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6月30日,方兴地产(中国)有限公司连发三个财务资助公告称,于2014年6月25日,就上海银汇、方兴融创和金茂长沙对股东方提供贷款的财务资助行为,分别订立新框架协议取代原框架协议,并修订所提供贷款的每日最高结存余额及利率。
对此,方兴地产财务处相关人士对观点新媒体解释道,按照联交所对于关联交易的要求,合资公司向股东方提供委贷资金属于财务资助行为,故需要以公告形式予以披露。
“此次涉及的三个项目均为方兴地产的合资项目,在以往年度产生大量的现金回流。此举目的在于将项目公司闲置资金予以充分利用,提高方兴地产整体资金效率。”该人士进一步指出。
在某财税方面专家看来,这实质是项目公司销售不错,有了资金结余,却无法消化多余资金,但又不能以利润分配的方式返还给股东,所以方兴地产就采取了这样一个财务手段,在集团内部将项目资金调动出来使用。
财务资助三项目
据方兴地产相关人士介绍,本次关于财务资助公告大多是对之前控股公司委贷框架协议的修改,主要涉及内容包括金茂长沙、上海银汇和方兴融创三个项目委贷利率调整和委贷上限提高事项。
根据新框架协议,关于所提供贷款的上限,则由于三个项目不同的股份比例而有所不同。
其中,上海银汇股东合计所提供贷款的每日最高结存余额(包括应计利息)将有原来的4亿元增加至16亿元。
该公司主要有上海北外滩项目,由方兴地产及上港集团分别持有50%的权益,据此计算,方兴地产协议项下可获最高上限为8亿元委托贷款。
而方兴融创向股东所合共提供的借款的每日最高结存余额(包括应计利息)从之前的6.71亿元增加至12亿元。
其即为北京广渠金茂府项目的项目公司,由上海拓丰、天津奥城及北京恒基分别持有51%、24%及25%的权益。其中上海拓丰为方兴地产全资附属公司,据此计算,方兴地产可获最高上限为6.12亿元委托贷款。
最后,金茂长沙向股东合计提供贷款的每日最高结存余额(包括应计利息)将自6.6亿元增加到12亿元。
其为长沙梅溪湖项目的项目公司,由金茂开发及中建长沙分别持有80%及20%的权益,其中金茂开发为方兴地产的全资附属公司,因此方兴地产可获贷款9.6亿元。
对此,方兴地产相关人士称,此次涉及的三个项目均为方兴地产的合资项目,在以往年度产生大量的现金回流。“此举目的在于将项目公司闲置资金予以充分利用,提高方兴地产整体资金效率。”
事实上,此类形式的融资在资本市场的并不常见。有分析人士指出,这种通过旗下项目公司获取贷款是较为新鲜的融资手段。
不过,前述财税专家则认为,这种形式之前也有,也并非罕见。“这实质是这些项目公司销售不错,有了资金结余,却无法消化多余资金,但又不能以利润分配的方式返还给股东,所以方兴地产就采取了这样一个财务手段,在集团内部将项目资金调动出来使用。”
据方兴地产此前披露的2013年年报显示,2013年度集团物业销售收入约为168.68亿港元,占收入总额81%,较上年增长25%,主要来自于北京广渠金茂府项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项目及长沙梅溪湖项目。
不过在相关分析师看来,此次贷款主要是方兴地产内部的操作,所以在融资成本方面,跟向外界贷款不一样。“其实,只是从自己左口袋到右口袋的操作。”
另有研究人士与上述观点不谋而合,该人士明确指出,项目公司的贷款其实就是方兴地产对旗下子公司/合营公司的资金进行转移的操作,也可以理解为方兴地产从子公司“抽水”,获得合营公司输血。
“方兴地产的现金保有量是很高的。同时,他们的融资渠道比较灵活,方兴拥有央企背景,国内国外融资都不错,而且集团内的财务公司也会为其提供贷款。”
“资金池”计划
在融资成本方面,根据新框架协议收取的贷款利率将为中国人民银行不时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活期存款的现行基准利率。
而此前每笔委托贷款的利率是央行不时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在上下50%的范围内浮动。
“从税务管理角度来看,方兴地产的这种付息贷款是一种比较严谨和规范的做法。”该财税专家进一步分析。
他表示,作为上市公司,方兴不能无偿占用项目资金,而是利用支付利息的方式抽走资金,对项目的几个股东来讲,也是利润的平衡。
另外,三个项目公司对各自股东所提供借款的每日最高结存余额的一个或多个适用百分比率从原来的高于1%低于5%,调整为高于5%但低于25%。
“这就是一个资金池计划,其目的无外乎是加大集团公司的资金管控,然后,让集团公司来统一进行调度,是整个集团的资金效益最大化,这也是方兴财务管理一种手段和表现。”
该财税专家续指,银行有资金池计划,集团可以统一在某一家银行开立账号,所有的资金都要放到这个账号里面,由集团对这个资金池进行管理。
按照拟定的相关规定,集团就有权利把相应资金抽走;或是如公告中所固定的,集团有权利按照每日存款余额的相应白分别拿走资金,“现在方兴将每日最高结存余额的百分比提高,就意味着项目对母公司的输血更多了。”
这不由令人担忧,这样做是否会影响项目公司的资金保障和发展?
对此,相关分析人士认为,如果项目销售很好,后期开发需要资金较少,这种情况下,项目公司由大量资金沉淀,对集团输血就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项目公司本身就有问题,那抽走项目公司的资金,就影响了项目的开发和销售。
撰文:见习编辑 郭净净
审校:杨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