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王韶 山不在高,有仙则神。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安徽滁州琅琊山,论高,不能与泰山比肩;道景,不可与黄山媲美;讲险,自古华山一条道……,但却美名千年远播、蜚声海外,皆因山上修有“醉翁亭”,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千年前曾在此写下传世宏文《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流传至今依然脍炙人口!
《醉翁亭记》全文399字,却写尽了琅琊山四季美好景色,以及山间晨昏晦明变化,不仅文字优美,而且通俗易懂、感情真挚,意境超凡。但在那少不更事、贫匮的中学时代,家乡也偏于南岭一隅,课本中的“醉翁亭”似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也像水中花、镜中月,虽向往,却遥远飘渺,甚至想都不能……
可2019年4月18日下午4时左右,我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踏进了曾让欧阳修等留连忘返的琅琊山、中国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另三座是杭州湖心亭、长沙爱晚亭和北京陶然亭),那一刻我的心情真的有点小激动,同行中当年的“学霸”朋友也情不自禁地大声背诵起《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今琅琊山与滁州城区已完全融为一体,但景致与古文所描并无两样,一如往昔。走向醉翁亭,琅琊古道青石铺砌,蜿蜓于山腰,由低渐高,平坦而幽深。古道两旁密密麻麻的古树参天蔽日,树影婆娑,山花烂漫,碧水潺潺,清风徐徐,没有熙熙攘攘的游人,没有杂乱不搭界的配建,没有低劣心糟的仿古建筑,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恍如穿越时空,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欧阳醉翁的空灵超然境界。啊,山水林木犹在,宾朋美酒犹在,醉翁醉意亦在……
据记载,醉翁亭当初只是琅琊山一座孤亭,山中僧人、欧阳修挚友智仙特在半山为欧阳修饮酒赋诗而建,欧阳修自号“醉翁”,故以为名并撰写《醉翁亭记》。经历代不断扩建,亭园内现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亭台小巧别致,布局独特紧凑,曲径通幽,风格各异,互不雷同,称“醉翁九景”,形成了以醉翁亭为首的环境幽雅而韵味十足的徽派古建筑群、滁州旅游网红“打卡地”。
滁州作为闻名全国的“亭城”,大概也与此密不可分吧,我想。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醉翁亭历尽千年人间沧桑变幻,但始终不为世人所遗忘,可见其文化底蕴之深厚、源远流长!
琅琊山归来一年有余,本想一如既往地写篇游记,但有欧阳翁,以及千古宏文《醉翁亭记》,迟迟不敢动笔,始终觉得,我任何有关琅琊山的描写在欧阳翁面前都如同“关公面前耍大刀”,一切文字都自惭形秽、相形见绌、苍白无力!为此,内心一直忐忑不安,深恐有辱欧阳翁!今天终于鼓起勇气完成了这篇千字“随笔”,如释重负!愿以此缅怀欧阳翁,追忆念读《醉翁亭记》的青葱岁月,还有难忘的滁州之行!
(注:图摄于2019年4月18日,文撰写于2020年4月30日)
王韶 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 观点地产新媒体专栏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王韶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