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9月18日发布《城市存量空间盘活优化规划指南》,明确存量空间盘活为国土空间规划重要任务,填补技术标准空白。
观点网讯:从自然资源部9月18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然资源部组织制定并审议通过了行业标准《城市存量空间盘活优化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存量空间盘活优化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填补了存量空间如何编制规划的技术标准空白。
发布会介绍,城市存量空间盘活优化本质上是城市空间、权力与利益的再分配,不仅是空间利用形式的改变,更是经济社会结构的重构。为保障存量空间盘活优化有效进行,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过程将更为综合复杂,单一的专项规划难以应对,需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整体协同转型。《指南》确定了不同层级的规划编制内容,构建了分层编制、动态维护的机制,使国土空间规划更好地适应存量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需要。
《指南》强化了规划目标分层有效传导机制。从市县域、城区到规划单元、实施单元,不同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特点。存量资源的调查识别和重点范围的划定需要逐步聚焦精准,规划目标、管控指标以及设计引导要求需要逐步细化确定。《指南》建立并强化逐级传导、层层统筹的机制,使项目的生成与实施守住底线要求的同时,更好地符合规划意图。
《指南》创新了详细规划的分层编制和动态编制机制,有效应对存量提质增效阶段项目面广点散、推进周期长的特点。分层编制,是指详细规划在规划单元和实施单元两个层面开展编制,规划单元详细规划突出规则性和底线要求,采取正负面清单管控等方法;实施单元详细规划突出精细化和落地性,以民生公益等导向优化容积率核定。动态编制,是指以“规划单元全覆盖”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以“实施单元按需编”应对城市发展的变化,实现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平衡。
《指南》建立了分类修改详细规划的动态维护机制,将详细规划的动态维护分为技术修正、优化调整、规划修改三类,以灵活响应平衡短期效益与长期价值的可持续性需求,高效衔接项目落地。通过明确各类调整适用情形,避免僵化管控,同时将成果纳入“一张图”系统,实现审批结果的全域协同与实时更新。
此外,《指南》要求加强针对存量空间的各类专题研究,通过加强项目评估、市场评估、财政分析、资产权益配置等各类专题研究,提升详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更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实现“项目跟着规划走”,保障存量空间盘活优化项目的实施,更符合安全可靠、经济有效、财务可行、财政可行、环境优化和社会和谐的标准。
发布会上,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广州市、湖北省武汉市、福建省泉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四川省泸州市等7个城市的自然资源部门,分享交流了当地存量空间盘活优化中规划方面的经验做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审校:杨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