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未来 | 观点与USGBC王婧对话:绿建的长跑

观点网

2023-11-06 23:35

  • “现在的市场环境也是比较大的阻碍之一,如果大家都还在为生存担忧的话,以更健康的方式树立相关目标还需要更多时间。”

    编者按:2023年渐近尾声,宏观环境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消费市场愈发成为关键,万众期盼的复苏尚在中途。

    在此间,深刻的改变已经渗透各行各业,包括商业地产。面对变化的行业,无论是零售端、消费端还是企业端,都必需适应变化。

    带着对商业地产以及对全产业链的持续探索,2023观点商业年会于11月2-3日在上海继续召开。

    故此,观点新媒体全新策划和推出2023观点商业年会特别报道——“看见未来”,通过深度采访与交流,传递信心与希望,寻找更多有价值的商业逻辑。

    观点网 王婧的2023年时常奔波在路上。

    8月“打卡”博鳌房地产论坛后,她的目标从海南指向香港、北京、杭州,在本次会面之前,这位忙碌的USGBC北亚区副总裁才结束美国的出差行程。

    “去美国讲亚洲故事。”快节奏的行程踪迹只出现在王婧朋友圈的只言片语里,真正坐下来进行采访时,她显得游刃有余。

    “一直在不停的跑,下周还有可能去台湾,已经处于飞人状态了。”

    USGBC在中国的发展属于循序渐进类型,但王婧也同样清楚,想要更加贴合国内的绿色发展路线,改变与创新不可避免。

    “USGBC与LEED认证需要与时俱进,更加透明,这样才能走得更好一些。”

    绿色亚洲故事

    9月底,Greenbuild 2023在华盛顿如期举办。今年的分享舞台上,多了四道来自亚洲的身影:USGBC北亚区副总裁王婧、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地产策划部副总经理陈志荣、台达楼宇自动化事业群营运总经理江文兴、日本绿色建筑协会创始联合主席平松宏城。

    “Greenbuild作为国际绿色建筑论坛,参与者来自于全球各地,我们也是首次带了一些亚洲区的讲者分享北亚区的故事。”参加会议过程中,王婧也是头一次亲眼目睹国外听众感受到的震撼,在他们眼里,亚洲在绿色建筑上的进展超乎意料。

    “因为LEED确实还是从美国开始建立、传播,但现在来看,中国是除了美国以外使用LEED认证最多的一个国家。”

    在论坛上,作为“亚洲代表方”的王婧将快餐品牌麦当劳案例带至现场:“麦当劳中国在2017年被中信收购以后,开始了大规模使用LEED的进程。”

    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麦当劳中国绿色餐厅已突破2500家,其中半数以上的绿色餐厅位于二三线城市。这些绿色餐厅平均每年减少碳排放超过8万吨,相当于每年种植约800万棵树。

    “这种规模和速度让海外参会人士非常震撼。”

    当然,与王婧同行的代表们也分享了背后企业的绿色建筑尝试,“你知道,台商台达在1980年代就提出了‘环保、节能、爱地球’的环保议题,我觉得是非常不容易的。”据论坛现场分享,台达电的美国总部更是在最近获得了LEED铂金级和LEED零能耗认证,十分不容易。

    观点新媒体在同行人的名单中还看到了来自恒基兆业的分享者,而王婧与这家企业的缘分也非常深厚:“作为一个香港起家,但是在中国内地和香港都有很大影响力的企业,它将环保策略贯穿到项目的层面,包括香港中环快落成的地标,也融进了很多科技,使得建筑更加环保、智能、人性化。”

    亚洲故事在这场论坛上留下了烙印,王婧本人也是感慨颇多,在她看来,LEED算是美国的国标,而国内与美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美国将LEED作为一个基础标准,会融入到各个项目里面,“但是国内不一样,国内大多数都是地标性高楼大厦去做LEED认证。”

    她接着解释,部分港资大企业接触比较早,太古、恒隆、瑞安等企业都已是入局玩家,“2019年太古的国际‘科学碳目标’就已经被通过了,瑞安也在今年通过了。”

    但对于大部分国内企业而言,对于碳排放的认知与港资企业比起来还存在一定差距,而认知上的差距可能会影响目标实现的时间。

    此外,国内还处在城市化和城市更新并行的阶段,有大量的旧楼需要改造,如何在城市更新的基础进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挑战之一。

    “当然,现在的市场环境也是比较大的阻碍之一,如果大家都还在为生存担忧的话,以更健康的方式树立相关目标还需要更多时间。”

    系统性变革

    作为绿色建筑认证行业的玩家之一,USGBC在中国的同行者并不算多。

    7月27日,住建部公布了2023年度第一批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本批项目共八个,其中北京三个,山东两个,江苏、河北、湖北各一个。

    与LEED认证不同,中国绿色三星建筑认证从2004年建设部启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演变而来,目前绿色建筑认证是基于2006年发布、2019年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主编,主要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以及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但LEED认证体系主要分为新建、既有、商用建筑整体、商用建筑内部、其他等五方面的认证标准,再具体一点,则是分为设计与新建、室内设计与施工、运营与维护、以及其他共计四个认证体系,办公、零售、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及住宅均有涉及。

    在中国,上海自然而然成为LEED认证项目分布最多的城市,其次是北京及深圳。2022年5月,上海嘉里不夜城企业中心获得了亚洲首个LEED零废弃物认证,截至目前,嘉里集团旗下超20个项目已经获得了LEED金级以上认证。

    在USGBC不断扩大版图的同时,中国也在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推动绿色转型,企业则是转型下最重要的主角。

    “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当企业谈到碳中和问题,我们需要先做企业的碳排查,再一步步设立目标,设立一个清晰的时间线。伴随着企业设定的目标,然后提倡ESG议题。”

    王婧发现,不少国内企业在2020年以后非常积极地提出ESG相关议题,“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系统性’能够诠释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转型。”

    她坦言,转型依旧需要从上到下,需要每个生态、每个人一齐贯通,“国家一步步提出指引,再逐渐把指引细化到各个行业,一步步扩大到八大行业,最终我们希望碳排相关行业可以融入到碳市场当中。”

    同样地,在企业们需要寻找绿色转型之路的当下,“漂绿”现象及话题同样层出不穷。

    “前不久,一个海外科技品牌引起了漂绿洗绿的争议。其实大家不妨把目光看远一点,这一类科技企业其实做了非常多了不起的事情。但如果一定要锱铢必较、上纲上线的话,它当然还有不足。“王婧解释道,将减碳要求贯穿到产品供应链,也会间接影响到非常多的行业和企业。

    国内企业在逐步向前走,前不久,腾讯深圳总部滨海大厦拿到了LEED相关认证,就在观点新媒体询问时,王婧向我们透露了一些更具体的认证细节:腾讯在大楼的的外墙一两层做了防鸟撞的贴纸设计,其实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可以倡导大家的认知。”

    在LEED体系中,防鸟撞设计也是得分点之一。

    “很多人谈到绿色建筑,会觉得只是节能减排,但其实绿色建筑有一整套体系,保护生态多样性,也是绿色建筑倡导的体系目标之一。”在王婧看来,有企业愿意带头,会为行业里的其他企业树立更好的目标。

    “而且,谈绿色发展更离不开个人,每个人能不能更好做到任何跟绿色发展相关的事情,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此时,王婧的同事递上了一个简易包装的背袋,她笑着解释道,USGBC的背袋也是环保材质。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USGBC北亚区副总裁王婧女士的采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2023年复苏进程中,绿色发展与ESG建设已经成为了市场主流话题之一,中国也在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推动绿色转型,您认为国内积极开展绿色发展的必要措施有哪些?

    王婧:国内一直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从2020年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后,我们看到国家下达了不少的政策措施,还有一些指引。

    企业方面,我们看到不少企业在2020年以后开始非常积极的提ESG议题。当时国家提出碳达峰目标时,说过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系统性”能够诠释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转型。

    转型是从上到下的,需要每个生态、每个人一以贯之。国家一步步提出指引,逐渐把指引细化到各个行业,对行业做一些相关指导性的措施。包括碳市场,目前虽然只是在发电行业、能源行业发力,但是也在一步步扩大到八大行业,最终希望能够把碳排放相关行业融入到碳市场当中。

    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当企业谈到碳中和问题,我们需要先做企业的碳排查,再一步步设立目标,设立一个清晰的时间线。伴随着企业目标的设定,然后再提倡ESG议题。

    我们也看到不少舆论讨论,打假部分企业的漂绿行为。前不久苹果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纪录片,但紧接着又有人说苹果在漂绿洗绿。

    我觉得大家不妨把目光看远一点,像苹果这样的企业,做了非常多了不起的事情,但如果我们一定要锱铢必较、上纲上线的话,它还有非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苹果作为企业,他其实做了很多可以在大范围来看是非常超前的事情。

    比如苹果会把减碳的要求贯穿到供应链,其实就会影响到非常多的行业和企业。有这样一个企业带头的话,会为行业里面的企业树立更好的目标,树立先锋的作用。

    最后,我们谈绿色发展更离不开个人,无论是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人,能不能更好做到跟绿色发展相关的事情,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

    观点新媒体:苹果影响到旗下供应链的碳排放,国内企业是不是也可以学习这种模式?

    王婧:腾讯深圳总部滨海大厦拿到了LEED认证,它在大楼外墙一两层做了防鸟撞的贴纸设计,并且在公众号发布了一篇相关推文。相对而言,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可以倡导大家的认知。在我们LEED体系中,防鸟撞设计也是得分点之一。

    很多人谈到绿色建筑,会觉得只是节能减排,但其实绿色建筑有一整套体系,保护生态多样性也是绿色建筑倡导的体系目标之一。

    除了防鸟撞设计,另外交通设计其实也是倡导的一个概念,比如说楼宇是否有设计淋浴间,淋浴间是为了坚持使用可持续交通方式(骑自行车等)的员工使用;或者企业是否有给拼车车主提供车位,以上这些都是与绿色出行相关的。

    观点新媒体:在当下,您认为企业的减碳和可持续的路要怎么走?挑战因素有哪些?

    王婧:我觉得还是认知不够,部分港资大企业接触比较早,太古、恒隆、瑞安等企业都在其中。2019年,太古的国际“科学碳目标”就已经通过了,瑞安也在今年通过了。

    大部分企业对碳排放的认知还是有一定差距,认知有差距的话,肯定会影响目标实现的时间。

    当然,现在的市场环境也是非常大的阻碍之一,如果大家都还在为生存担忧的话,就更不会想到以更健康的方式树立相关目标。

    其次,国内还处在城市化和城市更新并行的阶段,有大量的旧楼需要改造。如何在城市更新的基础进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挑战之一。

    观点新媒体:部分企业进行项目升级的过程中,因践行绿色举措产生了一定的增量成本,从USGBC的角度看,企业应该如何平衡其中的投入与产出比?

    王婧:还是看全生命周期,以楼宇建筑为例,不能只看一年里的投入产出比。LEED倡导使用本地建材,因为本地建材减少运输,减少碳排放,也是在降低成本。

    当然,绿色建筑领域也有大规模投入,比如说节能设备,有时候真的比非节能设备投入更多。这就要看项目怎么样平衡,是看1-3年的投入产出比,还是看更长远的投入产出比?

    使用更节能的设备或许可以拿到LEED铂金级认证,能够给楼宇带来一些声誉,能够吸引到志同道合的租户。因为现在大部分500强企业都设立了碳中和相关目标,在寻求租用空间的时候,就要考虑楼宇能不能够达到目标。

    在香港,很多开发商已经非常熟练使用绿色金融融资,绿色金融所挂钩的目标可能就有太阳能光伏的使用、楼宇碳强度降低等。

    内地像金茂等一些大企业,也在使用碳中和CMBS。

    观点新媒体:前不久您参与了位于美国华盛顿举行的Greenbuild 2023(国际绿色建筑峰会暨博览会),其中不乏参观了一些?LEED?创新项目,在您看来,海外的LEED项目与国内相比有哪些异同点?有哪些可以尝试借鉴学习的重点?

    王婧:Greenbuild作为国际绿色建筑论坛,参与者来自全球各地,我们是首次带了一些亚洲区讲者分享北亚区的故事。

    国外的一些听众会感到震撼,原来亚洲在绿色建筑上面也有了很大进展。因为LEED确实还是从美国开始的,但现在中国是除了美国以外使用LEED认证最多的一个国家。

    我们在北亚区论坛上分享了麦当劳中国的案例,其在2017年被中信收购以后,就开始了大规模使用LEED,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将近2300家店拿到认证,这种规模和速度让海外参会人士非常震撼。

    我还邀请不同地区的分享者以及相关高管,分享企业在绿色建筑上的建树。例如台商台达在1980年代提出了“环保、节能、爱地球”的环保议题,我觉得非常非常不容易,台达在美国的总部也在最近获得了LEED零能耗认证。

    还有一位是来自恒基兆业的分享者,作为一个香港起家,但是在中国内地和香港都有很大影响力的企业,它将环保策略贯穿到项目层面,包括香港中环快落成的地标,融进了很多科技,使得建筑更加的环保智能、人性化。

    还有日本的分享者,他帮助日本十家优衣库拿到了LEED认证。

    LEED算是美国的国标,国内与美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美国将LEED作为一个基础标准,融入到各个项目里;国内是大多数地标性高楼大厦才会做LEED认证。

    观点新媒体:于2022年,USGBC与GBCI全球总裁简兼首席执行官曾表示,下一步USGBC还将关注资产组合的大规模可持续发展,全新计划已在筹备开发的过程中,预计于2024年正式推出,您可以向我们透露一些关于此计划的重点与主要针对目标吗?

    王婧:我们有一个计划,传统LEED可能还是楼宇的认证,但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在全球不会只有一座办公楼,也可能有很多办公楼工厂项目。

    我们希望企业能够把认证减碳的目标,扩大到整个资产组合。

    国际上现在对减碳的趋势越来越紧,这两年除了碳中和,大家应该也更关注气候灾害,这其实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短短三四年间,每个人都应该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切肤之痛。

    我们的减碳目标不能仅仅停留于一栋楼,而是要从企业、开发商的角度看,怎么样能够从资产组合的层面更快减碳。

    观点新媒体:将ESG置于业务的前沿,对于相关企业而言,注重ESG建设是否代表着能够进一步抓住REITs发展的机遇?

    王婧:绿色金融是一个大趋势,从资本的层面来看有非常多要求,投资的资产组合需要是绿色的,技术资产也是要绿色的。

    国内来看,领展算是亚洲最大的一个REITs,非常注重长期主义,在香港有很多的资产,相关REIT在香港发行很多年了,E、S、G三条线一起发展。

    做得好的企业,基本都是ESG三条线一起发展,而不是一条线。

    看见未来 | 未来是确定的,是看得见的!

    撰文:赵焓璐    

    审校:徐耀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商业

    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