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龙”首家 雷军参投的群核科技借势赴港上市

观点网

2025-02-17 21:03

  • 它们成为了科技浪潮中呼风唤雨的新玩家。

    观点网 英伟达(NVIDIA)于2025年2月14日再次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该企业一夜之间市值暴增超过人民币6300亿元。

    作为全球图形技术和数字媒体处理器行业的领导厂商,英伟达在GPU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卓越的研发能力,推出的CUDA并行计算平台和深度学习加速库等技术极大促进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

    一家专注AI芯片的公司,市值一度超过微软和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科技的故事在不同的地方有着相似的注脚。2011年,在英伟达负责CUDA开发的黄晓煌选择与校友陈航、朱皓回国创业,三人曾在英伟达、微软、亚马逊及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等全球知名公司和研究机构就职。

    之后,群核科技开始了它的故事,黄晓煌任公司董事长兼执行董事,陈航为首席执行官,朱皓任首席技术官。

    也是在2025年2月14日,群核科技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全球空间智能第一股”。

    借势上市

    科技的风无问西东。

    大洋彼岸英伟达创造了新的科技财富神话,春节期间深度求索(DeepSeek)也带火了同城五家独角兽企业——宇树科技(机器人)、游戏科学(黑悟空)、云深处科技(人形机器人)、强脑科技(脑机互联)、群核科技(全球领先的云设计软件平台和SaaS服务提供商,以人工智能技术和专用图形处理单元(GPU)集群为技术底座的空间智能企业,),被统称为“杭州六小龙”。

    它们成为了科技浪潮中呼风唤雨的新玩家。

    这种热度立马呈现在了资本市场,春节至今科技与资本交织的舞台火热异常,港股市场尤其是恒生科技为代表的科技板块热度高企。

    Wind数据显示,2月3日-14日期间,恒生科技指数累计的涨幅达到16.99%,其中多个交易日单日涨幅超过2%。

    在这种行情下,群核科技选择赴港上市,也成为了“杭州六小龙”中最早冲刺资本市场的企业。

    群核科技曾于2021年赴美上市,彼时估值就已经超过20亿美元,但遗憾的是并未成功,于2023年2月13日终止了美国上市程序。

    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一家以人工智能(AI)技术和专用图形处理单元(GPU)集群为底座的空间智能企业。业务是向客户提供空间设计服务,旗下拥有空间设计软件「酷家乐」、酷家乐海外版「Coohom」、以及面向室内环境AI开发的下一代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群核空间智能平台「SpatialVerse」,可提供涵盖设计、视觉化、实施及价值链协作等全面的端到端体验。

    据了解,在过去数年,群核科技一直专注于空间认知相关技术,2024年正式发布了基于三维空间的多模态CAD大模型,并通过逼真的虚拟模拟帮助训练复杂模型。

    这些技术沉淀如今被广泛运用在室内空间场景下的实时渲染、工业生产制造,以及虚拟物理世界训练等场景中。

    群核科技的业务重点是空间设计和可视化,产品种类涵盖广泛的设计及可视化解决方案,既适用于住宅、办公楼、零售店和商业项目等现实空间,也适用于具身人工智能训练和电子商务产品展示等虚拟环境。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平均月活跃用户(MAU)数目计量,群核科技是全球最大的空间设计平台;按2023年的收入计量,群核科技亦是中国最大的空间设计软件提供商,约占22.2%的市场份额。2024年,群核科技平台的月活跃访客数为8630万名,平台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270万名。

    从业务模式来看,群核科技主要采取订阅模式运营,平均MAU在2024年达到了270万名。

    其中,截至2024年9月30日,个人客户达到41.39万名,企业客户群达到4.55万名,企业客户贡献了大部分订阅收入。2022年、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来自企业客户订阅的收入分别占群核科技收益总额的81.6%、84.8%及84.0%。

    亏损难题

    根据招股书所披露的业绩情况,2022年和2023年,群核科技营收分别为6.01亿元和6.64亿元,同比增长10.5%;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则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4.86亿元增加13.8%至5.53亿元。

    由于轻资产运营,群核科技毛利率一直保持在超70%高位,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分别为72.7%、76.8%以及80.4%。

    虽然营收保持增长,但群核科技尚未盈利。

    2022年和2023年,群核科技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37亿元和2.41亿元,同比减少28.3%;2024年前三季度则从2023年同期的1.98亿元减少52.8%至0.93亿元。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群核科技的经调整净亏损率分别为56.2%、36.5%以及16.9%。

    产城园区评论了解到,亏损主要是由于研发投入以及销售、市场推广费用等。

    2022-2024年前三季度,群核科技研发支出分别为4.37亿元、3.91亿元、2.63亿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研发团队拥有615名人员,占员工总数的44.3%。

    据招股书披露,群核科技基于三项核心技术能力:专门构建的GPU基础设施,先进的人工智能(AI)应用程序以及合成数据生成能力。2024年12月,约29.6%的月活跃用户在其订阅的产品版本中使用群核科技的AI功能,2024年,群核科技的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功能生成超过了6.4亿张图片。

    这家企业背后也站着不少机构投资人。

    成立至今,群核科技获得了包括IDG资本、纪源资本、顺为资本、云启资本、经纬创投、线性资本、Hearst、Pavillion、高瓴创投、Coatue等多家机构的投资。

    IPO前,IDG资本、纪源资本、高瓴创投均持有群核科技超10%的股份。其中,IDG资本在A轮融资中投入120万美元,此后又参与A1、B2、C、D2轮,共计持股12.89%,总投资额6308万;纪源资本则是参与B1轮、C轮、D1轮、E轮以及E+轮,总投资额2.1亿元,持股11.55%;高瓴资本参与D+1、D+2、E轮以及E+轮,投资额达到15.24亿元,持股12.6%。

    另外,雷军创办的投资机构顺为资本在2021年E+轮投资2444.16万美元,此外还在D2轮、D+1轮、D+2轮、E轮分别进行了投资,总投资额5.62亿元,持股9.75%。

    若能成功在港股上市,群核科技将获得不少资金用于发展。

    群核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实施国际扩张策略;提升产品,并将其应用扩展至新的垂直领域及业务场景;扩大销售团队并提升品牌知名度;投资核心技术和基础设施,以及持续提升研发能力;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陈玲    

    审校:徐耀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科技

    港股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