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营销,被误导的理念

  (三)消费者是上帝的谬解

  相信学过没学过营销理论的人,对营销都有一大堆言论和感悟。当然所有人都会重复一句话:消费者是上帝的标准营销理论注解。

  消费者是上帝么?这句话从逻辑上来说,问题多多。如果说消费者是上帝,那么他显然不是一句商品经济的理论,因为上帝从来不会购买东西,如果上帝需要东西,凡人可以连生命都给他。而如果消费者真是上帝的话,那么作为营销的问题也许就更大了,既然是上帝,那上帝的行为,上帝想要做的事情,上帝想要买的东西,我们肯定是猜不透的,更何况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我们要去为上帝设定某个爱好某个需求,让上帝乖乖就范于我们的设计。如果这个道理成立,这只有两个逻辑推断的结果,要不上帝是傻子,是我们的傀儡,要不我们自己是上帝,但我们没有哪个胆量与能力去名目张胆的告诉世人,我们需要借助上帝的名义,因此上帝只是我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设立的一个工具。

  经此一推断,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翻译的语句似乎有问题,也许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把消费者当上帝。假定,我们还是假定这句话正确的表达了某种思想。我们发现这里面还是蕴含中种种悖论。如果把消费者当上帝成立。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待上帝的态度,如果你不是个基督徒,那么上帝在你心里,如天空中那缕白云,无论上帝怎样绚烂,如果你只顾低头走路,上帝所有的华丽的衣裳和灿烂的笑容,都只不过为了那广袤无垠的天空的一种点缀,与你并无任何相关,上帝给你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其次如果消费者是上帝,我等凡夫俗子是没办法想象上帝的任何未来的行为和语言的,因此上帝如此遥远,遥远的象天边的云彩,我们看得着摸不透。如果只是能看见上帝,而不知道上帝的未来的某个思想某个行为,我们是没有办法和上帝沟通的,这或许有点象我们在电视里天天面对着明星,但是我们的世界和明星的世界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在电视机前面,为电视上的明星所作的任何设计与想象,恐怕连我们自己都不会有任何信心。既然我们完全不了解上帝,那么我们有怎样的办法去迎合上帝呢?也许我们为了接近某个明星而故作殷勤的送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的时候,明星会转过头来问你是不是端的玉米糊。

  如此一来,消费者是上帝,或者把消费者当上帝,不能说是一种谬误,当肯定不是一个真理,或许你会说,我们只是想借这句话来表达我们的某个态度或者某个思想,我也只能说,如果某个真理必须要借助某个谬误的语句来表达的时候,这个真理或许本身就是谬误。

  (三)把消费者当人,把自己当人

  这句话可能会引起更多当乙方或者当丙方的营销者的感慨,如果在地产领域,无论从媒体到还是到配套服务商,就算前两天报业集团对招商地产如此牛B的态度,不过对于招商来说,报业还是乙方,就算在报纸媒体上招商屈服了,多给日报的份额,但是招商完全可以将原来的100万报纸媒体的预算做成30万,份额多给你50%,但是你的业务量却萎缩了大部分。无论这个事件本身被做怎样的解读,但是在营销领域,他仅仅就是某个弱势的乙方在某个阶段抓住甲方的脆弱,在某个局部靠一次肥正常的手段,赢得了一次小小的胜利,不过眼前的胜利可能会让日报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这个事件对于其他开发商或许没有别的意义,不过有一条是肯定他们会选择的,就是让时报生存下去,是全体开发商共同的福利。

  这个话题好像与今天的营销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仔细探究下,一样的是营销对应关系,因为照道理,招商应该是报业集团的消费者,套用世俗的话来说,招商是报业集团的上帝,现实就这么简单的告诉我们,上帝只是某个时候,某个阶段,我们所需要的某个理由。招商事件何其简单的把这个问题说的明白。

  更为客观的,我认为应该把消费者当人看待,把自己也当人看待,当一个正常的人看待。在刚才这个事件里,如果日报把招商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想必日报不会傻到如此程度,皇帝都会被推翻,何况一个小小的报业集团的霸道条款。今天对招商的侮辱,肯定会换来招商今后的反击,当然如果招商也把自己当个平等主体来看待的话,不是当上帝,是当个平等主体。报业集团逻辑思维里,消费者是拿来孝敬他们的。

  而在我们普通地产营销领域,其实经常发生报业集团和招商地产这种悲喜故事。某个营销人员在某天看到某个新鲜事物的时候,兴致勃勃的接着市场和消费者的名义向决策者大力阐述这个细节之于消费者的极端重要性,决策者在事实并不清楚的情况下,在上帝的名义面前接受了营销人员的建议。或者,如果是不恰当的事实出现以后,决策者才知道,上帝存在于每个人说话人心中,上帝并不存在于市场中,市场中的上帝,从来都是被拿来忽悠的工具。

  西方社会中,人文科学受到的尊重是我们当前社会不可企及的,在那些我们看起来象些荒诞不经的学科都会受到社会的保护与尊重,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社会终究是由人组成的,研究人的行为与思想,才能理解这个社会与被这个社会所理解。而要理解人,我们必须放下我们心灵的上帝,把自己平等化于世俗中,让自己的伟大,让位于世俗的平等,这或许才更有利于事情的正向发展,就如报业集团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能用平等思维,思考下招商的关系,或许也就不至于出现这种让世人鄙夷的行为。也就不会对报业集团今后的生存产生更多的危害。

  (四)以我为主,尊重消费者

  在这本书里面,讲述了长三角企业的困境,把消费者当上帝,结果上帝把自己当奴隶。这就是长三角企业转型里面真实的故事,我们一直奉行消费者是上帝,于是市场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举座什么,可是最后我们发现当顾客有的选择的时候,断然就把我们抛弃。这虽然是区域经济中战略决策问题,可是如今长三角企业陷入的企业生产奴隶陷阱,在今天我们的生活里表现的如此的明显与淋漓尽致。

相关文章

·经纬物业接手广州星河湾六期 08/09/11

·地产上下流资源趋向深度整合 民间交流促进"携手合作" 08/09/10

·被误读的营销,被误导的理念 08/09/09

·15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长历程 08/09/09

·世家报告:8月成都房地产市场分析 08/09/0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