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因前期高毛利项目陆续交付完毕,新拓项目尚未进入利润释放期,所以对当期利润率,产生了一些影响,叠加行业下行的滞后效应仍在持续。
观点网 负面预期price in?股价或有望反转?
8月22日发布中期业绩的绿城管理,8月25日股价截至收盘涨幅2.76%,收报2.98港元,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上涨0.08港元。
开盘价为2.88港元,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2.90港元小幅低开,盘中最高触及3.00港元。从成交活跃度来看,今日市场参与度较前几日有所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摩根士丹利(大摩)将绿城管理目标价由3.46港元调高1.45%至3.51港元,维持“增持”评价,最乐观情境下的目标价从5.00港元下调至4.80港元,最悲观情境下的目标价则从1.92港元上调至2.03港元。
大摩认为,绿城管理2027年市占率提升带来的复苏趋势更为明朗。预计2025年利润率将高于预期,随着专案组合优化和市场份额更快增长,绿城管理在2026-27年将迎来业绩增长的机会。
压力最大一年
绿城管理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约人民币13.74亿元,较2024年同期16.7亿元同比下降17.7%。
其中代建服务收入达人民币13.61亿元,占整体收入的99.0%;其他服务收入仅13.1万元,占比1.0%,主要为基于代建业务延伸的配套咨询服务(如项目前期策划、技术咨询、管理顾问等)。
值得关注的是利润端的表现,期内归母净利润仅为2.56亿元,净利率19%,较2024年同期的5.01亿元(净利率30%)下降48.9%,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1.5%下降至40.0%。虽然公司管理层认为毛利率尚处合理区间,但不可忽视的是降幅达11.5%。
关于收入下滑的核心原因,绿城管理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王俊峰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一方面是地产市场持续承压,代建行业竞争加剧,行业费率下行压力显著。另一方面是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的滞后效应,前期部分项目进度受委托方开工意愿、资金状况影响,收入确认节奏放缓。
王俊峰解释称,2025年的利润数据可能是绿城管理现在及未来几年压力最大的一年。主要因前期高毛利项目陆续交付完毕,新拓项目尚未进入利润释放期,所以对当期利润率,产生了一些影响,叠加行业下行的滞后效应仍在持续。
未来,绿城管理将把握政策和市场机会,筛选高毛利、高确定性的优质项目,精准对接委托方需求,提升签约转化率和重复委托率,保障稳定利润来源;提升管理效率和经营兑现度,推动项目转化和兑现;做好后端资金回收,确保“该收的钱尽快落袋为安”。
2025年上半年,绿城管理新拓代建项目总建筑面积19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9%;新拓代建项目代建费50亿元,同比增长19.1%。
从业务结构看,高毛利的商业代建成为增长主力:新拓商业代建总建筑面积1616万平方米,占新拓总建面的81%,较2024年同期提升约12个百分点;委托方结构更趋多元,民营委托方活跃度显著提升,占比达37%,同比上涨8个百分点。
这类业务商务条件更优,且为未来打开增量空间;国有客户(含城投平台、国有企业)仍为合作基石,保障业务稳定性与回款安全。
城市能级布局上,一二线城市项目占比维持58%的高位,杭州、南京、石家庄、苏州等经济发达城市贡献主要份额。
管理层在投资者会上强调,这些区域项目的“可启动性、周转率及利润兑现度”均更具保障,是公司重点深耕的核心市场。
截至2025年6月末,绿城管理在手订单总建筑面积1.265亿平方米,环渤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四大城市群占比77%,区域布局优质;其中待开发面积占比38.4%,较2024年末下降5个百分点,项目启动效率提升,为未来2-3年业绩提供确定性支撑。
交付方面,上半年高质量交付45个项目,约2.56万户业主,交付总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管理层预计,2025年下半年仍有近1000万平方米交付面积,全年交付规模有望连续3年维持1500万平方米左右。
全年利润20亿?
为应对行业不确定性,绿城管理在巩固代建主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业务:一是轻资产服务的扩容;二是存量运营深耕,探索后装修改造社区微更新,匹配城市更新需求;三是试点代建加运营的模式,探索康养文旅产业园等领域的代建和运营一体化模式;四是依托中交集团海外资源,稳步探索“代建出海”,目前仍处于前期调研阶段,尚未落地具体项目。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拥有30年中交集团任职经历的耿忠强,于2025年4月正式出任绿城管理董事会联席主席,并以非执行董事身份加入董事会。而中交集团作为绿城中国重要股东,未来与绿城管理的合作方向,成为投资者与市场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
耿忠强曾表示,核心目标之一是为绿城管理导入更多外部资源,尤其要嫁接中交集团的资源体系,为绿城管理的业务拓展注入新动能。
在具体合作方向上,耿忠强提出两大重点领域。
其一为海外业务探索,将凭借自身对中交集团海外布局的熟悉度,在中交已进驻的国家和地区中,筛选与绿城管理代建业务相匹配的市场,稳步推进“海外代建”的可能性研究。在国内代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增量空间逐渐收窄的背景下,海外市场有望成为绿城管理新的业务增长极,为其打开更广阔的发展边界。
其二是国内业务协同,聚焦城市更新与片区开发领域。耿忠强提到,中交集团旗下多家二级子公司,在国内储备了大量城市更新项目及片区综合开发项目。从能力互补角度看,中交集团的核心优势集中在基础设施施工环节,而绿城管理在房地产代建开发的全流程管控、品质把控等方面具备行业领先实力,双方可形成显著的协同效应。
他进一步透露,自2024年以来,绿城管理与中交集团已成功合作7个项目,且项目质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为后续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合作空间将进一步拓宽。
从财务数据来看,绿城管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达人民币1.12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5%。截至期末,银行结余及现金(不包括已抵押银行存款)达16.44亿元,较2024年末上升8%。
尽管期内业绩面临一定压力,但稳健的现金流使公司能够在此时继续回馈股东。
董事会联席主席兼非执行董事郭佳峰表示,自IPO以来,绿城管理累计分红已近30亿港元,在2022-2023年连续两年实行高比例分红,将每年盈利几乎全部用于分配。去年鉴于行业调整期的不确定性,将派息比例调整至60%,旨在预留资金增强财务安全。今年在行业竞争趋于理性、公司新拓业务与经营性现金流稳步提升的背景下,首次实施中期分红,是对股东持续稳定回报承诺的进一步落实。
值得关注的是,郭佳峰业绩会最后的总结发言,首先以“自曝其短”的方式坦诚承认利润与毛利的下滑,随后迅速转向公司的亮点:“我们新拓业务收入50亿元,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9.1%。面积比去年提高了13.9%,这是在行业下行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面取得的。”
郭佳峰接下来为投资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上半年50亿,下半年也是50亿,我们公司一年的合约收入就是100亿。净利率销售利润率是20%,一年可以有利润20亿。”
郭佳峰补充:“明年能不能像今年上半年一样,半年度能够取得50亿代建收入合同?我还是有很大信心的,我们管理层也有很大信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宓瑞祺
审校:徐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