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行业依旧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拥有着最大在管规模的碧服不仅要比同行做得更好,也要跑得更快。
观点网 较去年提前半个月左右,碧桂园服务召开了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管理层又一次与股东们在佛山相聚。
通过现场会议方式参会的有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肖华先生、执行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黄鹏先生等,以线上会议形式参加会议的有董事会主席兼非执行董事杨惠妍女士、总裁兼执行董事徐彬淮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梅文珏先生等。
据参会股东转述,大会主要分为议案表决与问答环节,重点依旧放在解答股东们的疑问上。
股东会从下午三点开始,时间已近六点,问答讨论仍在持续。
在碧桂园服务看来,物业行业依旧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拥有着最大在管规模的碧服不仅要比同行做得更好,也要跑得更快。
“如果说行业还有机会的话,必须是我们能够跑出来。”
“股价上升还会继续回购”
与过往股东大会不同,碧桂园服务今年会场布置变成了围桌模式,管理层与股东们面对面坐下交流,讨论过程更为热烈,甚至有剑拔弩张的硝烟气息。
据参会股东转述,除了现场布置与讨论氛围,与往年略有不同的是还出现了机构投资者身影,来自阿布扎比投资局的代表全程参与会议。
和去年形势对比,管理层今年底气足了不少。经营层面除了计提减值与应收账款规模还需多加关注,现金流已有大幅改善,管理层则表示年末争取业绩能有大单位数涨幅。
另一个好消息则是过去一年徘徊在5港元/股左右的股价,终于有了抬头趋势。
就在召开大会当天,碧桂园服务股票报收6.63港元/股,涨幅0.61%,市盈率来到11.53倍。
对于股东们而言,资本市场上一项重要利好来自碧桂园服务终于开启了股份回购。
3月底,碧桂园服务宣布进行股份回购,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即2025年3月27日后),使用不少于5亿元现有可用现金储备,在公开市场进行股票回购,或通过信托购买股票。
消息释出第二日,碧服当日股价最高点来到7.08港元/股,收盘价为7.02港元/股,涨幅为13.78%,此后股价维持在6.55-7港元/股区间。
截至目前,碧服已进行三次股份回购,已回购但未注销股份总数244.6万股,占已发行股份0.073%,回购均价为6.66港元/股。
参会股东透露,管理层对于股价从几十港元一股跌到现在的水平同样不理解,但如今物业股还陷在地产周期内,市场并不相信公司。
“碧服过去最高市值达到2800多亿,确实是明显高估的,但这是基于未来很多年的成长预测。市场有时候是很不理性的,现在将对行业坏的预期全部打进股市,股价的波动实际上也是管理层根本左右不了的。”
管理层表示,公司在股价30港元、10港元以上、10港元左右都有过很多回购,但在大趋势面前基本都“打水漂”了,因此现在就在底部慢慢回购。
针对如今的市场形势,碧服的回购策略会参考腾讯,走细水长流模式,并且保证即使股价涨上去了还是会继续回购股份,且回购金额不少于公告中的5.6亿。
另外,有股东对万达38亿元回款用途提出疑问,在账上现金充足的情况下,为何不同样用于股份回购?
碧服表示,万达回款的这笔钱有监管规定,利用这笔外汇进行分红和补充回购并不现实。
“借款是为了杜绝再次发生”
谈到碧服的未来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始终是碧桂园带来的风险问题。
2023年底,碧服与碧桂园重新修订关联交易框架协议,将非业主增值服务的关联交易金额一砍再砍,不可避免迎来非业主增值服务的收入下滑。
根据2024年业绩报告,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约为7.04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约54.6%。
碧服在业绩会上也曾表示,非业主增值服务目前还处于从依赖关联方输送向市场化独立发展的过程当中,预计该部分业绩从2026年开始能够恢复盈利的持续增长。
本次股东大会上,碧服继续强调,虽然当前在管面积中有部分来自关联方开发物业,但并不意味着公司收入同比例来自关联方。住宅交付之后,碧服的客户其实还是持有物业的住户或业主。
只是,关联方给碧服带来的影响远不止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的下降。
在关联方出现流动性危机、宣布债务违约后,“碧桂园”品牌对于碧服进行市场拓展同样会有负面影响。
据参会股东转述,管理层透露碧服也曾有更名的考虑,同时在业务上进行风险隔离,但市场的不信任一直存在。
身处地产下游行业,市场不信任更多源自物业公司持续不断向关联方提供资金的担忧。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后,物业公司通过接收停车位、子公司股权等方式向关联开发商“输血”的情况比比皆是。
就在今年5月初,碧桂园服务宣布向大股东提供10亿元抵押借款,专项用于碧桂园保交楼。公告发布当日,市场消极情绪体现在碧服股价上,盘中一度下跌5.69%,报6.63港元/股。
参会股东同样秉持着部分担忧,会上要求管理层承诺:未来不会用账上现金购买碧桂园的车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碧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录得38.73亿元,期末银行存款和现金总额约为181.78亿元。
从数目来看,借给大股东的10亿元对碧服而言算不上负担,股东的担忧集中于未来碧服是否还会继续为大股东提供更多、更频繁的借款。
根据借款公告,这笔10亿元循环借款融通利息按照年利率5%计算,还款期限为5年,且专项用于碧桂园保交楼,抵押资产是大股东持有的16.26%碧服股份。
管理层会上表示,以披露公告的方式给大股东借款已经表明了碧服独立发展的态度,公布借款事项就是为了以后不再发生这样的事。
“大股东持有的股份只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直接卖掉,第二种是押给金融机构,第三种就是押给碧服。”
比起大股东直接卖股份可能引起的全体股东砸盘,以及金融机构抛售,在碧服看来,关联方将股份押回给兄弟公司其实已经是最优解。
“借款利息比存进银行的实际收益高很多,如果这部分股份以2.3港元的价格全部注销,对全体股东来说是有好处的。”
在借款偿还期间,碧服还可直接扣下应支付给借款方的现金股息,按照优先顺序依次扣收借款方应承担的费用、违约金、利息及本金等,直至所有担保债务完全支付。
根据碧服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13.52分及特别股息每股人民币16.09分计算,抵押部分股份可获得派息金额约1.61亿元。
在碧服有提高分红的考虑下,理想状态中大股东每年得到的分红足以覆盖借款本息,相当于提前预支股息。
计提减值与应收账款
为过去收并购买单发出的计提减值公告,已经是碧服上市以来第二份大额计提。
2023年,碧服披露了上市以来第一份资产减值的内幕消息,第一项计提出现在关联方所欠应收款项上,该部分计提减值拨备金额在18-23亿元之间。
这份资产减值公告之中,还有一项来自集团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减值计提,金额大约在14-18亿元,减值原因为过往年度收并购的部分附属公司拓展业务及增值业务未能如期开展。
收并购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体现,碧服于今年1月再次发布一份资产减值公告,对非全资附属公司碧桂园满国环境计提约8亿元至11亿元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这次减值直接影响碧服2024年财政年度净利润减少约人民币8亿元至人民币11亿元。
根据公告,碧桂园服务对满国环境计提减值拨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满国环境过往年度业务拓展未达预期,部分存量业务调整导致收入及利润下降;二是客户回款周期延长导致现金流不理想。
针对股东提出满国环境未来是否还会继续计提减值的疑问,管理层并没有下定论。
“从目前形势看,去年对于满国环境的减值是充分的。今年是否还会对这部分进行计提,要看整体的经营局面,不排除会有减值的可能,但即便要计提减值,幅度也不会太大。”
管理层表示,满国环境目前的全年趋势是业绩不下降就不会减值,但就当下情况而言还是有一定压力。
在经营层面,股东们关注的另一个事项是碧桂园服务大规模的应收账款。
截至2024年末,碧服仍存关联方应收款项25.48亿元,来自第三方应收款项185.95亿元。相较2023年同期对关联方应收款21.98亿元计提减值金额,2024年已下降至18.86亿元;但同时对第三方应收账款计提金额由9.34亿元上升至15.69亿元。
较高规模的应收账款规模还影响到碧服的现金流,2024年中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下降至2.7亿元。
据参会股东转述,管理层披露公司应收账款的客户类型分布为:体量最大的小业主端总量约为80亿元,B端客户总量约90亿元,G端客户约30亿元。
“去年中报的时候现金流量数据很差,公司下半年在追缴回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年末也能看到成效。吸收经验教训之后,公司今年将追缴作为重点工作,每月开会汇报跟进。”
管理层预计,今年中期现金流数据相较去年会有较大提升,应收账款追缴方面公司会作为常态化工作开展,针对小业主会通过营销活动以及合作支付软件提升预存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何欣
审校:徐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