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面对业绩下降的局面,红星美凯龙也在不断寻找突破口,发掘新的业绩增长点。
观点网 8月29日,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37亿元,同比下降21.0%。
红星美凯龙给出的理由是,主要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目前家居零售终端需求持续疲软,入驻商户经营压力陡增。而其为了“稳商留商”主动加大租金减免力度。此外,委管商场数量减少且部分项目开发进度延后,导致整体收入规模收缩。
根据公告,尽管综合毛利率小幅提升0.8个百分点至61.5%,仍不足以抵消收入下滑的拖累。
期内,红星美凯龙归母净利润亏损19.0亿元,较上年同期12.5亿元的亏损进一步扩大,其中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一次性减值20.42亿元(去年同期为9.19亿元)成为最大拖累项。
商场布局方面,红星美凯龙则呈现了“自营收缩、委管优化”的格局。
截至6月底,该公司实际运营76家自营商场,涵盖自有、租赁及合营联营三种模式,经营面积约1936万平方米,较年初净减少2家;委管商场235家,经营面积约1187万平方米,半年内净减少22家;另有23个特许经营项目,共开出369家家居建材店/产业街。
商场板块在年内调整动作频繁,自营商场方面关闭了重庆南坪、广州海珠两家门店;委管方面则集中关闭了22家到期或提前解约门店,分布在浙江、河北、河南、四川等十余个城市。
与此同时,红星美凯龙推进业态转换,将河北唐山、天津的3家原委管商场收回转为自营,以强化核心区域控制力;同时将内蒙古包头、江苏常州的两家自营商场转为委管,以轻资产模式继续下沉市场。
目前,红星美凯龙储备的16家自营商场进入筹建阶段,总建筑面积约263万平方米,其中自有13家、租赁3家,并手握256个已获地块的委管签约项目。
2023年,红星美凯龙实际控制人车建兴因为债务危机被迫寻求援手,那时的车建兴已经将红星地产70%股权、7家物流子公司权益,分别以40亿元和23.12亿元价格卖予远洋。物管平台美凯龙物业80%股权,也以6.96亿元易手旭辉永升服务。
在那年的1月份,建发股份以近63亿元现金受让红星美凯龙29.95%的股份,成为了红星美凯龙的第一大股东,车建兴则退居二股东。然而在此之后,红星美凯龙仍然处于业绩的阵痛期。
通过整理前两年红星美凯龙的业绩报告显示,红星美凯龙2023年营收约115亿元,同比下滑18%,归母净利润亏损22.16亿元。2024年营收跌至78.21亿元,同比再降32.1%,归母净亏损扩大到29.84亿元。
再结合此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9.0亿元,两年半的时间红星美凯龙亏损了将近71亿元。主营业务低迷和各种减值损失交织,使得公司陷入亏损的循环。
债务方面,根据中报内容,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有息债务余额约为324.67亿元,相比年初增加9.80%。目前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9.02%,较上年末的57.40%略有上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为0.32。
此外,还有于今年8月到期的本金总额为2.49亿美元,票面利率5.2%的美元债券要兑付,短期偿债压力也颇大。
而面对业绩下降的局面,红星美凯龙也在不断寻找突破口,发掘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建发股份入主公司之后,红星美凯龙便积极利用“建发系”的资源。打算通过数字化升级等转型方式,围绕场景创新、政策红利、技术赋能等方向推动业绩触底反弹。
为促进业态融合升级,公司提出“3+星生态”的发展战略,以“家”为核心,推进家居、家电、家装“3+星生态”融合。
此外还提出升级高端电器战略,打造“Mega-E智电绿洲”标杆店,推动高端电器业务增长,以及发布M+家装设计中心战略,构建全国最大的家装设计服务网络。同时,还成立了汽车服务公司,引入新能源汽车业态,拓展多业态融合的大家居一站式消费生态。
不仅如此,红星美凯龙还通过数智化赋能公司业务,聚焦“战略业务支撑、流程提效、模型驱动、智能应用”四大领域,优化招商管理、消费者服务及数据模型,上线AI购物助手、智能客服等创新工具,提升管理效能与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该公司也积极利用政策红利,深度对接国家“以旧换新”政策,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的双补模式,上半年实现了以旧换新订单74.3万单、销售额73.1亿元,中央补贴金额11.7亿元,为业绩提供了很大的贡献。
尽管困局还在继续,但通过积极的调整策略或许能让接下来的业绩触底反弹,若能跑通新业态,红星美凯龙仍有机会重现昔日家居零售龙头的辉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邓棋中
审校:武瑾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