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整个政策的方向,就往内需、消费的方向来走,我觉得未来三到五年是未来可期的。
本文为曾瑞华女士在2025博鳌产业科技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曾瑞华(ESR业务管理与投资(香港)董事总经理):谢谢主持人!感谢各位留到这么迟还听我们的主题分享。
在今天有很多同行也跟我一起分享关于物流的主题,在各位同行的后面,我觉得是倍感压力。但希望今天我这里说的一些事,可以跟他们有一些不同的观点。
今天我的主题是在世界重构下,整个物流行业加上资本应该怎么样变化。
从宏观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的供应链其实是在改变当中。我们也看到每天在新闻已经被轰炸到不行了,就是中美脱欧、关税等等,今天加了50%,明天减了20%,到底最后是什么样的数字?大家现在也不知道,最新是停战了90天,这个一直在变。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的物流或客户正在改变整个结构。另外,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也是对整个供应链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投资者的要求,像刚才段总提到ESG和绿色供应链的要求,不论是投资者或者是整个供应链的要求也是相对提高了。
最后是宏观的需要,我们在数字推动和供应链上面,也就是AI等等,也会产生所谓的智能化。
下面我展开来说一下整个行业,跟刚才两位同行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对于我来说,整个物流行业将来尤其是在中国会面临区域化的情况。
区域化的分布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华东、华南、华北、华西将会有差异。我们自己ESR有70%的库其实是在华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3到5年最多的客户驱动,就在于这个是消费类的客户作为大的驱动,所以华东和华南的供应和需求是可以达到平衡的。
华北、华西这两个部分可能也有各自地区的特殊情况,比如我们看到华西,可能会有两个城市是比较特殊的,比如说成都、重庆。成都也有一些消费类,或者现在大家吃的火锅的汤包很多是从重庆发货到全国各地的,也就是有一些地方非常特殊的原因,所以整个供应链、仓储的需求也会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看到华北现在缺乏比较大的或比较重要的机构,或者是民企,甚至是产业来支持整个华北。现在对于仓储物流的需求,可能就不在客户的供应链上。
我们会看到整个物流行业,我自己觉得2025年是大年,或者是分水岭的一年。2025年在1月开始,我们景气指数已经保持在50%以上,而且还是保持得非常平稳,我会觉得2025年其实是供需已经达到非常好的平衡。
如果你看到2023年和2024年,供需其实是很不平衡的,这个是可以理解。因为2023年的时候,刚好我们出疫情。出了疫情之后,很多人已经恢复建筑。2023年看到工业特别高,这个不是让人很惊喜的数字。2025年现在的供需看起来是比较平稳的。
刚才听到段总说,现在整个中国做物流出租率大概是85%左右。这个数字,我也觉得是差不多,因为供应和需求慢慢达到一个平衡。但是85%可能是全国的平均率。我刚才讲到未来的三到五年,可能是比较区域化的,就可以分区分化。华东、华南比较乐观,甚至会达到90%。
华西、华北因为刚才提到的一些原因,就比较低一点,可能是80%到85%。平均下来,全国是85%到88%左右,这样是比较健康的数据。
另外是从投资者的策略,今天讲到全球重构的结构下,应该怎么去看物流房地产的投资。物流跟房地产其实是比较息息相关的,但是对于我来讲,现在物流要往科技方面去开始靠拢了。等一下我的结论是物流、科技和房地产三个结合在一起。
第一,效率驱动。刚才段总讲到一些智能等等,我们自己的经验,就可以看到有一些仓储,顾客要求我们的效率提高。提高效率的方式,就是给客户提供一些科技的智能物流产业园,还有所谓的规划运营管理。
现在你们看的库,我也跟诗涛说了,以后去现场看一下,智能库的效率是提高了。从物流的角度是看发货的速度,还有每发一件货的成本,这些都是他们考虑当中的。如果我们的仓库可以帮到客户提高效率,对他来说很愿意来到我的仓库里面。
第二,绿色转型。刚才也提到我接触到的一些投资者,我们跟宝湾、深国际去年一起同时上市公募REITs。今年已经做了两次投资者的见面会,跟他们报告一下每季度的季报。他们也提起绿色物流的转型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现在的公募REITs,最近“630”发布了最新的ESG的报告,就是专门为公募REITs而做的报告。
现在的投资者也需要从投资方面找到一些所谓绿色的投资,在国内现在已经有这样子了。
我们ESR因为之前在香港上市的时候,见到一些比如欧洲甚至美国投资者,他们一上来就会说你们是不是有ESG报告?在不在ESG排行榜?比如资产是要美国论证。对于他们来讲,我要拿到他们的投资、钱,必须要有绿色ESG的报告。
比如刚才讲的Graspbeite需要仓库有一些标准是可以达到的,比如在建造的时候,我用的这些材料是绿色的材料,这是很重要的。这就是另外一个方面,有一些买我们的仓库,或者是投我们基金的投资者,他们也需要绿色的驱动。
第三,全球布局。今天上午听了很多的同行、嘉宾提到,我们现在不单单只是要看在国内的业务,可能也要发展到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全球布局。
当然从ESR的角度,目前还是在亚洲深耕地区,对我们来讲还没有去到全球像美国、欧洲,但是对于我们来讲亚洲、亚太地区作为非常大的跨境网络,对我们的客户其实是很好的布局。
比如我们有一些客户现在因为关税的问题,可能说你在越南、东南亚有没有其他的仓库?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在海外仓库可能也是成为非常好的亮点。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国内的中欧班列和东南亚市场,其实发展的潜力很高。刚才提到的地缘政治等等原因,很多的供应链现在也变成了现在是中国PlusOne的布局,很多来租我们仓库时候的客户,他们也可能问除了国内有没有东南亚,甚至澳大利亚的仓库的布局?这就是在于以后作为投资的策略,全球布局还是重要的亮点。
刚才是资本的路径、融资的模式,我们去年上了公募REITs。我们可以看整个“投融管退”,公募REITs是最后退的环节做了退出的动作。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在A+H股也非常热烈,大家也可以看到最近港股的爬升已经回到25000点,其实有很多在A股上市的公司也来到H股上市。
我们觉得物流行业不一定要局限在于私募的投资,也是可以走公募的路线。
我们有一个观点,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整个物流行业,尤其是在国内会到了并购整合的阶段。2000年到2020年的这二十年,不管是房地产,不管是商业或住宅甚至是物流也是上升期、爆发期。2020年供应和需求逐渐就会到了不平衡的点,然后2023年可能到了顶峰。现在整个房地产行业、物流行业也到了瓶颈,可能会步入并购和整合的阶段,我们有可能看到更多的项目会出来。
ESR于2019年在香港上市,退市是今年7月3号,因为我们也看到对于整个上市,会抓到红利去上市,现在又回到私有化的方面。现在有更多的方式,让我们可以通过私募去卖资产,或者跟一些资产做合并等等。我会觉得这是三到五年内整个行业会看到的挺普遍的情况。
另外是供应链金融创新,就是有平台化、数据化等等。除了刚才谈到的公募REITs,最近也听到了一个新产品,我们叫FinTech,他们想把仓库做RWA,现在也在推新的产品。未来的三到五年内,除了传统看到的公募、公募REITs,可能有一些新的FinTech的产品,比如RWA也可能会出来,就是物流可以作为底层资产。
最后是PE/VC也会关注自动化的技术和绿色赛道,这就是有一些私募或前期的私募VC也会开始投入所谓的AI。成本中心是从房地产的思维考虑,就是租金多少等等。我觉得在下一个三到五年,是以价值作为引擎,就是你能为客户提供什么价值,那你怎么提供这个价值,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是投资的逻辑,可能要从技术的角度、绿色的角度和全球化的角度,从这三个角度去看。刚才提到了技术可以帮助客户提供什么价值。绿色是以绿色作为亮点去吸引更好的投资者。全球化就是全球布局。我们要不同的布局,如果这边不好,那边还可以补上,这个是重要的。
未来的五年,我们觉得不能以内卷作为让整个物流行业往下走,因为现在都打价格战。怎么反内卷呢?要从价值的角度去跟顾客谈,因为我们不能把物流当成是没有价值的行业。
其实我们做物流的房地产也是有价值,你要跟顾客讲今天收你一块钱的租金,其实是给你提供价值的,而不是隔壁是9毛钱,你就去9毛钱。隔壁再8毛钱,你就去8毛钱,你就一直内卷下去。我们要从提供价值的角度跟顾客和投资者沟通。
最后是关注政策动向,以及技术的演变和全球的节奏。
这个可能是比较大的结语,当然物流业永远是基础设施,是保证民生的行业,已经不是快速增长的风口,让人家一直很快的把资产卖出去套现等等。
大家对于整个政策的方向,就往内需、消费的方向来走,我觉得未来三到五年是未来可期的,谢谢各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曾瑞华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