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综述:消费大浪潮

观点指数研究院

2023-11-02 15:00

  • 从项目开业和企业业绩数据来看,零售商业市场保持着积极向上的趋势。

    年初至今,疫情阴霾褪去,政策持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商业地产全产业链复苏明显。

    于复苏与变化中,11月2日,观点指数继续发布《表现力指数 • 2023年度商业地产表现报告》。观点指数研究院同步行业发展及革新进程,深入商业地产及相关产业链一线,解读商业地产全产业链的现状、挑战及机遇,同时从产品、商业运作特色、投融资模式、营销渠道等多维度剖析当前商业地产全产业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以下为报告节选,阅读全文请点击链接

    今年,全国主要大城市均在发力刺激当地消费,并出台了许多政策。不少政策均强调首店经济,与普通门店相比,首店首发具有不可替代性与新奇度,代表着崭新的时尚理念和更高价值的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品质化需求。

    从数据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累计总额持续增长,但6月开始增速放缓。其中,网上零售额持续保持正增长,超市零售额于5月出现负增长。房地产到位资金和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的新开施工、存量施工面积仍处于负增长状态。但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的竣工面积回升至正增长状态。

    销售端,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的销售增速均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具体来看,办公楼现房的销售额增速小于销售面积增速,而办公楼期房的销售额增速大于销售面积增速。所以从现阶段来看,办公楼的现房单价处于下跌状态,而市场对未来的单价具有一定信心,但该信心在减弱。

    今年,商办市场进入下滑区间,空置率高企导致主要企业的收入下滑。同时,也使得商办大宗交易市场趋于冷清。类似的,办公空间市场也陷入了困境,主要企业濒临破产。相反的是,零售商业市场的项目开业数持续增长,主要企业的业绩保持稳定。

    融资方面,CMBS/CMBN发行的锐减,促使政策端加大对商业不动产融资的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将试行,多个商业发展商积极试水。

    物价下行利于消费景气的回升,社零总额增长放缓后劲不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7月份,我国的CPI指数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7月份的CPI同比为-0.3%,首次进入负值区间。其中,食品烟酒类,受猪肉价格下滑的影响,也于7月份首次进入负值区间,同比下降0.5%。2023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

    此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曾提及,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目前,经济运行整体在恢复,广义货币在增长、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虽然7月的CPI同比有所下降,但是环比由上月的下降转为上涨。CPI的同比下滑,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由上涨转为下降,以及上年同期的基数较高。

    但通胀仍是全球许多国家需要克服的难题。就美国而言,7月CPI同比上涨3.2%,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4.7%,仍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就国内的环境而言,即不存在通胀,也不存在通缩,物价的稳定有利于消费景气的回升。

    自疫情防控政策开放以来,我国的消费情况总体呈现持续回升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月份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持续为正,一举扭转上年12月份处于负值区间的形势。且增长幅度在4月份达到巅峰,但6、7月份正增长幅度出现收缩,8、9月份趋于稳定增长。

    具体来看,今年4-9月份的网上零售额累计额均保持2位数正增长,其中5月份同比增长率最高,为13.8%;2月份同比增长率最低,为6.2%。类似的,6、7月份正增长幅度出现收缩,8、9月份趋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点指数整理

    从消费品类来看,餐饮和商品零售也在2月份开始复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餐饮收入同比增速由2月份的9.2%扩大至9月份的18.7%,并于5月份达到顶峰22.6%。商品零售累计增长率也从2月份的2.9%,扩大至9月份的5.5%,在5月份达到顶峰7.9%。可以看到,疫情防控政策开放对餐饮消费的刺激是巨大的,旅游业的兴旺也刺激了餐饮消费的增长。

    从零售业态来看,限额以上百货店、专业店的累计零售额增速自2月份以来保持正增长,且幅度不断扩大,在5月份达到顶峰后进入收缩期;限额以上的专卖店累计零售额也保持类似的趋势,但其2月份的增速为-5.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点指数整理

    需要关注到的是,今年以来,限额以上超市和便利店的累计零售额增速持续下滑,超市的增速在5月份进入负值区间。今年,有多家超市品牌在多个城市均有闭店,如家乐福和沃尔玛,受新零售模式的冲击,多家超市进入转型期。

    商业不动产竣工面积恢复正增长,办公楼空置率继续上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房地产本年实际到位资金合计累计增长率持续为负,且增速保持在两位数,7月份该增速为-13.2%,9月份扩大到-14.4%。 对应的,今年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长率也为负,但幅度均小于房地产本年实际到位资金合计累计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点指数整理

    其中,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投资累计增长率自2月份以来均为负增长。自去年8月份以来,办公楼的投资累计增长率均低于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长率,但5月份开始,前者的增长率高于后者,8月和9月则又有转换。而商业营业用房投资累计增长率持续下滑。这与办公楼空置率高企,零售购物中心出租率趋稳的现状形成强烈的对比。今年9月,办公楼投资累计同比增长率为-1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7.6%。

    具体来看,办公楼新开工施工面积累计增长率均基本为负,没有带动办公楼施工面积累计增长率的大幅度增长,全年的增长率在-5%和-6%之间。形成对比的是,办公楼竣工面积累计增长率于4月份开始为正,为9.8%,接下来几个月也持续为正。办公楼竣工面积的大幅度增长,也佐证了办公楼市场的颓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点指数整理

    类似的,今年的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施工面积累计增长率均为负数,但较去年有所提高。商业营业用房施工面积累计增长率稳定在-7%和-10%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累计增长率在3月份由负转正,且幅度持续扩大,至7月份达到最高,为5.7%。这与限额以上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和便利店零售总额持续增长的数据相印证。从数据上看,零售商业的竣工和销售额均在持续复苏,这与政策持续进行消费刺激有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9月,办公楼销售额累计增长率和办公楼销售面积累计增长率均为负数,两者的幅度比较接近。

    具体来看,办公楼现房销售额累计增长率也均为负数,但办公楼现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长率从4月份开始,已有转正的现象。两者对比来看,4月份开始,办公楼现房销售额累计增长率已经无法跟上现房销售面积的步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点指数整理

    相反的是,3月份开始,办公楼期房销售额累计增长率逐渐超过了期房的销售面积,这表明,市场对未来办公楼单价的看多,看多程度在5月份达到最大,于7月份达到最小,意味着市场对未来办公楼单价的走势呈现悲观态度。这不难理解,在办公楼需求未大幅度回升的情况下,竣工面积的大幅度增长,或将持续推高办公楼空置率,进而对单价的下行造成压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点指数整理

    零售商业端,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均出现大幅度下滑,但谷底在今年3月份左右出现。2月份开始,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累计增长率大于销售面积,其中,现房和期房的销售额累计增长率均大于销售面积。意味着商业营业用房的单价呈现上涨趋势。而在今年2月份之前,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累计增长率是小于销售面积增速的。也就是说,商业营业用房的单价由跌转涨,而2月份刚好是分水岭。由供小于求推高单价这个理论出发,今年商业营业用房的竣工面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均出现大幅度下滑,主要是因为供给不足造成的。

    商办市场承压,大宗交易锐减

    在商办领域,据戴德梁行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底,北上广深的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分别为16.9%、18.6%、18%、24.5%,均较去年底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写字楼市场的供需关系进一步扭曲。

    从出租率水平来看,截至2023年6月30日,瑞安房地产办公楼物业组合的平均出租率维持在88%,相较去年的12月31日,下滑1个百分点;陆家嘴集团在上海的甲级写字楼期末出租率从2022年底的85%下滑至80%,租金水平从8.15元/平方米/天下滑至8.12元/平方米/天;越秀房托的国金中心出租率从去年6月的90.2%下滑至83.3%,其写字楼资产租金整体收入同比下滑4%。

    商办大宗交易方面,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 2023年1-9月内地共计发生27宗商办资产大宗交易,成交总金额为261.9亿元,平均每单10.07亿元(不含复星国际中心项目)。

    对比去年同期,商办资产交易案例数、交易总金额以及平均每单交易金额数值分别同比下降15.63%、50.59%以及41.09%。交易金额超50亿元的商办资产交易数量远不及去年同期,资方对大额的交易持观望态度。

    另外,今年的办公空间市场有所波动:WeWork发出破产预警、办伴项目遭清退。市场消息显示,8月22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表示,由于WeWork认股权证的交易价格“异常低”,该交易所已暂停其交易,并将启动将其除牌的程序。

    行业遭遇困境时,部分企业也仍在继续深耕。如BEEPLUS和寰图在接受观点新媒体采访中,屡次提及资管模式,IWG作为行业的老玩家持续看好灵活办公模式在中国的增长潜力。

    零售商业开业项目数保持增长,主要企业业绩稳定

    据观点指数统计,年中全国范围内共开业33个零售商业项目,总体量约200万平方米,环比上个报告期有数量和体量上的明显增长。一线城市开业项目数量占比约3成,除上海仅有1个项目开业外,其余三个一线城市开业项目均超过1个。二线城市占比最大,接近5成,杭州、武汉及西安等城市均有较多项目贡献,三线城市开业项目则相对较少。其中,大悦城、华润万象生活、龙湖集团、印力集团、珠海万达商管等样本企业于年中均有新项目开业,占全国开业项目数量的比例接近5成。整体来看,零售商业开店的热情不减。

    从具体表现来看,目前恒隆上半年的商场组合收入增长13%,高端商场的收入上升16%,次高端商场则微跌3%。关于收入上涨的主要原因,其表示是上海以外的高端商场受惠于租户销售额上升,整体租赁收入增长了11%,次高端商场收入稍有下跌主要是出租率下滑所致。

    太古方面,2023上半年其内地零售物业租金收入总额上升30%至20.42亿港元。具体项目上,6个主要的太古汇、太古里系列项目均录得不同程度的零售额增长。其中,上海的2个项目上海兴业太古汇和上海前滩太古里的变化最为明显,后者的增长幅度超过100%。出租率方面,截止今年上半年底,太古旗下的零售商业项目均保持较高的出租率,平均出租率为97%,整体表现稳定。其中,部分项目更是达到满租状态,如广州太古汇和北京颐堤港。

    从部分项目开业和企业业绩数据来看,零售商业市场保持着积极向上的趋势,与上面提到的零售商业宏观数据相符合。

    品牌方面,观点指数观察下的样本项目继续优化租户结构,在店铺引入上涵盖了11种业态,主要以奢侈品、服饰这2类为主,餐饮、娱乐休闲业态的引入较少。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国外的品牌,国内品牌的占比较小。奢侈品方面,主要涵盖服饰、皮包、配饰等全系列品牌,如古驰、范思哲等品牌的限时店、精品店或新店。

    政策鼓励首店经济,加大对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今年,全国主要大城市均在发力刺激当地消费,并出台了许多政策。

    北京将全面落实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商圈提质上,推动各区“一圈一策”方案落地,常态化推进传统商场升级改造,用好“一店一策”支持政策,加快推动京西大悦城、通州远洋乐堤港等项目落地。该规划整体上对新旧项目发展做出了针对性指导,助力商圈升级。此外,重点关注首店发展,给予不同等级首店不同的资金支持。

    上海年初发布了《2023年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要点》,其中提出,要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推出一批业态多元、功能复合、主题鲜明、文化融合的消费新地标。做强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和直播经济,扩大文旅消费、体育消费、餐饮消费和大宗消费等内容。

    广州则发布了全国首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广州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了具有广州特色的消费体系与消费空间布局,持续探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商业影响力。实施“全球优品汇聚”行动,充分发挥广交会及各类专业展会等平台的引流作用,持续发力“首店首发”经济,增强对全球消费品牌的汇聚能力。

    整体来看,这几大城市的政策均有提到“首发首店经济”。与普通门店相比,首店首发具有不可替代性与新奇度,代表着崭新时尚的理念和更高价值的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品质化需求。

    在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9月6日,今年共发行38单CMBS/CMBN,同比减少39.68%;总发行金额为658.46亿元,同比减少37.57%。CMBS/CMBN一直以来都是商业不动产良好的退出渠道,对商业不动产的融资或滚动开发起到关键作用。但今年以来,CMBS/CMBN发行规模锐减,使得许多商业不动产面临着一定的长期资金融资难题。

    2023年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二十条,其中提到在完善消费设施方面,加快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着力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

    今年年初,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常态化发行相关工作的通知》;同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高效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两个文件均提出,研究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的消费基础设施发行基础设施REITs。优先支持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农贸市场等城乡商业网点项目,保障基本民生的社区商业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这意味着,商业不动产(消费基础设施)正式纳入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的试点范围,这将极大推动消费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万科、百联股份和天虹股份正在试水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

    撰文:吕泽强    

    审校:陈朗洲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