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而变,顺势而为,方才能安全和长久。
陈志翔 又到了年终岁末,又将迎来岁月的新旧交替。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1年,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萎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和增长,挑战增多,困难加大。
在此背景下,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势在必行,而深化改革迫切需要筑牢产业根基,加强科技创新,增强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稳定性,有效解决卡脖子技术无法自主的问题,以切实推动实现高科技强国、高端制造兴国。
这势必会给备受关注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房地产行业环境已发生根本改变
国内房地产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2003年被赋予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在人口、城镇化、政策等诸多红利的带动下,有效支撑起了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成就了一大批房企的辉煌,上演了一个又一个造福神话。
时至今日,房地产依然是支柱产业,但市场规模已逐步见顶,总体供需拐点也已来临,行业发展环境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作为房地产发展的最大驱动要素——人口所带来的红利已经退却。2021年,国家开放并鼓励生育三胎,本身就已经说明人口老龄化、人口比例失调、人口出生率低等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而经过多年发展,住房、教育、医疗带来的生活成本提高,加上人们思想的转变,政策层面对生育的提振作用将非常有限,未来人口出现负增长的趋势很难逆转。
其次,过去多年,突飞猛进的城镇化催生了源源不断的购房需求,有效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繁荣。但截止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增长至63.89%,越来越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已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确立的目标。未来城镇化提升幅度将逐步降低至1%以下,城镇化拉动房地产发展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第三,202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引发市场环境巨变。随着三道红线、两贷集中、集中供地以及“五限”政策(限购、限贷、限价、限商、限售)不断加码,叠加房地产税改革靴子的落地,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已经成型。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这已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5次明确提及“房住不炒”,彰显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一如既往,经济重心脱虚向实决心恒定,势必一以贯之回归实业,全力突破科技创新,全力调整经济增长结构,坚决让实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坚决不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大者未必恒大,强者也未必恒强
2021年,楼市调控政策引发市场环境巨变,房地产行业步入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年。
在此之前,大多数人们对房地产行业的认知或许还停留在规模为王的时代,认为房企要实现长远发展,就要遵循先做大,再做强的内在逻辑,只有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小房企要么变大,要么出局,小而美的模式没有发展空间,正所谓“大者恒大、强者恒强”。
然而,2021年,当时代的一粒灰悄然落在某一宇宙房企身上时,“大者恒大、强者恒强”不再是不变的定律,规模为王的房企也不再是安全、品质的保证,如何“活下去”成为大、小房企均需要思考的严峻命题。
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环境发生变化,时下房企发展的逻辑已不同于过去,楼市见顶、房价下行、政策高压叠加起来交互影响,原先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需果断摒弃,积极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新的发展模式。
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大者未必恒大,强者也未必恒强,应时而变,顺势而为,方才能安全和长久。
2022,房企如何突围?
展望2022年,“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不会改变,楼市调控总体上不会有实质性松动,更不可能出台大的刺激性政策,即使有一些局部放松,也不会改变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
面对规模见顶、房价下行、融资压力以及成本攀升摊薄利润等形成的现实困境,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下,房企的优胜劣汰将会继续,不适应新发展环境的房企将会逐步退出。
处在困境中的各路房企,究竟该如何突围呢?可从三个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即深耕主业做提升、整体转型谋跨越以及多元化布局求突破。
深耕主业做提升就是选择战略坚守,坚持以不变应万变,心无旁骛地把熟悉的本业做精、做细、做出品质。就房地产行业而言,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即使不增长甚至萎缩,每年依然会有十万亿左右的市场规模,行业韧性非常大,非其他任何一个行业可比。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把握行业发展新趋势,深挖客户个性化需求,有效拓展衍生性需求,持续创造和提升满足市场要求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做到财务稳健、经营有方、业务可持续,利润依然会非常可观。
整体转型谋跨越意味着走出熟悉的主业,转做与房地产没有关联的其他行业,以实现业务的彻底转型。但隔行如隔山,整体转型后,新行业与原有行业的发展模式往往相差较大,需要重建核心技术、人才团队和销售渠道,面临的挑战大、困难多,在实践中并不多见,成功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属于较极端的突围方向。
多元化布局求突破是指不摒弃主业,在维持主业发展的基础上寻求其他业务的发展空间,其有一个渐进式的转换过程,如果新业务规模超过原有主业,也就实现了多元化路径下的转型发展。多元化布局涵盖两条路径,一是链条多元化,即围绕房地产主业探索产业上下游及其关联产业的新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将原有渠道资源、商业模式、人才储备等与新业务嫁接,难度相对较小;二是跨行业多元化,即寻求发展与房地产无关的新的行业,此路径与整体转型有相通之处,所不同的是跨行业转型具有回旋余地,新行业做得不好,还可以拿主业来弥补,从而化解整体风险。
2022年即将到来,房企究竟往哪个方向突围,走哪条路径突围,需要结合自身的条件、优势、认知、判断做出战略选择,但不管做出何种选择,都要做好迎接困难、应对风险的充分准备,因为行业环境已变,房地产轻松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房企在困境中求生存和发展,一定要注重财务稳健,不能盲目扩张,不能盲目转型,不能盲目多元化,更不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陈志翔 地产独立研究人 观点地产新媒体专栏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陈志翔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