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如何做?产业园区和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关系?我觉得可能是三条,第一个是科创成果的策源地,第二个是科创资源的集散区,第三个是科创企业的加速器。”
本文为葛培健先生在2024长三角产业论坛发表的演讲
葛培健(金地威新产业研究院院长):按照命题写了一篇稿子,题目是《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发挥长三角园区科创策源示范龙头作用》。主要汇报四个方面,25分钟。
第一,我认为要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总书记是最权威的定义。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的执行力。
那么新在哪里?质在哪里?一个就是以稳大盘、升能级为代表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业态;以崭新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以营商环境和社会责任为代表的新群体;以高价值和高效能为代表的新服务等等。
强在哪里?按工信部规定,未来新质生产力战略新兴产业是八大布局。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一,要有科技成果的应用,说实话产学研用一体化始终化不起来,主体、价值取向不一样,比如教授就有六级。今天也跟大家说说,上海最近发布了文件,实际上是对全国的破冰之举,就是改革科技成果的产权制度。
第二,要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第三,就是刚才蔡秘书长讲的,要围绕国家战略来科学布局;第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就是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园区如何做?产业园区和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关系?我觉得可能是三条,第一个是科创成果的策源地,第二个是科创资源的集散区,第三个是科创企业的加速器。
产业园区跟新质生产力到底什么关系,我们以前理解是载体、产业空间,现在可能更要深化策源地、集散区、加速器。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要发挥长三角一体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龙头效应。
大家知道全国现在有三个区域,一个是京津冀,一个是粤港澳,一个长三角。长三角跟其他国家战略最大的不同,或者它的战略使命,更多的是通过外循环来牵动和推动内循环,就是主战场、主平台和主阵地。也就是说,长三角是参与世界级第六个城市群竞合的主战场,是地缘优势下的产业资源链接、协同创新主平台。
去年年底总书记到上海来,专门召开了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书记和省长、市长会议。长三角也是我国未来布局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何以见得?
有几个指标,一是经济体量大。刚刚蔡秘书长讲了,我就不展开了。整个GDP占到了29万亿,工业增加值包括人均、社零已经跻身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迈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
二是产业经济活跃。集成电路占全国60%,生物医药占全国1/3,人工智能占全国1/3,汽车特别新能源汽车占全国的1/4。
三是产业门类全。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第一产业是3.8%,第二产业是41%,第三产业是55.2%,呈现了一稳、三增、二提升的特点。
四是产业结构丰富。上海的江南造船厂、福建舰、传奇太阳号LNG船、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C919大飞机等等都在长三角。
五是产业开放度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60家,长三角地区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合布局体系,所以更多的通过外循环来推动内循环。世界五百强占全国的1/5,中国民营500强220家,占全国近1/2,高新技术企业也占全国的30%,独角兽企业126家,占全国的40%,市场主体强。
所以,长三角围绕三大战略性产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已经形成了非常强悍的战略联盟。
比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长三角41个城市,2小时朋友圈里面,有105个汽车零配件上市公司,为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配套。
长三角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是什么?第一要加快推进以国际化为标志的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在全国科创体系建设三层次,第一层次是国际化,包括北京、粤港澳、上海;第二发挥大科学装置的平台作用。在长三角是张江,还有一个在合肥滨湖。比如张江,大科学装置就是国家蛋白质中心、X射线包括光源等,就是为产业园区提供免费的公共平台服务。
还有,现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概有15个国家实验室,科技部的事业单位,整个长三角有6个,上海有3个,然后安徽一个,江苏一个,还有浙江,是打造实验性、引领性的研究机构。
因为今天是产业园区,跟大家汇报一下对产业园区目前趋势的判断。
刚刚陈诗涛总把全国的产业园区做了一个大数据,我从定性的角度出发,第一是要坚持产业引领,打造智造空间,夯实产业园区发展基础,制造强国已经形成共识。
第二个很重要,今天外地的同行到这里,我介绍一下上海最近刚刚下发了51号文,明确强化了产业用地是具有公共属性的要素资源理念,建立存量低效产业用地治理和退出机制。
形象一点就是信息共享,规划土地资源局,包括工商局、经信委联网了,共同审批。以前搞双重交易机构,甚至是境外的VRE机构,一定要审批,如果在外省市异地变更园区市场主体的股权,按照严重失信行为进行处置,这是很大的变化。
因为我最近去外地比较多,我说你们还是要眼睛锚住省级政府的发改委。现在有特别的国债,去年一万亿,今年一万亿,专项债3800亿。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产业园区很有关系,所以我大力建议产业园区的开发主体,要帮政府策划。
债务主体是中央政府,使用主体是地方园区开发公司,我认为这个策划很重要。以前我们叫3P,后来叫EPC+F、EPC+O,中央是债权主体,我们是使用运营主体,这是很大的变化,大家要动点脑筋。
第三,破解招商内卷,应对招商博弈,要构建新型园区的招商格局。政府现在都参与了GDP的锦标赛,但我今天告诉大家,最近国务院巡视组到全国24个城市,什么概念?营商环境的巡视。我们以往策划的排他性大招商,会面临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专项巡视,所以压力大了。
以前都在挖,我看到今天中关村也来了,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好像被江苏挖的特别多。还有西安、成都,大家都挖来挖去。这不是发展产业,这是搬砖行为。所以新华社专门发了一个评论说这是互害式招商,意思就是反对,强调招商引资要反内卷。
第四,用好REITs工具,重视资产运营,加快盘活园区存量资产。最近有一个悖论,你们看国库券十年期的、二十年期的也就两点几,包括三十年国债收益率就两点几,出来一扫而光。
园区公募REITs的条件就是收益率4%以上,所以整个亚洲市场,日本、新加坡、香港占到了86%,而中国仅仅占了2.4%,我就不展开了。
第五,也是比较新的,推进国民合作,加快国集联建,借势市场结构转型机遇,全是国企和民企相互成就。甚至临港率先在全国叫国集联建产业园区,就是国有企业出钱,农村集体企业提供建设用地,然后国集联建,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模式,国资现在也不甘于做平台建设。
第六,就是产业园区的发展特征,加快修炼内功,培育产服能力,加快推进园区转型新型动力。
最后是深化数绿转型,就是数字化和绿色转型,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形成多元利润来源。我今天还重申一下,往往ESG报告好像是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搞好了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金地威新专门设立了一个五百万的储能公司,人民银行基准利率还下浮1.5%。绿色债券未来进入碳交易,大概对公司的贡献度有三千多万净利润。好像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也是商业模式成功创新的标志。
如何打造园区的竞争力?有六大能力。
第一个要圈层化强链的打造能力。园区总不仅仅要有专业知识,未来社会攻关能力、综合能力也要特别强,善于把企业圈、人才圈、资本圈、服务圈、技术圈深度融合。就是现在观点拥有的资源,能够把房地产、国际资本、基金形成连接。
第二个是平台化链接的构建能力。未来一定是打造平台,我提一个观点,未来一定是生态圈招商,生态圈里面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公共服务平台,。我甚至强烈呼吁政府不要下场踢足球,要一心一意谋平台。为什么全国三个创新药一定有张江一个?张江管委会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就一心一意谋公共服务平台。
第三个是数字化赋能的运营能力。这也是观点最近到腾讯开会等等,怎么利用大数据分析策划园区产业定位的能力。
张江最近搞了三个模型,一个叫安商,一个是稳商,一个是招商,招商可导入产业项目的可行性模型,怎么预防园区内企业外迁的预警模型,第三个模型是对园区具有高成长性的赋能模型,这些都是数字化,所以跟原来的小程序、智慧园区相比,现在都是升级版了。
第四个是资本化联动的投招能力,这一块非常重要。
第五个是专业化牵引的集成能力。今天来了好多产业园区,金地威新也在做这件事,去年引来了十几个轻资产项目,其中金地威新产业园区就承接了八到十个。
最后一个是政企化协同的攻关能力。今天我还要重申,我们国企改革强调政企分离,但是管委会和园区主体的关系,我认为不是分而是合。
大家想一想,产业规划的批准一定是政府,产业导入、产业准入是政府,财税政策的扶持也是政府,所以建立园区的管委会和市场主体,本质上是通过政企协同来解决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相互成就。
我就跟大家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撰文:葛培健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