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4 年底,全国产业园区总数超 8 万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 693 家,省级开发区近 2600 家。新增园区面积持续增长,预计 2025 年总供应量将突破 62 亿平方米。
观点指数 在5月22日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的《卓越指数 • 2025产业园区运营卓越表现报告》中,我们发现,今年1-4月,观点指数样本产业园区运营企业中,直接面临的现实就是:近年来,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产业园区企业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通过各项专项政策(如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才能吸引和留住国际顶尖人才。
2024年,中国产业园区在多重变量交织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韧性。在外部环境变化日益错综复杂、国内经济运行仍需逆周期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重构。
截至 2024 年底,全国产业园区总数超 8 万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 693 家,省级开发区近 2600 家。新增园区面积持续增长,预计 2025 年总供应量将突破 62 亿平方米。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促进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鼓励园区向“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供给低碳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园区管理数智化”转型,为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025年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提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2024年把“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期推动高新区发展的主线,加快建设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目前,我国工业经济正持续回升。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未来将加大力度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与此同时,产业园区竞争却愈发激烈,同质化问题严重;需求端承压,产业园区、产业园 REITs 的出租率均出现明显下滑。
报告期内,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共录得35起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及加大人才扶持力度的相关政策。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提及,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近年来,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产业园区需要通过各项专项政策(如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才能吸引和留住国际顶尖人才。而高精尖技术,如人工智能、高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增。
近年来,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产业园区需要通过各项专项政策(如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才能吸引和留住国际顶尖人才。而高精尖技术,如人工智能、高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增。
期内,各项人才优惠、人才扶持等政策层出不穷。2024年12月19日,苏州工业园区宣布升级后的人才政策体系及人才房票政策。此次政策升级,旨在进一步加大人才政策力度,未来三年园区人才政策预算开支将增加37%,支持范围扩大至大专以上学历人才。
观点指数了解到,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人才计划”已实施多年,每三年修订一轮。自上次修订以来,人才总量增长15%,总规模达到52.5万人,保持全市第一;人才密度达56.4%,是硅谷当前水平的70%;领军人才达3459人,其中海外人才占比近70%;各类人才计划入选数稳居全市第一,近三年省市顶尖人才及团队入选数占全市的50%;人才企业占上市企业的60%,占准独角兽企业的92%,人才竞争力长期位居全国开发区首位。
从苏州工业园区人才计划的实施结果来看,园区内人才总量增加,而从推行人才房票政策对于园区的招商引企角度来看,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提供房票补贴,可以有效降低入驻企业的用工成本,达到“招才引企”的效果。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薪酬或提供更好的福利,但若企业入驻园区,则可用园区的人才房票、人才计划奖励等方法留住该部分人才,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
本文节选自《卓越指数 • 2025 产业园区运营卓越表现报告》
阅读报告全文请点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吴丹怡
审校:陈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