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2025年开局:复牌、债务重组与销售下降58%

观点网

2025-02-11 02:02

  • 在执行今年的两大任务之初,公司迎来了一个好坏参半的开局。

    观点网 去年10月,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惠妍称,公司要做好三件事:保交房、资产管理、有效销售。

    今年,杨惠妍指出,新的一年集团工作将围绕保交房和修复资产负债表两大关键任务展开。

    过去一年,碧桂园是否做好了三件事暂且不提,但在执行今年的两大任务之初,公司迎来了一个好坏参半的开局。

    2月10日,碧桂园发布了2025年1月份的营运数据。

    数据显示,碧桂园及附属公司连同其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于2025年首月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22.6亿元,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

    在碧桂园召开的2025年第一次集团月度管理会议上,公司管理层曾表示,常规销售是当前现金流的主要来源,并强调只有通过持续的销售增长,公司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保交房项目的顺利推进。

    但与去年1月的数据作对比,碧桂园此番销售金额下降接近六成达58.83%;对应销售面积则下降超五成,幅度约为51.79%。

    从整体业绩来看,房企销售的下滑并非个例。

    春节刚过,不少房企就披露了新年第一个月的销售表现,目前已有保利、越秀、融创、绿城、中海等十余家企业披露了相关业绩公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3家房企公布了一月销售情况,按金额来算,表现最好的是去年的“销冠”保利,达到了180.15亿元;销售面积同样是保利暂时领先,约为77.2万平方米。不过,即便是销冠也还是出现了金额、面积双双下降的场面。

    从已有房企销售数据表现来看,房地产行业在新年第一个月依然面临着挑战。上述13家房企中仅有中海、越秀、保利置业、世茂4家房企实现了金额、面积销售双增长,其余房企基本都有指标下滑,甚至有8家房企出现了双指标下滑的情况。

    在行业尚未全面回暖之际,碧桂园未必能够通过常规销售方式,获得支撑保交楼项目稳定推进的充足资金。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碧桂园2025年要完成的保交楼目标仅有20万套,公司在2023年及2024全年分别累计交付房屋60万套、38万套,相比之下今年的保交楼压力会轻松许多。

    另外,碧桂园目前有超200个项目获批纳入了白名单当中,保交楼的担子也能得到进一步减重。

    除了业绩上的麻烦,让碧桂园感到头疼的事情还有并不是很顺利的债务重组。

    长久以来,碧桂园境外债重组进程都较为缓慢,甚至到了去年2月底还因一笔约16亿港元的定期贷款及相关利息,遭到建滔集团旗下永恒信贷有限公司Ever Credit Limited提出清盘呈请。

    即便如此,该公司也未能加快境外债的重组进度,只能选择将上述清盘呈请聆讯日期一再延迟。

    在此期间,碧桂园方面一直在与债权人保持会议沟通,并在去年十月底向部分债权人提交了重组方案的初步条款,而正式方案直到今年初才发布。

    在1月9日公布的重组提案中,碧桂园为债权人提供了现金回购、存粹股权化、强制可转债与新债务工具(票据或贷款融资)组合,以及两种形式的新债务工具共5个选项。

    若该方案能够落实,碧桂园最高可以削掉116亿美元的债,相当于全数境外债务的约70%;同时,债务到期的时间能够延长至多11.5年,并且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也将下降4个百分点至2%。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顺利。

    由于与两大债权人集团之间的谈判未能达成一致,碧桂园的清盘呈请在1月20日于香港高等法院正式提讯。虽然最终法院同意了再次将聆讯时间押后至5月26日,但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若未能解决与两大债权人集团之间的症结问题,整个集团都仍将处于清盘的“威胁”之中。

    不过,碧桂园在2025年遇到的并不尽是糟心事。

    1月14日晚间,该公司补发了2023年全年业绩及2024年中期业绩。根据报告,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约为12095亿元,净资产约为741亿元,旗下项目共有3059个,遍及31个省份、298个地级市,家底较为丰厚。

    在补发了两份缺失的业绩报告之后,1月21日,碧桂园如愿实现复牌,当天公司股价涨幅一度超27%,甚至带动了整个地产板块的上涨。

    整体来看,碧桂园的新年开局较以往有了诸多新进展,但却带有部分逆风属性,带领集团走向“重生”的重担仍压在杨惠妍身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黄金土    

    审校:武瑾莹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房地产

    公司

    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