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在芝加哥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新政府国家安全班子成员名单。
奥巴马提名纽约州国会参议员、前第一夫人希拉里为新政府国务卿人选,并提名现任国防部长盖茨留任。他还提名前海军陆战队司令琼斯为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司法部前副部长霍尔德为司法部长、亚利桑那州州长纳波利塔诺为国土安全部部长。
奥巴马在宣布上述决定时表示,美国在国家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与面临的经济挑战一样紧迫,这些挑战包括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新兴大国的崛起,核武器扩散,能源和环保问题。他说,美国在国内外都需要保持强势地位,两者紧密相联。美国需要加强教育以提高人才竞争力,需要维持强大的经济以支撑美国的军事和外交优势,以及全球领导地位。为应对挑战,美国要采取新战略,巧妙地利用、平衡和整合美国的力量。
希拉里:劲敌变拍档
“1947年10月26日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就读耶鲁法学院时邂逅同窗克林顿,1975年结婚,5年后诞下女儿切尔西。1992年11月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希拉里在丈夫卸任后投身政坛,2000年当选纽约州参议员,成为美国史上首位赢得公职的前第一夫人。2006年连任,其后参加2008年总统大选,但在初选败于奥巴马,目前仍背负数百万美元的竞选债务。”
一如所料,初选时与奥巴马激烈竞逐党内候选人提名的前第一夫人希拉里获提名出任国务卿。这位初选时与奥巴马斗个你死我活的劲敌,今日摇身一变为他的重要外交助手。
然而,有部分民主党人质疑,希拉里作风独断独行,在国安方面态度显得比较强硬,并非担任国务卿的理想人选。
在以色列问题上,希拉里曾警告伊朗若用核武攻击以色列,美国将消灭伊朗。事实上,一些阿拉伯人尤其是巴人,都担心希拉里一旦担任国务卿,以她的鹰派作风,以巴恐怕不容易达致和平。
从奥巴马竞选总统开始,奥巴马一直认为,2003年美国率军攻打伊拉克是个错误。希拉里曾投票授权攻打伊拉克,而且她在和奥巴马在艰苦的民主党总统提名争夺中,反复为自己对伊拉克战争投授权票进行辩护。
奥巴马在宣布提名希拉里为国务卿人选时,着重肯定希拉里和盖茨的工作能力,表示相信他们可以帮助美国应对国家安全挑战。希拉里表示,她上任后将与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同时努力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使美国发挥积极作用。
美国媒体的报道称,奥巴马在数月前便开始设想任命希拉里为国务卿。二人于11月13日在芝加哥举行了私下会晤。
为了避免活动和希拉里出任国务卿出现利益冲突,希拉里丈夫前总统克林顿已同意公开其克林顿基金会自一九九七年成立以来的所有捐资者名单,同意今后不再收受外国政府的捐资且停止在海外举行基金会慈善年会。
此外,奥巴马也留有后着。政治网站politico.com报道,奥巴马提名前副国家安全顾问斯坦伯格出任副国务卿,望安插一名亲信在希拉里身边,监视她的工作。
对华政策
新一届国家安全班子确定后,他们在对华政策上采取何种立场成为众人关心问题。
有人依据希拉里丈夫、前总统克林顿时期的对华政策路线,认为她将夫唱妇随,总体是利好消息。有人则指她在竞选总统期间攻击中国“操纵汇率”、“侵犯知识产权”和“从事工业间谍活动”等言论,认为其强硬作风或将损害中美关系。
事实上,如果将希拉里的对华政策基调与美国主要政治人物的相比,可说他们的对华大战略是一致的。美国大选主要候选人在外交政策上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伊拉克、反恐等热点问题,在对华政策上分歧并不明显。
美国两党候选人均肯定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但也认为中国崛起对美国是一种挑战,并认为双方在价值观、政治制度等领域存在分歧。他们同时认为,尽管美国要在某些领域对华继续施压,保持威慑,但双方并不一定会发展成敌对关系,双方在许多领域有共同利益,开展合作的空间也很广阔。
这种“既防范又合作”的大战略,不仅与布什政府的相似,与奥巴马的观点也相近。
无论是奥巴马和希拉里,还是共和党人,都认为恐怖主义是头号威胁,而中国这个新兴大国对美国构成的所谓挑战并不排在首位。美国分析认为,奥巴马对外政策中的优先议题包括如何体面地结束伊拉克战争,以及处理伊朗和朝鲜核问题、阿富汗战争、中东和平进程、全球暖化等难题,中美关系似乎不在首要之列。
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在自身实力相对下降下力图改善其外交形象,维护其领导地位。这些因素决定了希拉里出任国务卿的优先任务。在美国对内经历金融海啸、对外面临恐怖威胁和软实力下降的形势下,保持中美关系稳定,符合美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