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6月11日晚间,停牌近3个月的上海海博股份有限公司公布重组方案,计划置出出租车以及不锈钢器皿业务,保留第三方冷链物流业务。与此同时,还将获注获注大股东光明集团旗下80.29亿元的房地产资产。
交易完成之后,海博股份的主营业务将转为房地产业务、物流业务两大板块。
80亿资产注入
根据重组预案,此次注入海博股份的资产是农工商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房集团”)100%股权,以及上海农工商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农房置业”)25%股权。
海博股份将以除物流业务相关资产外的其他资产及负债,与光明集团持有的农房集团72.55%股权中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拟注入资产作价高于拟置出资产作价的部分,由海博股份以非公开发行股份方式向光明集团购买。
公告显示,拟置出资产的预估值为26.8亿元,拟注入农房集团100%股权的预估值为79.5亿元、拟注入农房置业25%股权的预估值为0.79亿元,合计80.29亿元。
与此同时,海博股份将向大都市资产、农工商绿化、张智刚、郑建国、沈宏泽和李艳发行股份购买其分别持有的农房集团23.2145%、0.8109%、2.1672%、0.9514%、0.2499%和0.0606%的股权;向大都市资产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农房集团子公司暨农房置业的25%股权。
为此,海博股份将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28亿股,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6.76亿元。配套资金将会用于重组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业务的发展,增强重组后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在重组完成之后,海博股份将会直接持有农房集团100%股权和农房置业25%股权,并会通过农房集团及其子公司明旺地产间接持有农房置业75%股权。
不过,公告强调,由于此次重组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也就是说,海博股份控股股东仍为光明集团,实际控制人仍是上海市国资委,因而此次重组不构成借壳上市。
在股权结构方面,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将上升至47.56%。
整合农工商
根据上海申银万国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考虑配套募集资金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总股本从重组前的5.10亿股增至11.01亿股。其中,光明集团新增股份约3.41亿股,持股比例由35.81%增加至约47.56%,与其子公司(大都市资产、农工商绿化)合计持股比例约67.50%。
对于此次业务整合,海博股份方面表示,出租车业务的盈利能力对政策依赖较大,并且市场已趋于成熟,发展难度较大。
“此次置出出租车业务及其他非核心业务,有利于公司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发展原有已形成优势的物流业务,同时注入盈利能力强、资产质量良好的房地产业务。”
资料显示,海博股份旗下主要有三大主业,即海博出租、海博物流以及专营不锈钢制品的思乐得,主要从事交通运输、仓储行业,经营车辆运营、物流仓储等相关业务。
农房集团则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截至去年年末,该集团拥有土地储备300余万平方米。农房置业拥有暂定房地产开发资质,开发的项目主要为西郊半岛名苑,位于上海青浦区华新镇。农房集团和农房置业201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100.59亿元和16.47亿元,实现净利润约3.39亿元和1.19亿元。
据上海业内分析,农房这几年发展不温不火,整个规模也没有上来。假如借壳海博上市的话,也不会为其地产业务带来很大的改善,毕竟上市已不再是制约地产企业发展快慢的关键要素。所以干脆把地产业务重新整合,注入海博,与物流业务相结合。
“与此同时,作为国有资产内部重组的一个案例,资产整合有利于产业之间形成协同效应。不过,在整个(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谷期的当下,短期内有可能会给该公司的估值带来压力。”该人士如是说。
上海申银万国在一份研究报告中亦指出,这次重组预案是光明集团对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落实,对于控股股东光明集团而言,推进了优质资产的资产证券化,重组后上市公司业务更加趋于市场竞争化,也符合做大做强上海国资国企上市公司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