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先生的手术刀

观点网

2014-09-09 16:11

  • 没人指望财政一步到位,也做不到把地方所有的收入直接纳入国库管理,重要的是,财政预算能否走上公开、均衡的轨道,主要财政预算是否得到了监管。

    没人指望财政一步到位,也做不到把地方所有的收入直接纳入国库管理,重要的是,财政预算能否走上公开、均衡的轨道,主要财政预算是否得到了监管。

    财政部人事手术刀启动,《经济观察报》披露,财政部近日拟晋升47名司局级干部,若要全部调整到位,财政部或将总计调整司局干部70名以上。这是改革派人士楼继伟背水一战的最后机会。

    即将于明年1月1号实施的新《预算法》,仍然招致了一些不满,如以现代财政替代公共财政,如财政部与央行在国库管理方面争权夺利,允许财政专户存在为小金库打开一道方便之门——这些指责无关大局,没人指望财政一步到位,也做不到把地方所有的收入直接纳入国库管理,重要的是,财政预算能否走上公开、均衡的轨道,主要财政预算是否得到了监管。

    中央财政领导特别关键,有什么样的领导人、有什么样的顶层设计决定了改革的大方向是否会出错。不能对新预算法过于乐观,法律政策立足在现实土壤,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权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作保障,人大审查草案甚至连时间都无法保障,一篮子预算如同天书,表决不过是亮明自己的支持态度。并且,人大设置与专业化程度远未能与公共财政体制相匹配,而人大领导层的构成,注定无法与现行一线权力相抗衡,人大摆脱橡皮图章质疑,对预算、决算实施实质性监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从顶层设计开始,从地方财政收入透明开始。

    目前频频曝光的贪腐丑闻,印证了我国财政管理接近丧失底线,财政收入部门化、个人化与外资化。古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在则是处处蚁窝,惨不忍睹,中纪委反腐是动外科手术保命,财政改革是建立强身之基。

    预算改革是突破口,改变预算的碎片化管理,把所有的收入统一纳入预算司。相应的,预算司职能得到加强,成为财政部第一大司局,人员编制71名,处级机构达到11个。在全口径预算原则下,政府每年需要编制的预算账本,从原来的1个,变成了4个,即从原来的“一般公共预算”1个帐本,增加了“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3个账本,民众关心的土地出让金、国有资本经营赢亏、社保金等,都可以从公开的预算中得到体现。为统筹预算管理,财政部将综合司承担的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职责划转预算司;农业司的一个处室也被划入预算司。

    改革是否有诚意,能否在短期内见效,只要观察一个细节就可得出结论,看预决算公开到什么程度。

    按照新预算法,预算公开内容包括经本级人大或者常委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决算及报表,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进行政府采购的情况,以及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经常察看各市县预算报告、各部委公开预算的人都清楚,那些功能性预算有大数目如离退休人员多少钱、农业补贴多少钱等,公布了等于没公布,他们没有人数、也没有补贴落实情况,统计数据可以更专业的造假,大而统之的预算报告可以更专业地掩盖低效、腐败。

    统计专家叶青先生大力揄扬浙江温岭市,持续了十年的预算民主试验,大到千万元的改造工程,小到千把块钱的退休工资,甚至改建一个小学厕所要花多少钱,各项收支明细、“三公”经费、为民工程项目等一览无余。所有这些预算,必须经由社会各方和群众代表一项项协商、讨论,人大代表多番审查、监督,最后才能通过。2013年,温岭市16个镇(街道)、71个一级部门预算单位及下属单位的整年预算和“三公”经费,在网上首次全公开,涉及资金88.68亿元。如果改革的结果是中国财政都如温岭一样公开透明,何愁改革不成,何愁改革没民意支持。

    财政改革的第一步是预算改革,其次是难度更大的税费改革,五花八门如同抢劫的费用必须得到清理与规范,但这是三年后的任务,目前税费改革还在路径规划过程中。

    从历史上看,中国历朝历代从未学会数目字管理,也没有预决算公开、透明与税收法治的概念,现在中国试图搬开利益顽石,向现代管理、法治管理迈出一步,改革者将遭遇极大的考验。真正的改革,才会受到支持与尊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叶檀    

    审校:杨晓敏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