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科工董事会主席韩德玮指,旗下产品在欧美的销量不及内地,令海外销售占比相对较少,未来会大力拓展欧美、中东、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观点网 香港报道 内地最大折迭自行车制造商9月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大行科工董事会主席韩德玮在上市仪式现场表示,新篇章已然开启,公司将以此次上市为契机,把握市场趋势,深化在中国乃至国际市场的布局,为投资者带来可持续的回报。
大行科工首日挂牌开报67.5港元,最高曾见69港元,相较招股价49.5元上升39.4%,其后升幅收窄,收市报56.9港元,升14.95%,不及周一暗盘升幅,每手100股计账面赚740港元。
上市当日,大行科工董事会主席韩德玮以蓝色西装出席上市仪式,除上台致词及媒体采访等情况下,均以轮椅代步。
韩德玮致辞时表示,公司将以此次上市为契机,把握市场趋势,深化在中国乃至国际市场的布局,为投资者带来可持续的回报。
大行科工在公开发售阶段可谓供不应求。孖展认购金额高达约2622亿港元,超购倍数达6688倍,一举突破2018年毛记葵涌所创下的6288倍纪录,成为港股史上新一代“超购王”。
据早前公布的分配结果,22.3万名申请人仅7920人中签,一手中签率仅0.02%更创历史新低,“顶头槌飞”亦有六成不中签。
大行品牌由韩德玮博士于1982年创立,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2024年零售量计,品牌在中国内地折迭自行车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26.3%;按2024年零售额计,亦位居中国内地折迭自行车行业首位,市场份额为36.5%。
公司核心业务聚焦于折迭自行车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同时逐步扩展至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儿童自行车及电助力自行车等领域,形成了覆盖不同场景、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矩阵。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已推出超过70款自行车车型。
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大行科工将折迭自行车划分为三个价格带:高端市场(每辆售价5000元以上)、中端市场(2500元至5000元)和大众市场(2500元以下),其中中端市场成为主力收入来源,2025年前4个月贡献了68.4%自行车营收,高端和大众市场占比分别为10.4%和21.2%。
收入结构方面,2022年至2025年前4个月,大行科工向国内经销商销售产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1.3%、70.5%、68.2%和69.5%,长期维持在七成左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线直销与线下直销合计占比仅约25%,海外销售占比更是从2022年的22.1%持续下滑至2025年前4个月的5.6%。
不过,贡献主要收入的经销商渠道毛利率却最低,同期分别为27.4%、28.7%、27.4%和26.9%,远低于在线直销5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
韩德玮解释,旗下产品在欧美的销量不及内地,令海外销售占比相对较少,未来会大力拓展欧美、中东、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他又提到,美国关税政策对公司运营造成一定影响,其他地区的关税影响仍然可控,其中欧洲关税一直维持稳定。
韩德玮指,随着国家加大对创新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行发展势头强劲。
公司是次上市,集资额3.9亿港元,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产能扩张、研发升级与品牌建设。位于天津的新生产基地已投产,将凭借区域成本优势提升入门级产品线产能。并计划在惠州工厂附近新建厂房,整合长期合作的供货商资源,打造零部件、车架焊接、涂装和组装的专业化利润中心。工厂预计2027年第一季度投产,年产能达20万辆。
另外,大行科工通过推出“DAHON-V”自行车技术套件,提升了全品类产品的效能,最快的折迭车甚至可媲美高端碳纤维公路车,已吸引多家企业合作。
截至2025年4月30日,大行科工已向16家企业提供品牌授权,并向18家行业伙伴供应专利零部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黄子慢
审校:徐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