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华:刚刚,这家央企“回家”

观点网

2021-09-26 10:16

  • 三峡集团的落户,对武汉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来说,是一笔超级大单。

    杨光华 昨晚,人们都在等着晚舟回家。今天,武汉等着一家央企“回家”。

    今天(9月26日)上午9时,江岸区原区政府办公大楼(江岸区六合路1号),迎来了新主人-三峡集团。

    大楼顶部四个大字“中国三峡”,揭开面纱。这家“巨无霸”企业今天挂牌办公。

    为了引进这家企业,区政府毅然搬家,为企业腾出政府大院。这件事在国内很少见,至少在武汉是第一次。

    三峡集团的落户,对武汉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来说,是一笔超级大单。

    这是武汉优化营商环境最生动的案例。

    未来,三峡集团,将为武汉带来什么;武汉,从中能收获什么;与我们普通老百姓,有哪些好处?

    01

    三峡集团,因三峡工程而生,在湖北成长壮大,与湖北有着血浓于水的关系。

    如今,它是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并且被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首批10家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央企之一。

    它关系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去年疫情期间,三峡集团承担着湖北省约三分之一的电力、天然气、热能供应保障,并向湖北捐款1.7亿元。

    截至2021年6月底,三峡集团可控、在建和权益装机达1.4亿千瓦;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等指标继续在央企名列前茅。在央企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14年获评A级。

    2020年,三峡集团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在2021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上,三峡能源位居第88位。

    从资产规模的角度看,三峡集团,是一家万亿级规模的企业,旗下有17家企业。从2016年起连续5年,三峡集团平均年纳税总额约222亿元。相当于2020年湖北民营企业100强纳税总额的六成。

    三峡集团的落户,是武汉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武汉全力以赴,急企业之所急。这次区政府办公大楼的迁移,都能看出武汉“店小二”的担当。

    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武汉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转型至关重要。营商环境好了,项目落地多了,市场活力足了,高质量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未来的竞争,就是营商环境的大比拼。

    2020年6月,在全国百强城市中,武汉营商环境排名第六。今年,武汉正全力打造“比肩国际、全国最优”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武汉的营商环境,有“三个第一”的标准: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今年 5月,武汉优化营商环境经验获国家发改委推介。7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上海、深圳、武汉等25个城市营商环境便利度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强。

    8月25日 ,武汉首次推出 37 个基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其中,有这样一个案例:长江沿岸铁路集团公司是武昌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在营业执照申办中,武昌区第一时间上门对接服务。

    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企业、技术和产业才会向哪里聚集。武汉一直备受投资界青睐,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机构纷纷来汉发展。

    今年三季度开工的重大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161个,总投资达2158亿元。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上,现场集中签约项目138个,总投资额约4123亿元。

    02

    央企的入驻,对于武汉经济,具有举重轻重的战略作用。

    2003年,东风公司总部从十堰迁入武汉,推动武汉的汽车产业集群的建设,为武汉贡献了十分之一的GDP。东风公司,位居2021年武汉企业100强榜首。

    如今,三峡集团总部从北京回迁武汉,有哪些战略意义?

    这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一次大动作。

    3天前,湖北省市主要领导与三峡集团主要负责人在京座谈。

    三峡集团与湖北,共同服务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长江大保护等国家战略,将在清洁能源、长江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深入合作。这次,三峡集团为湖北带了3000亿的“见面礼”。

    在“双碳”目标之下,三峡集团在武汉将大有可为,也为武汉带来机遇。“十四五”期间,三峡集团计划将约1万亿投资规模的70%部署在长江沿线,将长江打造成为国内最大沿江生态走廊和全球最大沿江清洁能源走廊。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的支点。

    三峡集团、长江沿岸铁路集团等,将服务国家战略。昨天,沿江高铁武汉-宜昌段开工。未来,从武汉3小时到上海重庆。

    从此,武汉成为国家战略的支点城市、清洁能源的支柱城市、沿江高铁枢纽城市。

    与传统产业不同,这些新落户的央企将在长江黄金水道、米字型高铁枢纽、清洁能源、落实“双碳”目标等方面,带动武汉的腾飞。

    武汉的长江两岸高楼林立,武汉有能力承接更多央企总部迁移,有能力服务大型企业。未来,央企的数量与质量,将决定武汉的城市地位。

    三峡集团的落户后,能源产业链上的10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也将随之在武汉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三峡集团的上下游企业将提供一批较好的就业机会与稳定的税收。

    03

    三峡集团的落户,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未来,更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将在武汉安家,深度参与武汉共建。一流企业矩阵,才能创造一线城市

    前不久,武汉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被列为一线城市。

    这份排名来自一家世界城市研究机构。武汉综合优势突出、产业布局合理、营商环境优越、发展机遇无限,是全球投资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

    在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排名中,科技方面,武汉排名第三;教育与医疗方面,武汉排名均位居第五;交通方面,武汉排名第六。

    在2021年青年创业城市排名中,武汉排名全国第四。 

    刚刚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武汉位列世界城市集群第25位、中国城市第6位。

    复兴大武汉,就是武汉重回一线城市阵营,力争中国“第五城”。

    百年前,大武汉与大上海,何等风光。直到1984年,武汉依然位居全国第四。

    从人口数量上看,武汉已是超大城市。

    目前,武汉常住人口接近1400万人。每年大学生留汉人数30万以上。

    到2035年,武汉容纳1660万人口。按照2000万人口,配置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

    在产业结构方面,武汉的千亿级企业里,东风、中建三局、葛洲坝与宝武武汉总部外,还需要更多像三峡集团一样的实力派。

    央企、民企与上市企业的活力,决定武汉的未来。

    三峡、东风、宝武等央企,是武汉经济的底盘。九州通等一批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上市企业,则是武汉经济的活力之源。

    昨天发布的2021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上,武汉有10家企业上榜。此时的武汉,还需要一批央企、世界500强总部、大项目、金融企业总部。

    [后记]

    武汉,正在复兴路上。

    从九省通衢,到通江达海。从央企回归,到一线城市。

    一方面是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扶持,另一方面是,武汉的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等加速推进。

    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武汉复兴的步伐。

    武汉,赶上了时代的机遇。

    “五个中心”城市蓝图,正在快速兑现。武汉城市圈九城同城,产业同链。

    不久的将来,武汉将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城市。

    杨光华(地产写字人)观点地产新媒体专栏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杨光华    

    审校:劳蓉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