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王收割机到纾困代建,再到代建运营一体化,信达地产在轻资产这条路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模式。
观点网 在房地产行业,信达地产一直都是特立独行的那一个。
十年前,背靠中国信达这棵大树,信达地产走出了“金融地产”的独特风格。
十年后的今天,在行业下行周期当中,信达地产不断向“轻”发力。
不过,有别于普通的商业代建、政府代建,信达地产主要是为纾困项目提供代建代管和增量资金。
行走在世间,千人千面、万人万相,芸芸众生,各取其径。信达地产的轻资产模式固然能为其减轻身上的包袱,但纾困业务也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市场当中,这家企业的非标准化路径能否走通?
过去
2014年前后,以万科、绿地为首的房地产企业已然跨过两千亿门槛,彼时信达地产堪堪挤入百亿规模。
为迅速抢占市场,那一年,信达地产正式确立了“金融地产”战略。
具体来看,增加与母公司中国信达不良资产管理业务的联动、成立投融资部,以及重点运作地产基金。
在夹层基金输血之下,这家企业的钱袋子迅速得到充盈,开始在全国土地市场“扫货”。
2015年6月2日,信达地产率先在广州抢下天河区广日电梯改造商住地,成为新晋地王。
次年5月,又击败招商、新城、龙湖等行业龙头,以123.18亿元价格夺下杭州滨江奥体地块,登顶彼时的全国总价“地王”。
自此以后几年时间里,信达地产接连在合肥、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不断收割,耗资439.56亿元抢下八宗地王,在行业内声名鹊起。
但令信达地产始料未及的是,2017年开始,中国房地产行业迎来长期调控,楼市进入限购、限贷、限价、限售及限商的“五限”时代。
一时之间,手中“高价面粉”就成了问题所在,去化困难、利润压缩……直至2025年,这些高价地仍然在持续拖累公司的业绩。
观点新媒体查阅发现,近几年,信达地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明显增加。
2019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67亿元,同比增长1955.92%,其中存货跌价达到4.2亿元。2020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达到了两位数,为11.98亿元,同比增长156.53%,其中存货跌价11.71亿元,涉及的地产开发成本(未开发土地及拟开发土地)计提减值9.69亿元,涉及的地产开发产品(已建设未售出的产品)计提减值2.02亿元。
从最新披露的2025年中期财报来看,信达地产信用减值损失为9.58亿元,资产减值损失为16.3亿元。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观点指数整理
信用减值损失主要受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债权投资减值损失影响,资产减值损失同样受土地及已完工商品房计提存货跌价影响。
数据显示,上半年,信达地产开发成本共计提存货跌价损失3.98亿元,房地产开发产品共计提存货跌价损失12.24亿元。其中,合肥长丰北麓雅舍计提开发成本1.07亿元,计提开发产品1.03亿元。
据了解,该项目由华宇地产2021年6月拿地,后引入信达一同开发。根据当时的报道,华宇以最高限价827万元/亩竞得上述地块,溢价率30.03%,同时竞配建面积2000平方米。
如若扣除竞配建面积,该地块居住楼面价达到了7059.85元/平方米,而当时合肥长丰县新房均价在1.1万元/平方米左右。
近两年,该地区楼价不断下降,第三方数据显示,除华宇信达·北麓雅舍(在售价格1.15万元/平方米)外,无其他新房在售,周边二手房均价在6000元/平方米左右。
这就意味着,北麓雅舍价格与周边在售二手房项目价差达到5500元/平方米,购房者会愈发谨慎。
从财报情况来看,北麓雅舍可供出售面积达到1.38万平方米,期内在建面积为7.8万平方米,已售项目为1060平方米,上半年预收售楼款为2608.37万元。
北麓雅舍并非个案,在信达地产存货跌价当中,大部分项目均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其中包括2015年拿下的深圳坪山单价地王地块(对应深圳金尊府,期内计提1.49亿元)、2021年拿下的安徽马鞍山高价地(对应公园郡,期内计提2.07亿元)……
受计提减值损失影响,2025年上半年,信达地产实现营业收入17.78亿元,同比减少29.78%,归母净亏损36.9亿元,2024年同期为盈利1.06亿元。
未来
受困“地王”之后,信达地产近些年的模式有所转变。
一方面,这家企业不再拿高价地,甚至鲜少在公开市场拿地;另一方面,依托中国信达的“纾困者”角色,信达地产接连为危困项目提供代建服务、资金支持。
观点新媒体了解到,信达地产主要通过与中国信达协同合作的方式,获取代建项目。
通常来说,在项目纾困过程中,中国信达采用的是“金融机构接管+委托代建”模式,接管项目之后注入资金,再寻找平台代建,最终实现保交楼。在这之中,中国信达更像是个“钱袋子”,信达地产则成为了“代建方”角色。
从近几年财报数据来看,信达地产的代建业务不断增加。
2022年,新增土储计容总建面达到219.82万平方米,其中新增代建项目面积为167.51万平方米;2023年、2024年两年,新增代建项目面积分别达到73.13万平米、31.43万平方米。
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新增土储全部源自代建业务,建筑面积达到45.81万平方米。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观点指数整理
虽然倾注心血发力代建,但目前代建项目贡献的业绩并不算大。
数据显示,上半年,信达地产实现销售额金额53.26亿元,其中代建业务贡献销售金额11.89亿元,占比22.32%;销售面积为28.03万平方米,代建业务销售面积占比两成,为5.83万平方米。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观点指数整理
除此之外,代建业务为信达地产带来的利润贡献更是少之又少。
数据显示,2020年,信达地产来自房地产业务的毛利率为28.05%,后面四年这一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6.33%、18.25%、18.5%、15.62%。
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房地产业务毛利率减少7.36个百分点至4.19%。
信达地产并未单独披露代建业务的业绩贡献、利润表现,但从整体下行的毛利水平来看,代建业务尚未能帮助公司提升盈利质量。
有业内人士提到,信达地产的代建业务主要源自不良资产,需要额外承担的风险更多,且实际利润率要比商业代建低。
不过,2025年以来,信达地产也不断在重构代建业务模式,从单纯的代建纾困项目向投融、代建及运营一体化转型,以获取持续性的业绩。
具体来看,今年年初,信达地产参设200亿元基金,参与问题企业纾困、问题项目盘活。
这一次,信达地产不仅仅是代建方,不仅仅能够获得代建收入,还能增加投资收益。
除此之外,今年3月,信达地产旗下信悦资管公司与德必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文创园区方面展开深度协作。而后,又接连与base佰舍、华住·城家设立合资公司,布局长租公寓业务,以寻找运营业务的新增长极。
从地王收割机到纾困代建,再到代建运营一体化,信达地产在轻资产这条路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模式。未来,这条非典型的轻资产路径能否持续?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龚丽欣
审校:徐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