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时评:央行降准 货币宽松是今年主基调

观点网

2015-02-05 11:05

  • 随着流动性状况改善,交投上升,库存消化周期降低,核心城市房价稳中上行应该是今年大概率事件。

    随着流动性状况改善,交投上升,库存消化周期降低,核心城市房价稳中上行应该是今年大概率事件。

    龙斌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是央行采取放松货币来应对的关键。

    不久前公布的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跌至最近28个月的最低点,首次跌破50%的荣枯线,数据显示制造业实体经济不容乐观。2014年GDP增速与第四季度GDP增速为7.4%,也是近年的新低。

    经济惯性下行的可能性没有排除,去年下半年以来放松房贷、不对称降息、启动高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对经济有拉动作用,但没有达到彻底扭转运行方向的效果,例如房地产投资这块仍在减速,拉了宏观经济增长的后腿。

    很多机构判断,2015年开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在下行,可能逼近7%的底线,而包括生产资料和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降,通缩几率越来越大,通胀压力几乎看不到,这些因素迫使央行采取积极的货币调控措施,通过释放流动性来对冲经济滑落压力。

    今年货币宽松格局就此确立?毫无疑问!较为权威的人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解读降准并不意味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改变,央行通过预调微调,保持政策的松紧适度,起到稳增长的作用。

    而资本与金融项目已出现逆差,外汇占款变化不再是创造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必须使用其他流动性投放渠道和工具。在这个背景之下,有必要通过降准来提高货币乘数,并配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保持广义货币的合理增速和适度的流动性水平,保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平稳增长。

    我们认为,央行是否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分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降准意味着过去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向不会再持续,带给市场货币转向宽松的新的预期,未来货币宽松如继续降准或降息的通道被打开。

    新常态不会搞强刺激,下猛药,但要改变经济运行的趋势,要稳增长,改变资金成本居高的不利局面,同时还要应对外汇占款不断减少使得流动性不足的新情况,过去那种用高达20%的准备金率锁定过剩流动性的货币管控丧失存在的条件,降准释放流动性、降息直接压低资金成本都是必要的,一次性降准、降息不大可能解决经济增长、流动性和资金成本问题。

    中金公司也认为,降准开始,货币政策宽松信号更加明确。中国宽松货币政策可以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民生银行宏观研究测算,假设维持GDP 7%的增速需要12%的M2增长,按当前的货币乘数4.3估算,所需的新增基础货币缺口大约为3.3万亿元。

    本轮降准释放的流动性约为6600亿,未来准备金率还会有下调的空间。楼市股市直接受益 交投增长可期股市将受益于降准是确定无疑的,而房地产市场对于流动性的敏感性并不亚于证券市场。

    降准至少在两方面对楼市产生正面积极影响:首先是流动性改善资金紧张局面将有效缓解,房地产贷款总量会增多,利率成本可能下降,对房企融资、对个人房贷都是利好。

    去年930新政对首套房和已经还清贷款的二套房给出最低基准利率七折优惠的大礼包,但资金成本制约了房贷利率实际优惠幅度,此次降准无疑有助于房贷利率优惠进一步落实。

    其次,对市场预期影响非常正面。预期对于购房者入市影响较大,降准将确立流动性有利于楼市发展的预期,会促进房地产的交易活跃度,提高购房入市积极性。

    总体来看,降准促进成交的效应应该很快看到,3月房地产市场交投有望大幅度增长。

    而房价方面,随着流动性状况改善,交投上升,库存消化周期降低,核心城市房价稳中上行应该是今年大概率事件。

    对于降准,有观点认为是短期影响,还有观点认为降息可能加大资金流入股市楼市的局面,实体经济受惠有限,新常态应该有新的做法。这些看法都把目前放宽流动性均看作是暂时措施。

    如果从货币政策都是对冲、逆经济周期的调控手段来看,上述观点也没有错,不过,目前宽松货币的经济条件十分充分,从短期特性研判货币政策走向意义不大。

    经济是否过热、通胀是否高企、资产泡沫是否普遍存在是观察下一轮货币松紧周期的重要指标,在国际国内经济一片压力之下,全球范围都在松货币,不可能独有中国一家背道而驰。

    龙斌 合富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龙斌    

    审校:徐耀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