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能单靠养儿防老,也不能光靠买房养老,合理的养老规划需要利用好长线安排,为全生命周期做好金融准备。
观点指数 2003 年起,博鳌风尚盛典已然 22 年。观点指数研究院继续对全产业链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于 2024 博鳌全体大会现场发布《观点指数 • 2024中国房地产全产业链发展白皮书》暨《影响力指数 • 2024 博鳌风尚表现报告》。以下为报告节选:
我国已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
因此,如何回答好“养老”这道必答题?已是迫在眉睫。这不仅关乎亿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是每个家庭关切的话题,更是国家的重大议题。
在这个背景下,2024年开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份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标志着银发经济发展元年的到来。
政策面,上半年围绕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难点,以及养老产业发展的规范化等做了多项详细的规定。另外,为解决养老发展缺乏廉价物业空间的问题,深圳市、浙江省和河北省都出台响应政策,鼓励利用空置房屋和商业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
银发经济创新上,政策支持推动银发商业空间和线上平台的建设,希望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便捷的消费体验,传统商场通过适老化改造以吸引中老年客群。同时,文旅、旅居养老成为行业热词,多主体企业参与到活力老人的异地养老产品提供上。
企业方面,泰康之家、九如城、太保家园等头部养老服务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布局明显加速,而在下沉市场的拓展则相对放缓,显示了战略上的收缩。以光大养老为代表的国央企,和以九如城为代表的民企都在参与公建民营的普惠性项目建设,主要是为了控制成本,但需要牺牲价格的灵活性。
政策与市场需求双推动,银发经济元年到来
养老是重大民生工程,既不能完全依靠行政,亦不能单靠市场,因此行业发展很大程度需要政策引导。
观点指数对2024年上半年影响养老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可以看到政策围绕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难点,以及养老产业发展的规范化等做了多项详细的规定。
今年最大的标志性政策在于《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的发布,这标志着银发经济发展元年的到来。
此前大家对银发经济的了解,更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而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在1月22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的解释来看,“银发经济”包含“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和“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两个方面,并提出了将“预备于老”的相关产业纳入银发经济的范畴。
在人才建设方面,面对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缺口,政策围绕加强培训、推动跨行业人才流动等措施,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同时,通过建立养老护理职称体系和发布职业标准,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如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医保局则发布了《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版)》,规范了职业技能等级和培训要求。
江苏省则建立了全国首个养老护理职称体系,允许养老护理专业参与职称评定,以此打通养老护理人员的晋升通道,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可度,从而缓解人才短缺的问题。
金融支持方面,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中,有相当篇幅提及了对“养老金融”的支持,并提到在风险有效隔离的基础上。
而同时,民政部联合七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的指导意见》, 加强了对养老机构预收费的监管,以规范收费模式,保护老年人权益。
为解决养老发展缺乏廉价物业空间的问题,深圳市、浙江省和河北省出台的政策鼓励利用空置房屋和商业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以应对土地稀缺问题。如在浙江省印发的《浙江省推进存量资源改建养老服务设施操作办法(试行)》上,就为存量资源改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了地方性规范,简化审批流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可以看到,上半年我国在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养老机构收费方式的监管等方面,都做了相当程度的政策努力,但在个人养老金的推广以及对养老服务企业的支撑上仍面临较大的挑战。
头部企业回归一线,轻重并举降成本
2024年上半年,中国养老产业在挑战与机遇中继续前行,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养老产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大养老服务品牌在市场上表现活跃,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和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泰康之家、九如城、太保家园等头部养老服务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布局明显加速,而在下沉市场的拓展则相对放缓,显示出战略上的收缩。这一变化与老年人更趋向居家养老有关,而一二线城市老年人对高品质养老服务的需求更为旺盛。
另外,据观点指数了解,近年相当数量的刚退休老年群体选择到养老机构试住,这部分老年人并不是要马上入住,但欲提前了解未来的机构养老生活。可以看到,上述需求正在显著提升。
养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期内,泰康之家、太保家园和九如城等企业与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养老产业人才,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另外,以光大养老和九如城为代表的企业参与公建民营的普惠性项目建设,旨在提供更多样化、更可及的养老服务。这种模式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也响应了政府对民生保障的要求。
据了解,光大金夕延年锡山颐养中心期内推出的普惠养老特惠区,开放床位70余张,融合各类政策优惠扶持,入住收费可低至2000元/月。
九如城集团则通过公建民营、轻重并举的方式,发展了一系列养老综合运营项目,其“嵌入式”小微机构的渗透率也在加强。
例如,期内九如城青蕴颐养中心提供的旅居区、颐养区、养护区等多样化服务,满足了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泰安市九如城广生泉康养中心的“社区医养驿站”揭牌,这也是典型的“嵌入式”小微机构。
与传统的大型养老机构相比,九如城的嵌入式小微机构规模较小,床位规模一般在10-49张,单床建筑面积在18平方米以上。这种模式通过较小的面积为社区内的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体检套餐、上门医疗护理以及专业生活照护等,既扩大了服务范围,又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除此之外,养老企业上半年在合作与资本运作方面也表现积极。例如,国寿健投发起设立的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不仅关注养老机构的投资,还可能扩展到康复辅具产业、老年用品产业等领域,为养老产业的降本增效提供支持。
总体来看,尽管面临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挑战,但养老产业仍然保持着发展活力。企业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人才培养、医养结合、公建民营项目等方面积极探索,在资本利用上也作出了一系列的创新。
旅居养老产品丰富,银发消费市场成热土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银发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于当代老年人消费能力和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有着良好经济支撑的老年人更乐于通过旅游、异地居住等方式维持身心健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冬南夏北”候鸟式养老方式,康养旅居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在银发消费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出旅居养老产品,传统旅企、OTA平台以及养老机构都在近年间持续推康养旅居相关产品。
在创新实践方面,银发文旅市场兴起,新东方、携程等文旅企业针对活力老年人的需求,推出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显示出其在养老服务市场上的深耕。
新东方入局文旅后,对中老年消费市场相当重视;携程也正在为银发族量身定制旅游产品和服务;自由度较高的房车旅游亦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关注,其产品宣传也主要面向老年人。
而对于养老机构来说,其在康养旅居方面也是投入甚多,特别是对于一些在全国或在某区域内布局的连锁机构而言。
如泰康之家·桂园就推出了3天2晚、8天7晚和15天14晚三款旅居体验产品;亲和源则在今年先后开启了云南腾冲和河南三城(洛阳·登封·郑州)的旅居活动;万颐养老在春节前后推出了广州、深圳两地榕悦项目的旅居产品,清远·智汇坊则推出了包含温泉的旅居产品。
另外,在三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行协的引导下,复星康养、泰康之家、太保养老等20家企业上半年联合成立了长三角旅居养老联盟,推动长三角旅居养老事业发展,并拟发行“旅居养老一证通”。
此外,国务院出台政策支持推动银发商业空间和线上平台的建设,希望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便捷的消费体验。
如北京长安商场的"银发金街",将商场的地下一层改建为银发一族共享空间,涵盖生活驿站、社区食堂、老龄课堂、白塔寺药店等各种生活服务版块。
而陕西宏帆广场的"银龄金街",则建成了临渭区养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中心广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站、爸妈味道食堂、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和东秀星大健康养老食品展区、银发无忧品牌鞋服以及旅居网红打卡街区等。
养老机构增速转负,个人养老金推广难
养老行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养老机构增速转负,个人养老金推广难,市场投资环境不佳,以及养老基金收益不如预期等问题凸显。
民政部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提供住宿的养老机构40479个,环比下跌0.95%,同比下跌0.25%。
数据来源:民政部,观点指数整理
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的数量增速自2021年一季度起迅速下跌,季度环比增速已经超过3年跌至1%以下,且在2024年一季度首次跌至负数,大型机构新增较历年减少,显示退出市场的养老机构已较新增机构多,全行业投资趋向审慎。
当前,包括养老机构在内的民政机构内床位数为545.2万张,年末抚养人员229.9万人,以此计算所得的床位使用率为42.17%。在低入住率之下,大部分养老机构无法盈利。
如某险企在上海经营6年的CCRC社区,一室一厅,自理老人全部收费合计28000-30000元/月,至今入住率仅过50%,项目整体去化速度大约为一个月1-2套。
尽管各种利好和扶持政策层出不穷,还是解决不了眼下的运营和获客难题,养老服务企业往往难以持续发展,扩张和建设更是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当前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愿望较疫情前更甚。
被视为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近期再有不利消息传出。据媒体报道,截至2024年6月18日,已有15只养老FOF基金陆续清盘,主要是基金销售不理想,规模不及预期,被强制清盘。目前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升高,养老基金的收益亦不如预期,令个人养老金的推广遭遇较大的压力。
人社部数据显示,当前有6000多万人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一年内增长近2000万人,然而实际缴费人数远低于开户人数,即便缴费也是看中个人养老金的减税功能,大量“空户”无法提升养老FOF基金规模。
成熟的养老金融体系是养老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全社会老龄化持续加深的情况下,既不能单靠养儿防老,也不能光靠买房养老,合理的养老规划需要利用好长线安排,为全生命周期做好金融准备。
撰文:黎浩然
审校:陈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