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观察 | 绿地控股再现巨额亏损

观点网

2025-08-28 01:04

  • 当下对绿地控股来说,最重要的仍然是“活下去”。

    观点网 8月26日,绿地控股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交出了一份沉重的成绩单。

    报告显示,绿地控股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4.96亿元,同比下降18.06%,主要因房地产业结转项目减少、基建业务受上游低迷拖累。

    利润总额为负的35.87亿元,同比暴跌466.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高达35.06亿元,同比降幅1772.4%,较上年同期盈利2.1亿元大幅下跌。

    受此影响,绿地控股8月27日股价出现了明显的下跌态势,截至收盘跌幅达4.02%,收报1.91元;较昨日收盘价1.99元下跌0.08元,跌幅达4.02%。

    营利暴跌

    除了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绿地控股其他财务指标也普遍不容乐观,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0.96亿元,同比骤降2903.37%。

    基本每股收益为-0.25元/股,比上年同期减少26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62%,较上年同期降低了5.88%。

    期内,绿地控股资产负债率高达89.05%,较上年末的89.16%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行业较高水平;总资产为1.05万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4.35%。

    现金流量方面,绿地控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7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2.18亿元增长了52.48%。

    上半年,绿地控股房地产合同销售金额为339亿元,同比增长6.6%;合同销售面积为3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6%,显示出销售端有一定的企稳迹象。然而,销售结构并不均衡,商办产品占比高达68%-69%,住宅占比31%-32%。

    而且当前商办市场受大环境影响,去化周期长、回款速度慢,可能导致后续库存积压和回款风险。

    报告期末,绿地控股待结转面积高达2515.64万平方米,若市场复苏不及预期,未来结转收入或将面临较大压力。

    交付和复工方面,绿地控股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上半年累计复工停缓建项目面积173万平方米,交付面积302万平方米。同时,推出“绿地好房子”标准,以“第四代住宅”理念打造产品,已在多个项目落地。

    虽然部分重点项目如成成都蜀峰468、武汉天河会展、长春绿地中心、济南绿地新都会等已复工,但停缓建项目基数仍较大,后续建设资金的持续投入和按期交付仍存在不确定性。

    土地储备方面,绿地控股截至期末持有待开发土地面积1007.03万平方米,规划计容建筑面积1761.79万平方米,不过部分土地位于低能级城市,开发节奏受市场影响放缓,导致资金占用成本增加。

    基建板块,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3亿元,累计新签合同780亿元。在业务承接上有一定突破,新签了新疆5G基站、鄂尔多斯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广西建工、河南公路局等在省外落地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项目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6月末,绿地控股应收账款达到688.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4%。

    另辟蹊径

    为平衡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绿地控股加快布局金融、能源、消费等新赛道。

    金融方面,绿联国际银行加快发展,绿地亚洲证券获香港证监会数字证券和数字资管牌照升级,切入数字资产赛道。

    能源方面,与中煤集团达成千万吨级战略合作,自有航运公司投运,筹建合资航运公司,构建“矿-路-港-航”一体化运输体系,服务华能、华电等央企电力企业。

    汽车流通业务打通新能源出口链路,与中东、东南亚企业达成采购协议,“绿地云车汇”线上线下平台落地上海董家渡首店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业务大多处于投入或初步发展阶段,当前营收和利润贡献尚不足以扭转公司整体的亏损局面。

    新业务更多意味着方向上的初步尝试,而非立刻产生巨大效益。

    根据绿地控股涉诉补充公告,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涉诉事项呈现逐年激增趋势。2022年涉诉3655件,金额193.24亿元;2023年4309件,金额317.47亿元;2024年激增至8801件,金额390.36亿元;2025年上半年就已达6998件,金额298.24亿元。

    2025年上半年,未决诉讼有2813件,金额213.21亿元,占涉诉总金额的71.5%。其中,公司作为被告的诉讼有2535件,金额177.14亿元,占未决总金额的83.1%,主要涉及建设工程施工/采购纠纷、其他纠纷等。

    若这些未决案件判决结果不利,绿地控股将承担大额赔偿或支付义务,将直接冲击当期利润和未来现金流。公司也表示,部分案件对本期及期后利润影响存在不确定性,风险敞口较大。

    此外,针对上海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要求,绿地控股迅速制定了四项整改措施。

    一是准确统计诉讼仲裁事项,确保数据完整及时;二是及时披露涉案金额超1000万元且占净资产10%以上的重大诉讼;三是完善重大内部信息报告制度,督促子公司做好披露跟踪;四是加强培训,提升员工对上市规则和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认识。

    同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领导包案、督办考核等方式积极推进诉讼化解工作,过往诉讼大部分已决,对于未决案件也在加大处理力度,依法维护公司和投资者权益。

    未来怎么走?面对经营压力,绿地控股仍在全力削减开支应对寒冬。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减少6.65亿元,降幅40.96%;管理费用同比减少7.01亿元,降幅20.47%;财务费用同比减少0.39亿元,降幅1.04%。

    对于下半年发展,绿地控股表示,一是稳住经营基本盘,加快房地产去化与基建项目回款;二是稳步化解风险,推进债务重组与资产盘活;三是推动老赛道升级(房地产产品优化、基建模式创新)、新赛道放量(金融数字转型、能源保供扩容、汽车出口突破)、团队能力精进;四是持续压降成本,进一步优化费用结构。

    当下对绿地控股来说,最重要的仍然是“活下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宓瑞祺    

    审校:徐耀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房地产

    A股

    业绩

    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