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京西路商圈变迁猜想

  提升沿街景观,以提高与消费者的亲切感及舒适度

  国内主要城市的商业街区,大多嘈杂而繁忙,随之而来的是焦躁不安。面对这样的商业环境,消费者没有足够的兴趣去寻找和发现潜在的消费品,目的性强消费行为成为主要部分,中高档的、休闲的、有个性色彩的、具备精神消费功能的产品很难在这样的场所中找到合适的销路。如何突破这样的现状?如何优化和升级?国外的经验是大量增加诸如喷泉、雕塑、小绿地、小广场等沿街小景观,其好处在于增加购物休闲的趣味感,引发游客的强烈兴趣。此外需要考虑更为人性化的设施建设。书报亭、电话亭、公共交通停车站、沿街标识系统、雨篷、橱窗、垃圾桶、休憩椅,一件件小的服务于消费人群的公共产品,这种软性服务环境的改善将显著改变行人、游客、消费者的心理。

  品牌结构将不断丰富完善,有生命力的品牌将成为街区经营主体

  未来在南京西路上该卖什么商品或许没有人能知道,但可以明确地是,未来谁会成为这个街区的常客。首先,随着街区影响力日益增大,人群的国际化趋势将是主流;其次,要想维持人流的繁荣,增加不同商业消费项目类型以实现聚集也将是个趋势;最后,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休闲功能以提高整体街面的趣味性和旅游功能,也将成为街区长久经营的生命力所在。因此,为了应对未来的人流变化,未来整个街区品牌结构调整将朝向多样化、个性化、丰富化的趋势发展,旗舰店、综合性物业、特色商业、休闲商业将是未来整条街品牌结构的变化趋势。

  地下空间利用将是未来重要趋势

  久光百货、“梅泰恒”金三角、五星级酒店,这些商业综合体类项目已经为未来南京西路地下商业空间的建设储备了充沛的客流。而穿越整条南京西路的地铁二号线内沿途已设置了两个站点,当地铁、人气、知名度等构成地下商业的软硬件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一个立体的地下地上复合的商圈形成就已具备了条件。未来的地下空间,应该具备与地上商业形成差异,精品店、休闲服装、特色商品都将是与地上商业形成互补的业态形式。因此,地下空间的建设是汇集人气、吸引客流的重要方面。

  人行道路进一步拓宽,遮蔽式步行系统设计会成为亮点

  营造人流的同时,要设立足够承载人流的容器。人行道作为具备机动车通行的商业街来说,自然是其最重要的载体。相比国际著名的商业大街,起到迎宾作用的人行道设计自然最为重要。三、四米宽的人行道稍显局促,5米以上的单向人行街道宽度将会使步入上面的行人有良好的舒适感。同时,考虑到上海四季的划分明显,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以及春秋季的大风,都成为减少商圈客流的重要气候因素。如果在未来商业街区规划时,合理设计遮蔽式步行系统,将室内购物的感觉移植入室外,增加消费的舒适度,仍然可能成为街区未来经营的亮点。国际成熟的规划设计方式在这里仍可广泛借鉴。

  增加界面高差,应错落有致

  走访新加坡乌节路,消费者会在一个轴心广场附近惊讶的发现,星巴克就停留在一个充满设计韵味的下沉式广场上,漂亮的遮阳伞、散放的咖啡桌椅、台阶等这些建筑都为消费者提供了眼前一亮的观感。南京西路未来的规划与修建,应该设计这种高差错落,这样在有效利用街面商业面积的同时,也增加了公共活动及商业集会的机会。

  通过对上述街区细节的完善,可以猜想未来的南京西路,将成为上海一张旗帜鲜明的名片。在这个名片上,印着的不仅是繁荣的商业,更多的是中国商业崛起的标志,属于中国的成熟的商业形态将在这里演绎出精彩的乐章。

  邹毅 上海五合智库总经理刘力博士洲联集团(WWW5A)核心团队成员五合国际(5+1WerkhartInternational)总顾问

相关文章

·我国房市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趋势 08/09/03

·上海南京西路商圈变迁猜想 08/09/03

·北京城的前卫建筑 08/09/03

·上实控股中报:房地产业务纯利2.5亿港元 08/09/03

·九龙仓:地王之后 08/09/03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