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亚洲垂直城市竞赛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旨在寻求创新的都市规划模式以舒缓亚洲城市迅速发展带来的拥挤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联同热衷于国际公益事业的世界未来基金会,于今天宣布首届国际设计竞赛的获奖名单。竞赛旨在寻求方案解决亚洲高密度城市所面对的城市扩展、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问题。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队伍的参赛方案"Symbio City"勇夺冠军,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及中国同济大学的队伍分别获得亚军及季军。
市区重建局总规划师兼副局长林荣辉先生,晚上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的颁奖典礼将奖项颁发给三队获奖队伍。
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伍的参赛方案"Village City - The Coupling of Village and City Lifestyle and Infrastructure"则获颁荣誉奖。
命名为"亚洲垂直城市"的国际设计竞赛及研讨会,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与世界未来基金会于2011年1月联合始办。目的在于探索新的城市规划模式,在不影响生活素质的同时,解决人口剧增的问题。竞赛及研讨会于未来五年将每年举行,更获世界未来基金会捐出150万新元支持。
首届竞赛以"每个人都需要新鲜空气"为主题,规划设计平衡的环境,让公用设施及就业机会位于咫尺之内。竞赛也鼓励运用绿色交通及能源生产,带来清新的空气。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院长王才强教授表示:"现时亚洲城市人口剧增,我们急需找出解决方案,处理土地、基建及环境问题。土地不足是普遍亚洲城市所面对的限制,纵向发展是唯一解决办法,因此衍生了"垂直城市"。我们希望透过这个比赛,探索新的城市建筑模式,以有效舒缓亚洲城市的拥挤问题。"
世界未来基金会理事长冯仑博士指出:"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一样,世界未来基金会热衷于宣扬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我们认同交通拥堵、过度消耗天然资源及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亚洲城市所面对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非常乐意支持这个概念。我们相信透过这个比赛,可以启发年轻人的创意思维,刺激他们构想全新而有效的可持续都市生活模式。"
关于竞赛
今次竞赛邀请了十所大学的建筑系及有关学系的学生参赛,参赛者需于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为100,000人口进行规划设计,同时以亚洲城市急剧发展为前提,考虑密度、生活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等要素。
每所大学均挑选最佳的两个方案参加决赛。设计评委基于五大标准作出评审,包括: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活质量(包容性及社区)、可行性(可建性、财务及社会支持)、切题度(地区性、状况、气侯及文化)及科技创新(科技及技术)。首三名可分别获得奖金新元$15,000、新元$10,000及新元$5,000。
十所参赛大学来自亚洲、欧洲及美国,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东京大学、中国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及宾夕法尼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