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下半年如何继续保持这样的净利润,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观点网 随着8月进入倒计时,在最后几个工作日里,越来越多企业交出2025年上半年经营答卷。
8月27日中午,中海地产发布中报显示,系列公司上半年实现合约物业销售额人民币1201.5亿元,位居全行业第二;期内收入为人民币832.2亿元,除税前溢利人民币130.0亿元,核心股东应占溢利人民币87.8亿元;董事局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港币25仙。
香港及北上广深五个城市实现合约销售额人民币556.4亿元,占中海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合约销售额53.7%。其中,北京合约销售金额人民币304.5亿元,香港、上海、广州、深圳超50亿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海地产总借贷为人民币2274.5亿元,较2024年底减少人民币141.2亿元;持有银行存款及现金为人民币1089.6亿元;净借贷比率为28.4%,平均融资成本为2.9%。
净利近100亿
中海地产公布的中期业绩里诸多经营数据中,上半年核心股东应占净利润取得87.8亿元,成为外界最关注的焦点。
中海地产对此表示:“除招商蛇口外,上半年房企TOP10净利润总额约148亿元,中海占比约60%;剔除亏损的万科,中海净利润占已发布业绩TOP10房企总额的33%;除去华润置地,剔除亏损的万科,中海净利润超过其他已发布业绩的TOP10房企之和。”
因此,在2025年下半年如何继续保持这样的净利润,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在下午举行的投资者会上,有投资者就中海今年利润情况提出问题:“今年全年的利润指引如何?”
据悉,中海地产副总裁郭光辉对此进行了回应。
郭光辉表示,中海除税前溢利达到130亿,净利润95.3亿,核心归母净利润87.8亿,特别是核心归母净利润率达到10.6%,核心归母净利润率和毛利率目前依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从未来来看,公司有信心、有基础、有能力保持净利润和毛利率水平的稳健。”郭光辉给出了四个理由:一是今年上半年中海已售未结转金额和回报率都处在高位;第二,中海近几年聚焦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投资,投资规模始终处在行业第一位,量足质优,为未来利润和毛利率奠定了基础;第三,中海在一线城市核心地段布局商业,未来商业资产收入和利润也会形成创利增效;第四,在穿越周期过程中,中海不断塑强成本费用管控能力。
据郭光辉介绍,中海地产“行政销售费用仅占3.8%,平均融资成本2.9%,同时打造供应链整体集采体系,打造大供应链体系,成本竞争力进一步塑强”。
拿地超400亿
对于中海地产近一两年表现,土地市场上的拓展是无法忽视的一点。
于报告期内,中海在内地10个城市和香港新增17幅地块,新增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258万平方米,权益建筑面积为257万平方米,总地价为人民币403.7亿元,权益地价为人民币401.1亿元。
算上7月,中海地产一共获取22幅地块,权益购地金额人民币550亿元,投资规模居行业第一。
事实上,从2023年开始,中海地产权益购地金额已经连续两年保持行业第一,按照目前这个趋势保持下去的话,中海权益购地金额或许将达成“三连冠”。
按照投资城市来看,前7个月,中海地产于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投资占比86%,其中不乏一些高总价的重要地块。
7月24日,中海地产连摘上海市区两宅地,一宗为静安区商住混合用地,成交价53.63亿元,溢价率10.1%,楼面价为90390元/平方米;一宗为普陀区多用途组团用地,成交价为65.25亿元,溢价率14.17%,成交综合楼面价58823元/平方米。
3月28日,杭州望江单元SC0402-07、SC0401-09、SC0402-17地块经过204轮竞价后,被中海地产以80.78亿元竞得,成交楼面价43353元每平方米,溢价率35.58%。
3月18日,北京海淀区树村资金平衡用地统筹项目HD00-0705-0035-1地块,经过274轮竞价由中海以75.02亿元总价摘得,溢价率27.9%,成交楼面价10.23万元/平方米。
1月16日,中海以底价40.08亿元摘北京丰台西南郊冷库地块,为今年全国首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成交楼面价为5.8万元/平方米。
同一日,深圳迎来2025年首宗涉宅用地出让,龙岗区龙城街道的G01045-0200地块经246轮竞价后,由中海以30.65亿元竞得,成交楼面价29611元/平方米。
对于这些地块的获取,中海地产行政总裁张智超直言,中海除了有比较强的资金优势,还是少数具有全产业链的企业,另外有着类型丰富的持有型业态,比如主力做的办公、商业、长租公寓,养老等,因此中海“在核心城市获取一些大型综合性项目具备很强的优势”。
至于投资者好奇中海下半年的投资节奏,张智超未直接回复,仅表示:“公司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以销定投,预计下半年投资的方面会实现一定增长。”
销售少300亿
上半年,中海地产合约销售金额1201.5亿元,去年同期为1484亿元,同比下降近300亿。
对此,张智超解释称:“一是我们今年上半年的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640亿可售货量;二是去年同期我们在几个一线城市有超过400亿高货值畅销型项目集中销售,基本是开盘售罄。”
张智超同时表示,其实今年上半年整体销售质量、去化率要略优于去年同期水平。
得益于前两年在一线城市获取的高价值地块,今年上半年,中海地产在一线城市的销售占比也比较亮眼。
据披露,中海在香港及北上广深五个城市实现合约销售额人民币556.4亿元,占中海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合约销售额53.7%,其中北京合约销售金额人民币304.5亿元,香港、上海、广州、深圳超50亿元。
和其他试水香港却无功而返的内地房企不一样,香港其实是中海真正的发家之地,因此一直在积极发展。
截至目前,中海今年在香港全口径销售已经超过100亿港币,全年有望突破200亿港币。
张智超在投资者会上表示,今年中海在旺角获取一宗项目,对香港市场未来总体充满信心。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张智超所说的旺角项目,是6月26日以8.6亿港元中标的旺角山东街/地士道街住宅项目。
资料显示,该项目地盘面积逾2.6万平方呎,总楼面约16万平方呎,其中住宅楼面上限约15.2万平方呎,市场估值介乎港币7.9亿至8.7亿元。
观点新媒体此前报道显示,中海获取此项目时,打败了如华懋、嘉华、长实等几家香港本地老牌房企。
对于香港当前的楼市情况,张智超称,已经“达到疫情前2019年高峰时期的水准”,因此中海方面认为,香港市场基本已经筑底,处于往上的状态。无论是购房自住的客户还是带有投资性的客户,进场积极性在明显强化,销售上将迎来比较好的契机。
对于更为重要的内地楼市,中海地产主席颜建国表示:“房地产行业虽然总体规模有所萎缩,但改善性需求将不断增长,仍然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行业集中度会提升,中海的比较优势会进一步凸显,会占据相当的比例,市场有足够空间让中海继续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武瑾莹
审校:徐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