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文:新周期下康养投资的思考与探索 | 2025博鳌文商旅暨康养大会

观点网

2025-08-14 14:24

  • 中国已经进入了长寿时代,在社会无风险利率还在不断下行的条件下,我们还是要坚持长期主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并重,扎扎实实把康养产业做好,为长者提供有温度、更专业的服务。

    本文为张敬文先生在2025博鳌文商旅暨康养大会发表的演讲。

    张敬文(复星康养集团执行总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业界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同大家交流和探讨。

    人口老龄化被视为一场“静默的革命”,已成为重塑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治理议题,也为康养产业的规模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据有关机构预测,2035年我国康养产业规模将达到30万亿,康养产业投资的前景和空间也较为广阔。

    昨天晚上我也认真拜读了观点机构发布的《康养发展重塑金发价值》的报告,其中有一句话我很受启发,“康养产业正从单一的养老服务向多元价值创造转型”。作为业内的实践者,我也感同身受,也很受启发。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新周期下康养投资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产业周期是康养投资的现实起点。周期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投资当中最重要的事。孟子有句话讲“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做投资就是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规律性,因时而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关于周期有两句话,一句话是“人生发财靠康波”,另外一句话是“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惊人的相似”,这两句话大家都比较熟悉,也说明周期非常重要。

    熊比特把经济周期划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也提出“三周期嵌套模型”,即3到5年的存货周期(基钦周期)、7到11年的设备投资周期(朱格拉周期),以及50到60年的技术革命周期(康波周期)。三个周期相互制约、促进和影响,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变奏曲。

    按照经济学家罗斯托关于主导产业是经济脱离长期趋势、迈向繁荣进而促进康波周期质变的观点,当前以AI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推动第五轮康波周期由底部向上变动,而这也恰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我们对周期回升、走向繁荣要充满信心。

    先看政策周期,2024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我初步统计了一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120多项康养政策。特别是2024年底,中央层面、国家层面出台的康养和养老金融纲领性政策,对于康养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从实际来看,观点机构刚刚发布的报告中对政策主题词的统计,银发消费被提及49次,养老金融被提及37次。可见国家对老龄化、康养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层面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再看人口周期,我国老年人口的特征是规模庞大、增量快速、高龄突出、消费能力强。具体数据我不多讲,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到2050年,我国的人口中位数是52岁,也是全球人口中位数当中最大的三个国家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日本和德国,美国的人口中位数是38岁,我们必须从现在就高度重视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既要不断优化人口结构,也要高度重视人口结构变化对产业发展的消息影响和康养业务发展的积极影响。二是从2005年到2025年,我国城镇居民养老金平均增长率是8.6%,再叠加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60、70后退休所带来的代际转化机会,康养产业发展也具有了一定的支付基础,为对康养业务投资创造了空间。

    再看地产周期,在座的各位领导都是地产的专家,我原来是做金融保险和资产管理的,我就谈一些感受。

    我现在看到的数据是地产投资在不断地减少,地产去库存的周期还在延长,地产依然还在调整中,价格尚未止跌企稳。对于康养设施来讲,不动产价格/租金价格是最主要的3大成本之一,因而地产和康养形成了逆周期的关系,当下地产下行周期为康养不动产投资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再看产业周期,任何一个产业如果顺周期投资,收效就会非常明显,逆周期投资难度会非常大。我们综合梳理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有的学者对比了法国、美国、德国、日本这四个国家的案例,我们发现这四个国家在养老或者康养产业向上发展的时候,有四个关键特征,一是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建立,二是长护险制度全面实施,三是医养结合多样化服务,四是代际转换带来的增量机会,这是康养产业向上发展拐点的基本特征。

    我们把2030年中国的情况和日本2000年的情况做一个对比。中国在2030年的时候,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是21.75%,日本2000年是17.8%。老年抚养比,中国是26.79%,日本是26.25%;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中国是6.12%,日本是7.03%;养老金占GDP比重中国在2030年大概是16.75%,日本在2000年是13.27%。

    对比发现,2026到2030年,这5年时间应该是我国康养产业向上快速发展的拐点期。

    国税总局昨天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增值税发票的数据,上半年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30.4%、22.6%和18%,这也说明康养产业正在迎来一个向上发展的拐点期。

    总结上述周期特征,可以判断出,目前我国康养产业整在进入一个需求爆发、政策赋能、模式创新和投资布局的新周期。

    第二,核心需要是康养投资的主战场。

    2013年被视为中国的康养产业元年,逐步实现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对康养产业的投资也从少量,到2016、2017年形成了一个小高点。之后就逐渐回落,在2024年又开始活跃起来,特别是2025年。根据昨天观点发布的报告,多个细分领域投资额已经累计突破百亿元,康养领域的投资创了新高。

    从投资的主体来看,主要是险资、国有企业和市场化资金三大类,2025年有多个城市宣布成立康养基金或者政府专项基金投向康养领域,也将专项债向康养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但是房地产企业在康养领域的投资总体是呈现收缩,甚至是退出的状态。

    从投资的重点来看,我把它归为三类:刚性需要、美好生活和科技赋能。

    首先是刚性需要,瞄准失能失智人群和高龄人群,我国有7000多万。从投资上实现两个转变,,从大型CCRC向城心养老CB转变,还有就是从单纯的养老向医养结合性转变,远程医疗、特色专科,阿尔茨海默症等等医疗方面已经成为康养机构的重要竞争力。从市场来看,阿尔茨海默、特色专科类的机构比纯粹的养老机构收入高出20%到25%。

    美好生活方面,引用国税总局刚刚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老年旅游、老年体育健康、老年文化娱乐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2%、23.9%、20.7%。在康养投融资领域当中,养老旅游、老年体育健康,以及高品质康养社区位居前列。目前,在上述三个领域投融资的额度也不断增加,有家做老年旅游社交平台的企业也完成了过亿元的融资。

    科技赋能方面,这也是康养中最火热的领域。昨天观点发布的报告中,在今年上半年,健康监测、互联网医疗、康养机器人、智能照护领域的投融资占比达到了整体融资50%,康养+AI正在逐步改变养老的商业模式和生态模式。

    第三,复星康养的投资实践。

    复星康养成立于2012年,伴随中国市场化养老产业不断发展。目前,复星康养已锁定床位1.1万张,重点在长三角、京津冀布局,在发展中沉淀了硬件、服务、科创、人才和复星生态五大核心能力。我想重点提一下人才,复星康养和很多市场上的康养机构不同,我们坚持总部精英化、专业化、高效化、学习型的人才模式。我们的总部只有30多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85%以上,跟保险金融机构有点类似,这在康养行业中这是不多见的。我们是希望通过引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逐渐塑造新的康养产业商业模式和发展逻辑。

    在投资能力打造上,我们提出“三管齐下、两力齐飞”的模式。在扩张方式上,采取自有资金自投项目,撬动保险资金定投项目,盘活银行、AMC、券商手里的不良项目,实现从单点项目获取向批发项目转变。

    我们坚持三条腿,不断扩大床位数、项目数和城市数,实现在管资产规模的扩大。在收入上,除床位费、护理费、餐饮费等传统养老企业收费之外,增加了资管费、托管费、退出的收益,这是我们相对于传统康养产业的一个很大变化。

    此外,对于康养产业来讲,项目获取能力和项目运营能力构成两翼。一个是项目获取能力,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反思康养领域中投资失败的案例,我们会发现大多数项目在投资的时候都没有把成本控制好,最后无论怎么样都没办法盈利,直接输在了起跑线上。另外一个是项目运营能力,我们打造了科学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保证项目在合规安全的基础上,高效运营,向运营要效益。

    在投资战略上,复星康养坚持同城双子、大网小网的投资战略。同城双子指的是有复星系保险机构的地方,就有复星康养的项目。大网小网只的是深耕细作,大网是超过2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小网就是在市城市深耕细作,实现机构、社区、居家三级联动。

    制定这样投资战略的背后的逻辑,一方面是和保险紧密结合,在赋能保险销售时提高康养的收入,另一方面,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如果在一个城市里有多个机构,这些机构的管理人员,包括营销、人力、财务,是可以实现共享的,也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利润水平。

    在投资产品上,我们主要还是康复型机构、城市型CCRC和社区居家的护理站,重点是前面两个。此外,依托复星的生态资源,我们在银发旅游、康复抗衰、保养产品开发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我们和复星联合健康开发了一款产品--光辉岁月护理保险,卖得也非常好,这是一些新的尝试。

    在投资模式上,首先是基金模式。我们联合内外部保险公司成立了一个市场化的基金首期规模5个亿,正在落地中。这个基金可以投1个重资产项目,3到4个轻资产项目,落地1500到2000张床位。从资管模式看,这个模式有点像注重物流的普洛斯,也有点像商业地产领域的光大安石,但又和他们不同,他们专注的是某个领域的产业,而我们专注的是人,因此,我们必须要考虑得更符合人的需要、更有温度。

    此外,我们的团队成员很多具有金融和地产的从业背景,我们也发现银行和AMC手里有大量的不良资产,其中有一些比较适合做养老,但银行和AMC又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去判断。

    但这是复星康养擅长的,我们具备从项目研判、咨询设计、代建、改造和运营的全盘能力。于是我们和银行、AMC合作,筛选符合康养标准的不良资产进行盘活,这样对银行AMC来讲既实现项目的估值修复,也可以获得现金流收入,最终通过reits实现退出。对康养项目来讲,在代建、运营方面我们都可以获取收益,实现双赢。

    还有一种模式是和地产开发商的合作,有些地产开发商在建住宅的时候会配建一些康养综合体,我们接受委托运营。对于地产开放商来讲,一方面可以促进住宅的销售,另一方面作为持有型物业,也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收益。

    中国已经进入了长寿时代,在社会无风险利率还在不断下行的周期下,我们在康养投资中要坚持长期主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并重,对康养不要期待有太高的收益率,扎扎实实把康养产业做好,为长者提供有温度、更专业的服务,这也是我们的期待和努力的方向。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分享,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张敬文    

    审校:劳蓉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