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债务重组进度更新 “年底之约”能否兑现?

观点网

2025-07-25 23:42

  • 保交付是碧桂园除债务重组之外最常提及的关键词,在一系列压力之下,该公司当前的核心战略反而更加清晰。

    观点网 碧桂园境外债务重组再次取得关键进展。

    7月25日消息,碧桂园已与债券持有人特设小组(AHG)就1.78亿美元补偿款支付方案达成一致,该方案旨在获得由7家银行组成的银行协调委员会支持,该委员会持有现有银团贷款48%份额。

    有知情人士透露,特设小组已同意补偿款的具体支付形式,此举将显著推进重组进程。

    而碧桂园方面此前披露,全部境外债务重组将在2025年12月底前完成。

    进展

    “公司一直积极推进建议重组,旨在通过向现有债权人提供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及新债务工具等选项将集团主要境外债务转换为股权、延长债务期限或削减债务本金。”在6月底碧桂园发布的资料中,表明债务重组将在某程度上缓解集团未来数年的流动资金负担,并使集团有更可持续的资本结构。

    尽管这份公告已披露了与处理无法表示意见所采取行动有关的定期最新资料,但与债权人的补偿款支付方案何时落地仍是未知数。

    直至7月25日,特设小组才同意补偿款的具体支付形式。

    具体来看,特设小组持有碧桂园“103亿美元未偿还离岸优先票据和可转换债券(美元债)”中超过30%的份额。

    有分析指出,特设小组同意补偿款的支付形式,主要是为推进重组的进展。

    早在4月11日,碧桂园控股与特设小组订立重组支持协议,彼时代表现有公开票据本金总额逾75%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据碧桂园在公告中表示,理解众多其他债权人支持建议重组,并正进行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内部程序。

    在达成这一进展之前的2024年,碧桂园还深陷于化债重组提案的未解困境,直至2025年1月公布重组提案的关键条款,并与七家知名银行达成共识。

    据公告,碧桂园已与包含中银香港、建银亚洲在内的七家知名银行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达成共识;协调委员会表示,支持碧桂园落实重组,并愿意与碧桂园合作,确保集团继续其业务,将干扰降到最低。

    若这一共识落实,碧桂园的重组提案将使集团实现大幅去杠杆化,化债金额至多达到116亿美元,还包括将到期时间延长至最多11.5年以及降低融资成本,将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从重组前的每年约6%降低至重组后每年约2%。

    另有消息透露,在碧桂园完成境外债务重组后,该部分债务将进入新的协议安排,若顺利可化解针对控股公司境外债务的违约风险。

    此外,碧桂园有望确认数百亿大额重组收益,净资产或逐步增加。

    待解

    建议重组的成功实施预期使碧桂园能够更专注于交付房屋,继续业务营运、资产价值。

    保交付是碧桂园除债务重组之外最常提及的关键词,在一系列压力之下,该公司当前的核心战略反而更加清晰。

    今年1月,在碧桂园召开的2025年首次月度管理会议上,公司管理层曾表示,常规销售是当前现金流的主要来源,并强调只有通过持续的销售增长,公司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保交房项目的顺利推进。

    时间推进到7月,碧桂园集团召开月度管理会议时,集团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再次提及保交付;集团总裁莫斌也在会上表示,“没有永远上行或下行的市场。市场上行应控风险,市场下行应强信心”,重点聚焦“保交房、保经营”的每一步,同时要求各区域项目务必全面解读好各个城市因城施策的特点。

    从实际交付情况来看,碧桂园于6月交付了湖南郴州凤凰台、浙江温州龙港碧桂园星湖雅筑、广东清远碧桂园名门、广东韶关北城之光等,截至2025年6月的三年半,碧桂园已累计交付房屋近178万套。

    但与此同时,碧桂园仍迟迟未发出2024年半年报。

    5月16日,碧桂园因未能按时披露2024年中期报告,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决定书。公告显示,由于发行人未能按时披露2024年中期报告,交易所对发行人、发行人时任董事长杨惠妍、发行人时任总经理兼信息披露事务负责人,以及发行人时任财务负责人予以公开谴责的处分,并记入诚信档案。

    事实上,2024年碧桂园的业绩状况下滑明显:录得总收入约2528亿元,同比减少约37%;净亏损351亿元,较2023年的2009.62亿元大幅收窄;归母净亏损同样自1784亿元收窄81.6%至328.35亿元。

    再聚焦至2025年上半年的销售表现,碧桂园于2025年6月单月实现权益销售额28.1亿元,权益销售面积35万平方米;1月至6月,实现权益销售额167.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59.5亿元下滑超35%。

    可以说,碧桂园目前急待化解的生存压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需要确保境外债务重组方案于年底前实施,解决违约风险及优化资本结构;另一方面还需在销售数据持续承压的实际业务线中保障“保交付”所需的现金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赵焓璐    

    审校:徐耀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房地产

    港股

    公司

    股债权

    碧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