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二次递表 “果链”企业歌尔微电子五年坎坷上市路

观点网

2025-07-22 23:03

  • 不难看出,歌尔微电子对外部芯片供应的依赖,依旧不可避免。

    观点网 继蓝思科技正式在港交所挂牌后,又一家“果链”供应商加速推进港股上市进程。

    7月21日,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瑞银集团。

    产城园区评论了解到,作为歌尔股份旗下经营微电子相关业务的唯一子公司,歌尔微电子早在2020年11月便曾公告,筹划歌尔微电子在A股深交所创业板分拆上市。

    后因市场环境等因素考虑,歌尔微电子于2024年5月主动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终止分拆歌尔微电子A股上市。

    同年9月,歌尔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歌尔微电子分拆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来到今年1月份,歌尔微电子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由于在6个月内未获得审核,故而进行二次递表。

    冲刺港股

    招股书显示,作为一家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歌尔微电子的业务产品包括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块,应用于手机、耳机、VR/AR、汽车、家居等领域。在软件开发方面,其构建的智能传感交互平台UniSense,涵盖材料研发、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算法软件开发、系统设计等产业价值链所有关键环节。

    歌尔微电子持续与全球客户挖掘市场需求、完成产品定义,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业应用、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智能化的传感交互体验。截至2025年3月31日,其解决方案超400种,搭载于约30种智能终端,是中国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组合最丰富的提供商,累计服务126家直销客户。

    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歌尔微电子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1.21亿、31.01亿和45.36亿,相应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3.26亿、2.89亿和3.09亿。

    其收入结构主要分为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块。其中,传感器业务占据主导地位,分别录得人民币25.414亿元、20.919亿元及35.581亿元的营收,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81.4%、69.7%及78.5%。

    于往绩记录期间,歌尔微电子的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过50亿颗。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以2024年销售额计,公司是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市场份额为4.3%,而最大的传感器供应商市场份额为16.6%,公司亦是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市场份额为43.0%。

    然而,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歌尔微电子客户结构高度集中,前五客户销售额占比超过70%,其中仅对单一客户的销售比例便超50%。

    报告期内,来自歌尔微电子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3.56亿元、22.30亿元、36.15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75.5%、74.3%、79.7%。其中来自客户A的收入分别占同期收入总额的56.1%、49.4%、62.3%。

    据招股书还披露,客户A为一家成立于1976年的美国上市跨国公司,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于2024年,其在消费电子行业的整体市场份额约为20%;客户A主要从事消电子、软件和在线服务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提供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可穿戴设备、音频设备和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以及数字内容和云端服务。

    作为苹果产业链重要供应商歌尔股份的子公司,不难推测歌尔微电子的客户A为苹果公司,也就是说,其业务对苹果产业链的依赖程度较高。

    “坎坷”之路

    歌尔微电子的上市路,可谓“一波三折”。

    据招股书资料显示,歌尔微电子发展历史可追溯至2004年,彼时作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部门,开展MEMS研发。2017年,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独立实体承接上述业务。

    于2019年,在完成了微电子业务在集团内的整合后,歌尔微电子开启了上市征程。

    产城园区评论了解到,早在2020年11月,歌尔股份董事会便审议通过分拆歌尔微电子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议案。

    于2021年12月,歌尔微电子正式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募资31.91亿元,用于智能传感器研发、MEMS传感器芯片及模组扩产等项目。

    期间,因受新冠疫情影响,歌尔微电子于2022年3月主动撤回申请,并于同年6月再次递交申请并获受理,但在通过创业板上市委审核后,歌尔微电子却一直未提交注册。

    至2024年5月,歌尔股份公告称,基于市场环境等因素考虑,决定终止分拆歌尔微电子至创业板上市,并撤回申请文件。

    由于沪深交易所IPO受政策调整影响较大,并且考虑港股市场更符合国际化发展需求,同年歌尔股份公告拟分拆歌尔微电子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旨在搭建国际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彼时歌尔微电子注册资本增至6.1亿元。

    来到2025年,歌尔微电子于1月20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瑞银集团。但由于该招股书并未在6个月内通过审核而失效,歌尔微电子又马不停蹄地继续提交申请。

    7月21日,歌尔微电子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保持不变。据悉,此次递表前,该公司已完成第一轮香港上市管理层NDR(非交易路演),预期交易规模约3亿至5亿美元。

    产城园区评论了解到,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的主要成本是材料,包括芯片、PCB及其他材料。其中,芯片所占比例最大,占总成本的40%至48%。

    据悉,此前在2022年深交所上市委的问询中,“芯片是歌尔微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报告期内以外购为主”这一问题被重点提及。彼时,歌尔微向英飞凌的采购金额占比近60%。

    虽在招股书中表示具备MEMS芯片及ASIC芯片的自研能力,但在2024年,歌尔微配备自研芯片的传感器出货量占比30.3%。到2025年一季度,这一比例提升至31.3%。

    此次披露的招股书中提到,歌尔微电子主要供应商主要包括半导体公司、印刷电路板公司、半导体元件经销商等。

    于2022年-2024年,其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为人民币16.353亿元、13.361亿元及25.387亿元,分别占采购总额的71.1%、69.2%及70.9%。其中,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同期采购总额的52.7%、47.2%及53.3%。

    歌尔微披露,最大供应商为一家主要专注于半导体解决方案的开发及生产的上市公司,在德国和全球拥有大量业务,主要供应的产品为MEMS芯片及ASIC芯片。

    不难看出,歌尔微电子对外部芯片供应的依赖,依旧不可避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林钟纯    

    审校:徐耀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科技

    港股

    IPO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