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建筑的偏执之旅(一):王澍

  “我坚持以为,中国实验建筑活动如果不在城市中最大的建设活动——住宅中展开实践,那么它将是自恋而且苍白的。”

  3月30日。杭州转塘象山。这里是王澍所任教的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现在还只是一片工地。

王澍

王澍

  王澍是该新校区的设计者。最近一段时间,他都要到此跟踪建造的过程。

  这里还是王澍至今为止所设计建筑面积最大的一个作品。他曾经被人评论说是个只善于设计“个人小空间”的建筑师。

  新校区与山坡、河流以及附近小镇的关系是王澍在设计中要考虑的重点。

  两条小河沿着象山的山脚往东走,然后汇流成一条,建筑在山的南侧,王澍由此设计了廊桥来联系,由于将建筑切割巧妙,走在建筑物内看象山,每个方向都是一个画面,景色且行且换;校区门口的稻田、河边的芦苇荡,全都被保留下;而人为的坡度和采用当地木材的水杉门窗也是别具匠心;屋顶则全部是江南土瓦,“从山上往下看,整个一片瓦的世界,我很注意从山上望下来的景色”——这个灵感其实与杭州的六合塔也有渊源。王澍的描绘,让我们对这个未来的具有现代田园风光的校区向往不已。

  “我有个基本的建筑观念,就是所有的建筑类型都是从‘家’开始出现的。家园不光是指住宅,学校也是一样。”王澍说。

  在建筑师同行里,王澍被公认是最有中国文人气的。而他也是很早就对中国的现代建筑提出尖锐看法的人之一。在读研究生时期,他就“年少轻狂”地当面对着建筑系的教授说出“中国没有一个现代建筑,也没有一个现代建筑师”的话,以至引起轰动。

相关文章

·中国新建筑的偏执之旅(一):王澍 08/09/24

·大师科拉尼和他那可旋转的房屋 08/09/24

·This is Japan,这就是日本 08/09/24

·2008郑州市•郑东新区CBD深圳招商洽谈会 08/09/24

·上海叫板北京,力图重塑光荣与梦想 08/09/2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