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服务和小镇理想 关于未来宋卫平说了什么?

观点网

2016-10-21 18:35

  • “绿城尤其是绿城的生活服务正在经受考验,我现在也不敢断言一定会做得成做得好。”

    观点网 自绿城重组一事尘埃落定后,作为创始人的宋卫平就渐隐幕后鲜少露面,而10月17日,其出现在了绿城服务于杭州举办的绿城园区健康服务生态体系发布会上,为自家生意站台。

    “人类除了安全以外的第一需求就是健康,如果我们这个企业还有存在的价值,那么在健康这个门类上面是不可能退出的……对我来讲,我巴不得把天下所有生物的健康都管起来。天下所有的狗、猫的健康都管起来,多好……”

    在这场由绿城服务与蓝城旗下的蓝熙健康联姻的发布会上,向来具有“情怀”的宋卫平所谈及的几乎离不开其在“健康”方面的大同理念。

    事实上,作为联姻双方背后实质的控股人,宋卫平此举无疑是整合绿城物业和蓝城已有资源,进一步拓展前者的园区增值服务,为行业转型当下的大热门——社区物业服务继续增加升值筹码。

    然而,从宋卫平本次站台和此间言辞来看,其让人们萦绕在心、时刻伴随着绿城重组进程而演变的去向问题,或许已经可以管窥概样。

    在将重心转移至绿城服务和绿城小镇两个未竟梦想之后,心态重新调整到创业阶段的宋卫平似乎已经找到了事业的新战场。

    随着绿城服务成功在港上市以及蓝城“百镇万亿”计划浮出水面,这位地产界的风云人物用行动践行着六十年前一代名将麦克阿瑟的那句名言:“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基础健康医疗

    在这场以“健康”为名的发布会上,绿城服务描摹了其在社区健康管理的规划。

    绿城服务表示,将把“园区健康”列为七大服务板块之一,即线下依托园区生活服务中心,集成预防、保健、康复、优生等健康服务;线上利用“幸福绿城”APP及各类移动设备和终端,将医院的部分功能和服务在家中实现,让业主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充分享受健康服务。

    在线上环节,绿城服务通过搜集业主的健康数据,为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在业主用智能设备测量身体后,数据将自动上传至系统,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将及时跟踪,并提供健康干预方案。未来,业主还可选择由绿城整合的全球优质医疗资源,享受远程诊疗和海外医疗。

    这套基于基层医疗和分级诊疗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早于2014年在蓝城落地。据了解,作为绿城非全资附属公司的蓝城,这个由重转轻的平台囊括了项目开发、咨询、设计、营造、销售、税务筹划等业务,同时也将宋卫平在健康、养老方面的构想以战略性的高度再度布局。

    彼时,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蓝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蓝熙健康,在绿城小区相继推出了体检诊疗的健康管理中心、健身的运动生活馆和家居护理的长者之家;此外,宋卫平还开创了“学院式颐养”模式,在乌镇雅园打造了学院式养生养老的代表作,由此形成了蓝熙颐养;另外,宋卫平还布局了销售健康产品为主的蓝熙农业。

    在“十三五”规划提出“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之下,宋卫平所瞄准的“大健康大医疗”似乎成了时代的蓝海,有研究报告就曾指出,预计到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

    而选择在此时将蓝熙健康大力贯彻到绿城园区也体现了宋卫平的用心。在两个平台都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深度整合对双方来说都将是跨步登上发展新台阶的开始。

    据悉,2016年7月12日,筹备一年之后的绿城服务终于在于港交所敲钟挂牌,成为内地第四家赴港上市的物业公司,而且上市首日,绿城服务股价大涨10.55%,及至收市,绿城服务总市值达到61.1亿港元,超越彩生活的59亿港元、中海物业的38.8亿港元、中奥到家的9.6亿港元,排名第一。

    在资本市场大获成功之后,绿城服务的发展之路如何走,虽然相关方面并未正式给出完整的说辞,但截至目前,绿城服务与其他企业合作、收购物业公司的动作不断,最新公布的中期业绩也显示,绿城服务在物业管理、顾问咨询、园区增值服务三项主业方面同比都有超过20%的增长,其中,园区增值服务的涨幅更是高达68%。

    由此可见,绿城服务发展的驱动引擎已经启动,而此次蓝熙健康和绿城服务的携手,一方面为后者的园区增值服务增加筹码,另一方面则是宋卫平深度布局“大健康、大医疗”的开端。

    小镇理想

    在融绿尚交好之时,宋卫平曾说过:“把最难的活交给最能干的人,房产里面运营最难的活交给老孙,把养老里面最难的活交给我自己。”随后的事态没有按照他最初的设想走,绿城交给了中交,健康养老也由其一手培养的蓝熙健康董事长刘积仁接棒。

    正如宋卫平在群访环节与刘积仁谦让主位时所说:“这是你的主场。”而他为自己设置的主场则是在城镇化背景之下的小镇理想。

    在今年5月份为静安公馆站台之时,宋卫平就首次公开披露了他的小镇理想:“我在去养老院以前大概还能工作5-10年时间,用于探索城镇化……最后做成一些唯美、功能齐全、现实悠扬且具有梦幻色彩的天堂小镇……不可能有第二个选择。”

    按照他的设想,未来五至十年内做出5-10个小镇样板,主要位于上海、杭州和北京周边约三五十公里包围圈内。这些农业小镇需要三平方公里土地,其中两平方公里是农业,一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其中农业及相关产业占2平方公里,建筑规划占1平方公里。

    在建筑规划中,90%的是住宅,预计售价1万元/平方米,10%的是配套设施,包括医疗、教育、餐饮、娱乐和文化等。宋卫平曾经谈论,农业小镇的实质就是一个微缩型的城市,在3万人的居住人口中,城市与农村各占一半比例。

    虽然宋卫平的“小镇”理想是通过绿城这个平台得以广而告之,但在此之前,小镇计划已在蓝城酝酿了近13年,截至今年6月27日之前,累计已开发在建的小镇项目有17个,包括医疗小镇、教育小镇、养老小镇和农业小镇等不同的类型。

    随着蓝城重组方案在6月份揭盅,绿城中国确立了绿城房产、代建管理、小镇集团、资产管理的业务架构,新推出的“小镇集团”业务由宋卫平担任“总工程师”,而重组之后归置宋卫平名下的的蓝城在代建优质板块被剥离之后也提出了十年“百镇万亿”的小镇计划,无论是依凭绿城平台还是蓝城小镇,宋卫平的小镇计划正由理想逐步向现实铺开。

    已经将小镇理想作为自己退休前最大课题的宋卫平,在此次为绿城物业站台之时,也不忘提及自己的小镇事业,并且向刘积仁下“战书”说:“五年至十年之内我做出几个非常靠谱的小镇出来,世界级的,我一个人管,跟你们PK一下,看你们能不能把绿城园区里面现有的六成业主成为经常使用健康管理促进系统的家庭。”

    说这一番话时,宋卫平一贯地风趣幽默,显露着对未来的踌躇满志,但同时他也表示,“创业肯定是有难度的,如果没有难度那就是已经落入口袋的生意。”

    他这种心态或许从以下这番话中也可窥探一二。“绿城尤其是绿城的生活服务正在经受考验,我现在也不敢断言一定会做得成做得好。这些人本心本意的扎实程度、深入程度是多少,我没看过他们的心,我知道他们的心可能是红的,但是他们的血管情况,几个瓣膜的情况我看不到,但是我试图和他们一起。”

    “我们这些人在这辈子大概只能做这些事儿,把这些事儿非常认真做好。从出发点到目的地前景,到有可能需要的工具和手段,和各个阶段里面各种需要的资源和助力,这些都是可以被讨论的。”

    撰文:见习编辑 王州婷

    审校:刘满桃

    致信编辑 打印
  •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物业

    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