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7月22日,凯德商用将正式摘除上市公司的身份。
7月16日晚间,凯德商用产业有限公司宣布,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已确认其对公司完成强制性收购后自香港联交所除牌并无异议。
现时预期待完成强制性收购后,凯德商用将于2014年7月22日上午九时正或之后从新交所及香港联交所除牌。
从2011年完成在香港的介绍上市至今,尚不足三年时间,而距其2009年首次在新交所上市,也不过五年时光。
登陆港交所三载
2011年10月18日,在筹备了11个月之后,凯德商用将正式以介绍方式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实现第二上市。
为了在香港上市,凯德商用破费周折,使用的方式也较为特别,并不是大多数企业使用的IPO路径。
当时,凯德商用表示,由于香港第二上市仅以介绍方式进行,故此次上市概不涉及任何新股发售或任何其他证券的公开发售,亦不会根据上市筹得任何新所得款项,且上市后集团的业务性质不变。
时任凯德商用董事长的廖文良彼时曾表示:“我们视在港交所第二上市为长远的战略性举动,将有助公司在未来于亚洲两个顶尖的资本市场取得资本。”
事实上,凯德商用方面也坦言,第二上市的考量主要鉴于凯德商用于中国的业务重要性日益强大。
凯德商用总裁林明志曾透露,凯德商用在中国的资产值目前约占公司总资产组合的42%。对于未来的拓展,凯德商用计划在3至5年内,内地的购物中心由现时55家增至100家,相应资产值达至160亿美元。
林明志也表示,公司并无融资压力,上市主要为贴近内地市场,便于熟悉内地业务的投资者。
凯德商用还称,在香港进行第二上市属合宜且有利,为公司能在商机出现时进军亚太地区的不同资本市场做好准备。并相信,两地市场会吸引不同背景的投资者,从而有助扩大公司的投资者基础、研究范围及增强股份的流通性。
看起来,在香港的第二次上市,是凯德商用为了在内地市场发展所作的充分准备。
退市与整合
然而,登陆港交所还不到三年,随着凯德集团结构的调整,其对于凯德商用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显然也有了变化,因此凯德商用上市公司的地位不再需要。
2013年1月,凯德集团进行了一次彻底而剧烈的大调整。
当时凯德方面宣布,嘉德置地宣布公司中文名称更名为凯德集团,“凯德”品牌将成为集团统一的中文标识,适用于原嘉德置地全球业务范围。
最终结构重组完成后,凯德集团将主要包括凯德新加坡、凯德中国、凯德商用和雅诗阁有限公司(雅诗阁)四个子公司。
其中,凯德新加坡的业务包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住宅和商务项目开发业务;凯德中国负责在华所有开发和房地产金融业务,包括住宅、商务房产、综合体项目及原凯德惠居的平价商品房业务等;凯德商用和雅诗阁的管理架构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以往“凯德”名称之下都是中国区业务,而其他地方包括新加坡总部,大部分是使用“嘉德”命名。在调整之后,用“凯德”两个字已经不仅仅专指中国区的业务,而是其在全球所有的业务和布局。
因此,凯德系在住宅和商业的发展上,势必要做更多的融合与调整。
睿意德高级助理董事陈曦也曾向观点新媒体表示,自凯德商用分拆上市以来,凯德系一直实行双渠道战略。凯德置地专注于土地开发,以打造具备标志性的城市综合体为主,更聚焦于政府关系;凯德商用则专注于快速扩张,通过优质商用物业的收购实现规模效应,更聚焦于资本平台。这种双渠道战略,再加上凯德商用的运作,使得凯德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物业持有者之一。
不过近些年,随着中国商业地产竞争持续激烈,凯德商用这一模式面临着挑战。
此外,另一分析人士表示,凯德商用此次私有化应该不会有什么悬念,原因是凯德最主要的资产市场是中国市场,不过目前市场波动性较大,市场预期容易出现观望。
而且,他认为凯德商用退市,表面看是公司内部业务整合的需要,深层次看是房地产综合发展模式卓越竞争力的必然结果:持有经营物业和销售物业协同发展,无论从企业赢利能力还是投资回报率都更有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