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现在的触点还是比较多在线下。如果消费者在转变,房地产本身还是在线下接触,是否会有人来解绑、颠覆这个行业?
本文为李绍强先生在2025博鳌地产发展暨代建大会发表的演讲。
李绍强(凯德发展(中国)首席执行官):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花点时间听听我对行业的一些想法。
凯德也是博鳌房地产论坛的老朋友了,相信大家对我们也是比较熟悉了。今天我想介绍一下凯德重组的故事,它和我今天分享这个行业被颠覆的故事是蛮相似的。
凯德在2021年重组,主要原因是我们被资本颠覆了。当时资本市场觉得开发企业回报过低,给我们的估值是不太公平的。投资机构比较喜欢有经营性收入的企业、轻资产的企业,而且给予这些资产的估值一般是15倍、25倍的市盈率。
在这种前提下,被资本颠覆的凯德,在2021年就重组了,现在看到我们分为两家企业,我来自凯德发展,主要是做开发业务。因为我们现在属于非上市企业,所以有更大的空间承受开发的业务。我们也做新能力的打造和新业务的培养。
上市的企业叫凯德投资,他们继续对投资业务做运营,负责基金的发展。这个生态链还是维持得不错,当凯德投资要做开发的时候都找凯德发展,当凯德发展的业务需要有一个企业做运营的时候,或者需要找基金来合作的时候,凯德投资就发挥它的能力。
今天要谈的课题是行业被颠覆了,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看法。其实很多行业都被颠覆了,房地产行业是比较迟被颠覆的。今天早上我们听到很多关于宏观的话题,我想从一个微观的角度,作为一个企业,如何面对行业被颠覆的情况。
通常我们看到颠覆主要是来自科技或者数字化方面,如何应对颠覆,我们要从创新这一块着手,因为颠覆往往不是科技颠覆一个行业,而是因为客户变了。客户变了之后,你要创新,必须要考虑的就是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我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凯德发展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想法,我们做了什么样的事情。
颠覆有各种方式,第一种是产品被颠覆。在一个行业没有被颠覆之前,它可以赚很多钱。我们从唱片行业就知道,当时唱片公司是最赚钱的,他们把一个唱片里面灌了10首歌,你只喜欢里面3首歌,但是你也必须买这10首歌。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唱片公司就被颠覆了,消费者可以决定只买自己喜欢的歌,有科技创新之后,他甚至只要交年费就可以买几万首歌。我们看到只要一个行业被颠覆之后,它的某种经营模式就从赚钱变成不赚钱了。
第二个是渠道被颠覆。这个事情可以从旅游业来探讨,以前我们出国旅游都是要跟团,全程有导游跟着。当时因为信息不充分和供应链不成熟,旅行社就相当于当时的房地产甲方,那时候也是旅行社的黄金时代。后面因为OTA的出现,把渠道进行了颠覆,把权利又还给了消费者,他可以自己订机票,自己买景点门票。现在我们看到旅行社这个行业的业务不是太乐观。
第三个颠覆,也是今天发生在我们这个行业的,叫做解绑的颠覆。一般传统行业会把整套产业链捆绑在一起,这就变成它的商业模式。但是当有新的科技出现,或者新的挑战者出现,它会从中把这些有价值的产业链解绑。
它的特点跟之前的颠覆对比的是,它不会把全部的利润拿走,它会留下一部分,但是这部分都是价值不高的,它拿走的就是价值最高的。这里举的是药企的例子,它和房地产行业是非常相似的,这里覆盖的是全链条的情况,我们看到定制研发生产的机构出现,颠覆了这个行业,把最赚钱的部分解绑,现在我们看到药企的业务就发生了变化。
一个行业的颠覆不一定只是因为科技,而是客户变了。现在买房的主力是95后,他们的特性是什么呢?他们是科技和数字化的原住民,他们活在线上社会。除了好产品,他们更关注购买的过程,还有关注个性化、定制化,以及你是否可以跟他共创。
他们习惯在线上买东西,而且习惯在线上获取大量的数据。他们也不全听生产商告诉他们这个产品有多好,他们会更相信网上的评论。往往他们到线下的时候,已经对你的企业、产品有了大量的资讯,他到线下来就是论证是否如他了解的信息一样,如果不是的话,那就很难跟他做生意。
这批人已经开始影响了车企。原来是消费者到店才开始了解车辆的信息,现在已经把大量的信息放在云端。甚至跟客户的关系已经转变了,之前卖完车给客户之后,和客户之间就是保养、维修的关系,现在已经变成了线上线下社群运营的关系,车企的商业模式已经转变了,它跟客户接触的渠道、跟客户的关系完全不一样。
房地产行业现在的触点还是比较多在线下。如果消费者在转变,房地产本身还是在线下接触,是否会有人来解绑、颠覆这个行业?
房地产也是全链条的产业,我们从医药行业看到,如果解绑、颠覆发生,我们要考虑是继续做整个价值链,还是聚焦在某个环节?凯德的做法是聚焦在某些环节,我们的战略很简单,就是回归客户。
什么叫做回归客户,为什么要回归客户?因为你要面对颠覆,最重要的是要靠近客户。如果你离客户越来越远,你被颠覆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竞争者是比较容易观察的,竞争者在做什么,你稍微比他做好一点,他用了多少钱,你多加500块,你就可能赢他了。
在什么时候这套东西是好用的,是可以赚钱的?就是当你的竞争者跟你基本一样的时候。什么叫做基本上跟你一样呢?就是他的商业模式跟你基本上是一样。如果你这个行业被颠覆了,进来的对手如果是互联网企业,它的商业模式一定跟我们不一样。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还以老的方式盯住你的竞争者,你会发现他可能不是你的竞争者,而是其他人。
我们说回归以客户为中心,不是简单地让营销部做一些问卷调查,或者做一些焦点访谈,要做的动作比这个多得多,我们其实是在改变商业模式。当商业模式改变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提供什么样的价值点给客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跟客户产生的关系又有什么不一样。
当你了解之后,你的关键流程和关键的合作伙伴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你的营收模式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一直强调的是,我们面对这个行业解绑的颠覆,一定要考虑在商业模式上做创新。
在这里分享一个方法论,怎么理解客户。这是借助Jobs To Be Done(以下简称JTBD)的方法论,重新加深客户的理解。这个理论是很简单的,每一个客户买一个产品、服务,其实不是为了买这个服务,而是要完成一个特定的“工作”。原来我们想做产品,不停地把它做好,没有想客户买你这个房子到底要完成什么样的“工作”。它跟传统的研究方法有什么不同?传统的房地产研究方式是喜欢标签、特征,这个人是多少岁,是什么样的人群。如果你用新的这套方法论,你关注的是你的客户的“工作”,他要完成的特定“工作”是什么,不是聚焦在产品功能上,而是聚焦在客户买了你这个产品,完成了他的特定“工作”之后,他的生活在哪里有了提升。
原来我们是不大关注场景的,JTBD的理论中,场景是非常重要的,你带着孩子看电影和带着爱人看电影,是完全不一样的场景,你所提供的价值和服务是完全不一样的,通过这个理论可以挖掘到更多的客户需求。
如何做呢?传统的方式是跟客户深访,挖掘客户想要实现什么东西。JTBD主要涉及到三种工作:功能型工作、社交型工作、情感型工作。通过这三种不一样的工作,你会发现你的定价完全不一样,如果你卖的手表只是看时间,那就是卖2块钱,如果做传承的,那可能是值20万。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客户的旅程图,以及他的一些痛点、收益点全部放在一起,过后再探讨如何做创新,找出创新机会来满足客户。
我们一般需要两个小时的访谈,通过两三天整合了整个访谈之后,才能对客户做一个深度的洞察,我们也借助AI的力量,开发了一个模型,只要把访谈的录音加入这个模型,可以在3小时以内把客户要做什么,你对他的洞察,很快地挖掘出来。
甚至它可以告诉你,他挖掘出来客户要做的“工作”是什么,从访谈中哪句话、什么原因体现出来,这个工具大大提升了我们的访谈效果,而且如果访谈中客户说了什么话,我们的访谈者忘了跟进,它也会提醒访谈者。之后我们也会把这个工具应用在售楼部,通过这个工具的利用,也可以把销售转化率提升。
刚才我说了,如果改变我们的商业模式之后,我们跟客户的关系完全不一样了,所以现在我们也在做另外一种给客户的额外服务,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的模型,把一些城市的大数据放进这个模型里面,让它对未来6到12个月的房子交易量来做一个判断,通过大量的AI学习,它的精准度已经达到75%,比如说我预计这个板块6个月后是100万的交易量,它实际可能是80万或者120万。
这个准确率我们也在提升。为什么做这个事?如果你跟客户的关系不一样了,你是帮助他买房的时候,你会产出不一样的产品。如果你做商业模式的创新,你用的资源跟你的关键流程全部要改变,甚至日后你的收费模式也会不一样。除此之外,我们现在也把AI对客户的洞察理解之后,把它转化成设计语言,把空间的设计做得更完整。
最后,很快地分享了一下我们如何重新看未来中国房地产,不管是大的趋势还是小的时代的变化,房地产行业被颠覆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在座各位也可以回去想一下,你们的企业离客户到底有多远,有些位置已经出现了竞争者,把关键的活动从我们的产业中带走。
所以大家要考虑的是,我们需要聚焦在哪里,比如说代建就是在建造这一块,凯德现在思考的是对产品设计、客户洞察,以及后面的销售,这是我们要发力的部分。通过AI,通过一些方法论,对客户深度理解之后,我们觉得可以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