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Japan,一本50岁的期刊讲述日本这个国家的变革和坚持。
这本期刊的封面是铜版印刷,以富士山为背景的翻腾的海浪——十八世纪三十年代画家葛饰北斋的版画——上面衬着这几个字:“This is Japan”和“1958”。在1954年到1971年间,朝日报纸每年出版一期这种重达两公斤共有420页的加大版装饰画册。早期版本还备有木盒。
该期刊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向外国人展示这个新兴国家,为了招商而策划出版的。里面的内容包括了一名西方读者所可能接触到的日本的方方面面,从大米和服到清酒神社。其中的经典标题充分反映了这一早期时代的特征:《日本的进出口——过去和现在》、《钢铁:一个人的成名史》、《美国女孩眼中的日本》。在文章内容主动表现的同时,广告本身更能反应出国家前进的方向。
五十年前日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准确的说,直到十年前日本才继美国(迄今为止,它还是占据着这个位置)之后,表现出世界第二大自由市场的经济力量。大幅的整版广告宣传三菱重工、朝日玻璃、三菱航运、丰田、三菱电机这些标志着战后兴盛国家力量的企业。制造业的分类广告也有所转变,包括钢铁企业、造纸厂、水泵、阀门、电线、钻头、脚踏车链条、钢笔和纺织制造厂。银行业的广告适中。所有的这些一起见证了一个逝去的年代。
今天,日本骄傲地怀念这半个世纪,并关切地注视着未来。三菱和其他企业集团还占有支配地位。相对较小的一家汽车制造商丰田,现在也快坐上世界冠军的宝座。然而过去的这五十年也埋下了日本今后五十年所要面临的困难隐患。1958年,日本开始了一去不返的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从1956年到1973年,国家经济实力增长率达到9.2%;1975年到1991年,增长率是4.1%;1991年到2001年,却只能勉力维持1%的增长。
给日本带来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党专政制国家的政治稳定;简易的劳动关系管理;终身制聘用;参与型资本主义的实行。而现在,这些却成为了它止步不前的源头。它最珍爱的制造业衰退了。造纸业仅仅是有利可图,玻璃制造公司需要合并才能生存。钢铁公司恢复了交叉持股模式,这样才能避免被印度阿赛洛·米塔尔钢铁公司(Arcelor Mittal)或者中国企业一口吞掉。而水泵、阀门、电线、钻头、脚踏车链条、钢笔和纺织厂都已经被中国打败。
《这就是日本》通过古香古色的画面,展示了精致的食盒、茶壶和歌舞伎剧院,让我们可以回顾一个看似优雅的时代。而最大的广告主则是摄影器材生厂商。他们的名字象征着日本的电子科技水平:富士(Fuji Film)、佳能(Canon)、柯尼卡(Konica)、玛米亚(Mamiya)、百丽(Petri)、雅西卡(Yashica)、日本光学公司Nippon Kogaku(后改名尼康Nikon)、雷泰斯(Leotax)、Takane、美能达(Minolta)。这篇文章基本上预言了即将来临的对技术贸易的批判:从1954年到1956年间,日本摄影器材出口惊人地增长了九倍。《这就是日本》报道说,日本对美国的摄影器材出口一年增长了49%,而美国对德国器材的进口仅增长了1.5%。
此后不久,日本控制了一系列消费电子市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美国和欧洲品牌的发展。现在同样是这些日本公司,它们不得不开始担心南韩竞争对手的挑衅,以及中国企业的追赶。甚至,这个发明了随身听的国家也不得不看到Apple横扫数字市场。现在这个开创了先进无线通讯规则的国家,也仅是在海外销售手机罢了。索尼爱立信是唯一一家排名世界前五,一年出售一亿台手持设备的日本企业——相比起诺基亚,少了整整五倍。
今天的日本还面临着人口危机,它的人口老年化和人口下降情况十分严重。每年工作人数的下降给日本经济增长带来了负担。这还启动了退休定时炸弹的计时器,因为工作人数的下降意味着越来越少的工作人员要负担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生活保证。1958年,大约有5%的人口超过65岁;今天占比已经增长到了20%,到2058年,预计会上升至40%左右。
在50年前,日本却面临着另一个人口危机:人口激增。这部分是因为美国驻日军队组织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不久之后日本政府在十年内将婴儿死亡率减低到原先的一半水平。但是现在的人口出生率也如同原先的婴儿死亡率那样降低了,问题出在过去抑制多余妊娠的运动。1947年(当时人工流产已经合法化)到1957年间,因为流产手术,出生率减半。以至于,在1955年堕胎率和出生率比例达到最高点:1.2:1.7。
当然,这些数据并没有在《这就是日本》上面登载。就像所有的宣传活动那样,这依旧要经历审核过程。而事情也并非如同杂志图片所描述的那样平静。那一年,大约有100万名示威者包围了丰田街区,来抗议政府和美帝国主义。学生们争夺配餐,在门廊上撒尿。
1960年,首相池田勇人发布了《国民所得倍增计划》,让“所得倍增”和“建设状态”成为当时的流行语。从那以后,日本用无所不至的道路和桥梁建设撕裂了乡村的平静。当时,谁能从水泥公司孤零零的宣传广告上看到建筑业会变成将政治利益传递到内陆地区的核心机构的未来呢?现在,建筑业占据了日本经济收益的20%,两倍于美国和英国。美国建筑工人占全行业人数的比重是1%,而在日本,这一数据则是12%。
1957年,不久后就任美国驻日本大使的知名学者Edwin Reischauer写道:“没有健全政策保护的日本经济形势很脆弱,不管是如何睿智的智者,也不能把它从低迷经济危机和伴随的恶劣形势产生的政治社会病症中拯救出来。”当然,这个最不愿意被看到的结果发生了。
有人出版《这就是日本——2008》,保留着对日本的乐观。不论现在所看到的日本问题有多严重,在2058年新版本出版前,这个国家会用自己的方式跨越困难的。
·大师科拉尼和他那可旋转的房屋 08/09/24
·This is Japan,这就是日本 08/09/24
·上海叫板北京,力图重塑光荣与梦想 08/09/24
·贝聿铭:做建筑,面皮就要厚一点 08/09/24
·路易斯威登旗舰店 08/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