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拿高价地的绿城 7月自投项目销售“腰斩”

观点网

2025-08-07 22:22

  • 绿城中国7月自投项目销售套数、面积及金额同比腰斩,1-7月合同销售面积、金额以及权益金额也分别录得22.5%、11.10%和14.73%的降幅。

    观点网 2025年的前七个月,不论是卖房还是买地,绿城都在“狂飙”。

    7月末,观点指数公布《2025年1-7月房地产企业销售表现》显示,绿城中国全口径销售金额以升至全行业第二,权益销售金额614亿元位居榜单第五。

    8月6日,绿城中国正式披露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七个月未经审核的营运数据。

    数据显示,2025年1-7月,绿城中国累计取得总合同销售面积约626万平方米,总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368亿元。

    尽管呈现的数据在行业内较为可观,但俗话说“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对比过往表现,绿城中国这半年来似乎没有往高处走。

    1368亿背后

    从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2025年7月,绿城中国自投项目取得销售1380套,销售面积约19万平方米,当月销售金额约为50亿元,销售均价约为每平方米2.67万元。

    1-7月,绿城中国取得合同销售面积约248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约857亿元;其中归属于绿城中国的权益金额约为579亿元。另有累计已签认购协议未转销售合同的金额约26亿元,其中归属于绿城中国的权益金额约为14亿元。

    对比去年同期,2024年7月,绿城中国自投项目渠道销售2826套,销售面积约36万平方米,当月销售金额约为106亿元,销售均价约为每平方米2.98万元。

    2024年1-7月,绿城中国取得合同销售面积约320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约964亿元;其中归属于绿城中国的权益金额约为679亿元。另有累计已签认购协议未转销售合同的金额约40亿元,其中归属于绿城中国的权益金额约为25亿元。

    可以看出,进入2025年,绿城中国7月自投项目销售套数、面积及金额同比腰斩,1-7月合同销售面积、金额以及权益金额也分别录得22.5%、11.10%和14.73%的降幅。

    代建方面,2025年7月,绿城中国代建项目取得销售面积约7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约92亿元。1-7月,绿城中国代建项目累计取得销售面积约37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约为511亿元。

    总的来看,1-7月,绿城中国累计取得总合同销售面积约626万平方米,总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368亿元。而去年同期,绿城中国累计取得总合同销售面积约704万平方米,总合同销售金额月1475亿元,对比来看均有所下滑。

    有分析指出,绿城中国销售表现低落,主要原因或许在于市场信心不足。

    上半年,尽管多方着力加快政策的实施以推动房地产市场全面回暖,但大多购房者仍旧保持谨慎,多为观望态度。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42万亿元,下降5.5%。

    勇拿高价地

    过去7个月,绿城中国在土地市场可谓是异常活跃。

    据观点指数发布的企业新增土地储备数据,1-6月,绿城中国新增权益土储159万平方米,拿地权益金额351.5亿元,均稳居榜单第三;新增货值413.6亿元,位列榜单第五。

    据观点新媒体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绿城中国今年已累计拿下38块地,其中仅有5幅地块为底价成交,其余33幅均溢价成交。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点指数整理

    溢价成交的地块中,有15幅溢价率超过30%,于4月22日竞得的杭州萧山城区市北单元XS070101-26地块溢价率最高,去到59.39%,成交额超31亿。

    成交额方面,超20亿成交的地块共有10幅,杭州占了6幅,上海、苏州各占2幅。其中,于7月25日竞得的上海虹口区北外滩地区hk315-11地块地价最高,为64.72亿元,13.6万/平方米的楼面价也刷新了板块单价纪录。

    而后仅仅4天,绿城中国就公布了虹口地块的建设方案,项目总建筑面积7.78万平方米,容积率2.63,包含4幢高层住宅。其中2号楼规划28层、3号楼29层,4号楼采用双单元设计(西单元14层/东单元25层),1号楼为10层建筑。地下空间开发达2.18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约28%。

    拿下虹口“地王”的前两天,绿城中国也在江苏造起了“单价地王”。

    据观点新媒体此前报道,绿城中国7月23日竞得苏州园区双湖地块总出让面积7.0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15万平方米,经过49轮竞拍最终以总价46.67亿元成交,成交楼面价6.52万元/平方米,溢价率8.74%。

    正如绿城中国行政总裁郭佳峰在2025年度股东周年大会上所说:“我们未来会继续在核心城市里努力寻找投资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莫璟    

    审校:徐耀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房地产

    港股

    业绩

    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