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地域历史文脉,从人文景观上汲取灵感和思路,将文化内涵融进建筑空间的每一寸细部。以此,抒写出生于自然,融于历史的地区名片。
人称小漓江的遇龙河,婉转飘逸,像一条玉带从奇石峻峰间穿过,用自己原生态的美迟缓着游客的脚步。阳朔湖畔度假酒店项目基地就位于这山水环境之中,紧靠著名旅游景点“大榕树”、“月亮山”,无限美景自然天成,用地要素也十分丰富:项目坡基地背山面河,地势基本平整,山脚自然平缓的坡地,形成一定的起伏高差;林基地沿河一千余米,两岸竹林茂密,场内古木众多;田基地西部跨遇龙河两岸,放眼望去,田园风光无限;另外,基地北侧外围有公路道路,东南侧为工农桥及南方进入阳朔的必经之路。设计师被酒店所处的“天下无双”的自然环境所吸引,立刻从心底萌发出这个项目的设计总理念——低调、自然重归纯朴。不仅让建筑生于自然,隐于环境,还能体现历史人文之美,回归人们的“乡土之情”,“田园之梦”。
生于自然——建筑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
与山水相融、重景观性是建筑布局的首要考虑因素,设计充分利用了基地内的山坡、河水、田园、树木等自然元素,尊重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对建筑环境的营造使人获得愉悦的自然归属感。
总体布局上,酒店的南北轴强化以山水为主的景观视廊。首先,项目结合典型的沿河和有高差的地形,架高建筑,建筑体量顺应山体起落,成为自然地势的一部分,使观景面最大化,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度假圣境。其次,入口大堂被设置在场地内最高位,使项目南北主轴顺坡地梯级而下,直达水面,形成丰富和独立的外观,同时酒店背山望河,避开了正南方道路及村庄的不良景观影响,将人的视线引入远处山谷, 让人一进大堂门就领略山水一体的自然情怀。
如果说,南北轴的布局是理性严谨,那么东西轴则是飘逸地呈现出自然流畅的景观。东西轴功能分区将酒店大堂及标准客房区设在东区,高级独立客房区设在西区,整体布置从闹到静, 从公共到私隐。东区中部是高耸的桂北“鼓楼”大堂,一条风雨廊桥穿过保留下来的桂花树林,与其入口处的雨篷连接;前方的广场、水池、绿化将大堂吧及总分功能区随意地分散在各景点之中。主体客房均靠南沿河布置,公共部分靠北与客人活动区巧妙分开,保证了人们的景观视线和足够的休闲私密空间。
在客房设计上,利用了折线原理,拉长河岸线,让每个客房都直面南部开阔景观区,山景水景直接入户。客房配有超大户外阳台,洗浴区设小天井,整体纵、横向设计无视线干扰,室内室外巧妙的融合为一体,为的就是让你“抬头不见低头见”,随时感受阳朔大自然的魅力。
景观设计则采用了中国园林中步移景异的造园方式,酒店的任何角落都利用到当地不同的山水景色。由于建筑布局精巧,项目避开了原有的大树,使沿河30米范围的树林、竹林全部保留下来,建筑成为自然地一部分。沿着回廊一路走,眼前总有秀丽风光与你相伴;设计师还结合天然环境,进行场地内的景观再造,室外的人工湖池和大型花园景观游泳池,与遇龙河畔山水田园融为一体,体现“青山绿水”的景观意境。
融于历史——召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遇龙河古朴、纯净的自然风光背后,还有着悠久的侗族文化传统:多彩多姿的风雨桥、鼓楼、寨门、干栏木楼群,将侗寨居住环境的生态、情态有机地描述。酒店整体设计风格吸取了桂北侗族民居的地域文化特色,建筑高度不超过10米,传统连廊把各组建筑贯穿于原貌生态中,依地形设计出高低错落生动有趣的建筑形式;部分建筑底层还被架空,结合庭院创造“生态潜入”空间,用现代化的手法完美表现了当地风情,打造出新式的侗家大院。
酒店总设计师盛宇宏先生是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常用传统文化的现代方式演绎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他认真解读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后,通过符号、材质及色彩这三种最基本的设计要素来展现浓郁的地域文化。
首先是符号,设计师努力吸取当地建筑语言符号的精髓后,将之提炼升华并运用到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在河畔度假酒店中,无论是“皇朝寨鼓楼”式的大堂设计、连接各组建筑的风雨廊桥;还是精心提炼的坡式屋顶、檐下梁柱、窗格门,均是桂北地域文化的传承。
其次是材质,为了更好地体现建筑的地域特色,设计师多次在场地附近的山区寻找适合酒店的外墙材料,毛石、灰砖、原木、黛瓦,都是从自然中来,也是当地的常用材料,这些材料与玻璃及钢等现代石材结合,充分体现出侗族民居的建筑风情。
最后就是色彩,阳朔河畔度假酒店在色彩设计方面抓住了传统的色彩习性,外观用宁静的黑白灰和温暖的木色结合,整体高雅及低调,与风景区所处的原生态地貌和环境色彩遥相呼应。室内的色彩设计也很有感染力,木质家具配上藏青色大理石,再穿插同色系的地毯和民族壁画,和谐又不失个性。
阳朔河畔度假酒店的设计,着力挖掘场地原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尊重自然,将湖光山色融入建筑,人在景中行,给客人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同时,尊重地域历史文脉,从人文景观上汲取灵感和思路,将文化内涵融进建筑空间的每一寸细部。以此,抒写出生于自然,融于历史的地区名片。
撰文:盛宇宏
审校:武瑾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