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的一生都在追寻建筑的永恒和纯粹,但若要在浮世中树立永恒的纪念碑,则必须拒绝一切轻飘的思想,一切俗世的温情,一切虚浮的华丽。
纳赛尼尔,一个私生子,在11岁时失去了年长他61岁的父亲。他在家中读着父亲的讣告,却没有在亲属栏里找到自己的名字;他和母亲一起去参加葬礼,却发现了父亲另外的家庭……。30年后,纳赛尼尔在探寻父亲一生轨迹的过程中,展开了一次关于爱与信仰的寻根之旅。
路易斯康,一个在业界声名显赫却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建筑师。他在建筑设计上投入了毕生的精力,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孟加拉国会大厦、索尔克生物研究院、耶鲁大学美术馆……。如果砖瓦能够诉说的话,它们可以告诉你路易斯康毕生对建筑的纯粹性和透明性是如何不懈地追求。但在一生渴望父爱而不得的纳赛尼尔眼中,父亲的世界却是那么神秘与混乱。
纳赛尼尔幸运地拥有了父亲完整的晚年。虽然这些足以让他的异母姐姐们羡慕不已,但对他而言,这些还不够完整。无论是临睡前床头讲述的小故事还是费城郊外的野餐,都没能让纳赛尼尔对父亲的记忆多一点亲切,甚至在最初时很容易感觉到他对父亲的怨怼。他会用略嫌冷漠的口吻诉说着父亲与母亲的往来,平淡地描述父亲傍晚的不期而至,以及他总是在郊游归来时提前三个街区下车——回到他和正室妻子居住的地方。甚至,连父亲在潘恩车站的死亡,他的态度一开始都异乎寻常地冷静。
然而,在自以为对父爱已经漠然的20年后,纳赛尼尔却有了一种必须行动起来的紧迫感。和父亲同辈的人们都已经渐渐远去,如果还纠缠在童年的怨怼里,他就可能永远无法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一个关于自己存在的意义的最初的解释。他想了解父亲生前的事业,认识他周围的朋友,追寻他走过的足迹。
纳赛尼尔:“你知道他另外有家庭的事情吗?”
菲利普约翰逊:“实际上,我甚至不知道他有家庭。”
与康共事的设计师们都一致同意建筑是康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对于一个孤僻的设计者和一个执着的工作狂来说,家庭往往是他生活中最忽略的事情。作为与康同时代的最伟大设计师,菲利普约翰逊和康共事多年,但在纳赛尼尔专程去拜访时,他却只能描述一个工作中的康。即使在陈年的记忆中苦苦搜索,也只有一句——“他是个喜欢自由的人。”
由于私生子的身份,纳赛尼尔一直被排除在父亲的家族之外。在与整个康氏家族失去联系20多年之后,他找到了父亲的堂兄们,想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一个家族框架下的父亲。
几个老人对纳赛尼尔的身份似乎有些将信将疑,但还是追忆往事,侃侃而谈。在他们传统的观念中,已经名满天下的康似乎算不得一个成功的犹太人。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并没有给他带来财富,因此似乎也就算不得合格的上帝选民。
“你这样忙来忙去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能得到什么?”康的大堂兄曾经这样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