱以及背上硕大的行囊,走入火车站,登上长途列车远去。本来这种景象,应该是在6周后的农历新年才会出现的。这传达了一个警告信号,珠三角开始败落,农民工开始撤离。
因为金融危机,我工作的工厂由于订单减少开始减产,我也被迫放大假,谁要是不愿放假就被解雇。也许要等一个或两个月后才能恢复工作。
王刚(音)和他一帮朋友坐在火车站站口前,旁边堆放着他的行李,等会他就要坐19小时的火车回贵州老家。他今年20岁,3年多前来到广东省务工,最开始是在深圳的一家手机厂。他继续说,现在情况看起来很不乐观,身边很多朋友都失去工作了,有些打算继续找新的工作,有些直接卷铺盖回家,我也是这样打算,虽然现在名义上是休假,但是我不打算回来了,我爸有辆车子,我搞到驾照以后就替他工作,他会帮我安排好的。
王刚旁边有位19岁名叫王琳(音)的女士,斜靠在墙边。她等会要回湖北老家,行程超过30小时。王琳在广州的一家韩资手机厂工作,14岁她就出来珠三角闯荡,流水线上拼搏,像今天这样强制两个月休假还是头一回遇到。
危机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恐慌,我们还要继续为生计打拼,压力很大,因为危机很多人都失业了,但是找份新的工作又那么难。
这群年轻的打工朋友很友好,但不是所有人都这样。他们对这次美国人引起的危机感到愤怒,不少人把火也发到我们这些西方记者头上。
背景资料:位于珠三角的广东省,30年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今天成为中国最富庶的省份,承担了全国30%的出口。以前农业为主,今天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人口也从5200万增长到今日的1亿。
这个位于香港北面的省份,有着世界工厂的美誉,近30年来一直保存着惊人的增产速度。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提出30周年纪念的时刻,这片区域陷入了重重的困难之中。一位内地的经济智囊,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去年以来,,新劳动法的实施令到工人工资上升,新的环保法执行,这些都使企业的经营成本急剧上涨。此外,人民币的升值进一步打压了出口市场。现在全球范围的金融海啸导致欧美的订单下滑,真是屋漏更逢连夜雨,所有糟糕事都发生在一块。珠三角的企业都有这种感觉:冬天来了。
很多企业在这个金融冬天选择了撤退。记者来到深圳宝安区,这个紧靠香港,工厂林立的区域,采访一家名叫Peace Mark的香港企业。大门后一片死寂,难以想像,在10月这里还有超过600名工人在生产腕表。而今,所有工人已经遣散,只留下一对夫妇在看守厂房。出口上方还挂着一个红色的横幅,上书:质量至上,交货及时。邻近的工厂情况和这家一模一样,人去厂空。
一位来自四川50岁上下的老汉经过,他说,以前我的工厂都是3个月结算一次工钱。但是对上那次,我等了4个半月工钱也没能到手。现在我被解雇了,但是我可不敢松懈,不停的去催帐。最后老板还是支付工钱了,不过比我应得的要少,老板的理由是,现在厂子运营很差,开不出工资了。
珠三角卷起一阵倒闭浪潮,根据官方数据,仅今年头9个月在广东就有7148间企业破产,此外还有各种关闭工厂和停止生产。数十年来,这个南中国省份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力密集型和廉价产品生产的麦加之地,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样轻工业产品:玩具,纺织品,家用产品等。每年这里生产3400万台微波炉,价值3亿的假花。正是在30年前,这个今天已被严重污染的珠江河畔,中国开始了他的经济奇迹。而今,这片区域开始了大规模的结构转型。
Michael Enright,香港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认为这只是一个出于政治考虑的转型(没有考虑客观现实环境):通过今年1月生效的新环境法,劳动法,政府强迫污染大的工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限制了劳工市场的灵活性。企业现在必须和员工签正式的劳动合同。以往,很多企业都是季节性的聘用务工人员的,现在要是想仅仅在生产高峰期临时招工人变得很困难。
新的政策环境下,生产廉价商品的利润几乎为0。在广东,高污染产业和血汗工厂的历史走到了尽头。本来,这个转变应该是有序缓慢的完成的。但是,超出北京和地方当局的估计,意外爆发的金融危机大大加速了这个进程。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开始涌现。例如前面提到位于深圳的Peace Mark港资厂的倒闭,导致了数百工人上街示威要求结算拖欠的工资。很多企业主,特别是来自香港,台湾,南韩的,连夜关闭工厂,拍拍屁股就跑路留下一堆烂摊子。
工人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位于珠三角的另外一个千万人口城市,东莞,当地的地方法院今年就创出一个新的中国记录。今年13位法官每人要处理600件这样的劳资纠纷。工人们控告老板,追讨欠薪,超时工资及赔偿。
Michael Enright认为,这次危机对中国的稳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危机的影响深远与否,取决于当局对工人示威的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地方政府都接手了企业破产后的烂摊子,毫无疑问,政府承担了对工人的赔偿。此举使政府获得了民众的信任,向工人展示了政府可靠,处理危机的能力。
赔偿是一个问题,失业的民工以后的出路又是另一个问题。他们首先都会选择回到老家。中部重镇重庆的市长宣称,在10月有10万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湖北省宣称危机爆发开始至今有超过30万人回流,并估计到农历年会达到100万人。吸收这些流动的民工,中国的经济需要达到7至8的增长率。明年的经济增长可能达不到这个数字。很多工人离开了珠三角沿海地区,回到老家务农,直到发展状况改善为止。很多沿海城市,如深圳等,早已经出现这种民工回流潮。
背景资料:深圳,1980年还只是一个有3万人口的小村落。今天,成为拥有1200至1400万人口,摩天大厦林立的大都会。酒店数目由8座变为500座。过去,深圳连一条像样的街道都没有,今天,成长为中国大陆人均收入最高,并与柏林,蒙特利尔,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城市一列,获得最有创新潜力的城市称号。
因为工厂倒闭,当地的收入下降,很多人也外迁了。房子租金下降的很厉害,原来800块的租金,现在降到600也租不出去。
李云娜(音)对所在的深圳居民区的发展充满忧虑,她在一个小食品厂工作,几乎认识附近的所有人。她留意到,每天有多少人外迁,回四川,回安徽,回湖南等。这种情况以往从没出现过。深圳的腾飞开始于1980年,在邓小平的指示下,在这个紧挨香港的边境城市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刚开始中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3个在珠江三角洲,于是迎来了所谓的南国的春天。开放政策下,大量来自美国,日本,香港,台湾和德国的外资涌入,在珠江河畔开设工厂。以降低本国生产的高成本。同时,大量的中国内地居民涌入,成为廉价劳动力。深圳由于紧邻香港的优势,是几个特区里面发展得最成功的。
1992年,邓小平传奇般的南巡,一锤定音地确立了共产党经济改革的发展路线。深圳至今仍立着邓当年高龄巡视这个南中国海边特区的纪念画像。在邓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旧有的外来资本加本地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不再生效。在珠三角,特别是深圳,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我们称之为高科技。在轻工业发展遭遇危机的重重阴影下,深圳依然孕育着未来的希望。所以,即使当前困难不断,来自香港大学的Michael Enright并不看淡珠三角将来的发展:
在年初的8个月,珠三角的成衣出口下滑了30%,同时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增长了20%,其中,与汽车相关的产品出口上升接近70%。没什么好奇怪的,随着在南中国建厂的成本上升,高附加值的生产份额自然会上升,与之相反的廉价生产下跌。国际上,特别是很多来自香港的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还企图通过媒体对当局施加政治压力。很多国际媒体忽视了,其实还有很多南中国的外资企业,是来自韩国,欧美的,他们对新的经营环境就表现得很克制。
罗湖,深圳香港之间的关口,是世界上人流量最大的边境口岸。指示牌,箭头,地上的标识都指引着人流通过这个多层的办公楼。关口检查处,外国人排起长长的人龙,而香港居民只需要在玻璃窗前停留小刻接受电子检查,马上就可以通过关闸。关闸另外一方已经等候着香港的地铁列车。珠三角离不开香港,同样,香港不能离开珠三角。
背景资料:1978年有300万人通过罗湖过境,现在每年有1亿8000万人经5个关口过境。以前过境手续麻烦,现在每年有6000多香港居民在深圳购房。以前罗湖南北贫富分隔,现在深圳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香港的三分一强。
日前,在hk当地相当有影响力的香港工业联会举行碰面会。
香港加工业是最早进入大陆投资的一份子,我们的产品线,涉及一切家居产品。我们在珠三角地区有70000间工厂,聘用了大约1000万工人。我们占当地工业产值的25-30%。
Clement Chen是联合会的负责人,当天他说的话多次被媒体引用。联合会的成员的经营情况都变差,他要求广东应该收回劳动法的某些条款。上世纪80年代,当时英殖民地香港本身还是廉价产品生产中心。随着中国开放外资,很多香港商人把工厂转移到珠三角,因为那里的成本更便宜。现在香港本地只有5%的人从事加工业,香港不再是生产中心,而是一个服务业,物流业发达的白领城市。老板在富庶的香港享受,打工仔们在珠江三角洲的肮脏工厂里面挥汗如雨。25年来两地都是如此分工,香港尽享舒适和利润。但是,现在随着产业系统发展失衡,传统的香港廉价产品生产业在珠三角再也没有前途了,现在连Clement Chen也认识到这一点。
企业应该尽快转型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保住市场份额。危机的结果会很惨重,我们要拿出最好的产品来迎战。
很多工厂最终还是会倒闭或者转移到中国内陆,甚至搬到越南,柬埔寨,孟加拉。香港也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在地区的老大哥地位将消失,比起旁边的深圳,广州,东莞,仅有700万人口的香港实在太小了。边境双方的智库已经为未来勾画出新的规划,计划中,香港不再扮演特别角色,预计在2020年,通过与深圳合并而产生一个新的超级城市。双方政府对这个设想也很支持。此举将带来数十亿的基础建设,经济融合也是相当的巨大。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合并后大都市的经济能和纽约,伦敦等特大城市相媲美,目前我们还有些困难,但是10年,15年,可以预见到时情况将变得很乐观。
当前的金融危机说不定是珠三角发展的一个契机。廉价产品生产最先在其诞生地消失,经济学家Michael Enright对前景充满信心。
今天的珠三角地区已经是世界第17大的经济体。未来,这里依然是紧随长三角之后是中国最富裕的区域。这里应该成为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发展的带头羊,经济发展也要比现在更多样和全面。珠三角将会继续是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
在政治方面南中国将扮演开路先锋的角色,香港给珠三角带入了很多民主的观念,所以这里的政治风气比内地开放不少。所以今天的深圳完全有可能,争取更一步的政治开放。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我们站在时代的前面,跨的步子却不是很大。我希望,不久将来,我们的政治系统能快速发展,带来民主以及独立的司法系统。而透明,高效,民主的司法系统,将能反过来影响政治制度的改革发展。
王琳,这位广州火车站外的年轻打工妹,对未来却不是那么乐观,现在她还是出来打工后头一次回湖北老家。
我不知道,我还能干什么,我真的很害怕。希望这一切快点过去,我们又能像以往那样生活。在湖北我不可能找到事干,我很害怕。
尽管发生金融危机,回到南方打工依然是一条出路,现在的情况对于珠三角只是一个短暂的困难。
·一篇迟到的瑞典考察纪要 08/12/29
·时尚不仅止于服装 奢品家具风 08/12/29
·鑫苑转身:郑州二手房市危机调查 08/12/28
·观点一周评述:中国地产2008 珠江系的蛋糕 08/12/28
·几句话聊营销 0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