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团实现营业额人民币18,215百万元,同比上升146%。毛利为人民币9,257百万元,毛利润率为51%。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年度纯利为人民币3,636百万元,同比上升10%。核心纯利(不含投资物业的评估增值)为人民币3,512百万元,同比上升108%。
董事会建议派发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末期股息,即每股人民币0.14元,待股东于二零一一年五月召开的本公司股东周年大会(“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决议后派发。
业务回顾
二零一零年,本集团完成总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23,810百万元,比二零零九年增长74%。合同销售面积达394,990平米(不含车位),比二零零九年上涨27%,均价每平米人民币59,824元。
二零一零年本集团的合同销售额主要来自于以下项目:银河SOHO、SOHO东海广场以及SOHO嘉盛中心。
业务及市场展望
二零一零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充满了变化与不确定。二零一零年四月开始,为了引导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抑制住宅市场的过热趋势,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住宅市场的紧缩政策,包括提高二套房贷款标准、限制第三套房贷款,并对已实行的政策加大执行力度等等。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上海和重庆被确定为房产税首批试点城市,房产税细则二零一一年一月浮出水面。为收紧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央行年内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二零一一年伊始又上调二次,另外于二零一零年十月份以来三次上调存贷款利率。
展望整个二零一一年,中国经济政策将主要以抑制通胀为首要任务。虽然自进入二零一一年以来,央行提高准备金率和利息率的脚步变得更密集,这些紧缩政策仍然大多在市场预料之中。上海和重庆公布的房产税实施细则,税率很低,对市场的影响估计也会较小。意料之外的是对住宅的一些限购和限价政策,这些政策大大限制了在一些重点城市的住宅市场需求,尤其是住宅的投资性需求几乎没有了。而新颁布的拆迁条例将会使土地供应更趋紧张。新旧拆迁条例的交接还将导致阶段性的供应断档。这些种种措施将减少住宅市场的供应,也将大大抑制对住宅的需求,使得住宅的价格上升空间不大,成交量也不会太大。但这些措施预计都是临时性的,以求在短期内产生明显效果。与饱受考验的住宅市场相比,商业地产则一枝独秀,几乎没有受到政策的限制。商业地产将成为地产投资的唯一出口,估计将吸引大量投资性资金流入,因而今年商业地产的价格可能会有较大的升幅。
长期看来未来几年保障性住房会成为主流,市场占有率预计能达到 0%以上。届时政府会把现有的限价和限购放开,回覆到相对市场化,但毕竟市场份额减少了一半,房地产行业面临严重整合,很多小开发商会被挤出。商业地产方面,住宅开发商转型进入商业地产的也会有一些,但数量不会太多。对传统商舖和商场的需求从长期来看受到网上购物的冲击,如果想保住市场份额,则需要有新的突破。写字楼的需求,特别是来自中小企业的需求性长期依然会很旺盛。
SOHO中国将坚持一贯的在一线城市核心地段开发、销售并持有部分商业地产的模式。在信贷紧缩的环境下,公司预计收购机会将会增多,公司也计划在二零一一年加快收购步伐。开发与销售商业地产仍是公司商业模式的核心,公司将保持目前的销售规模,与此同时公司计划逐步持有更多的投资物业。投资物业能够为公司提供更稳定的现金流,节省大量赋税,并使得公司有机会从资产增值中获益。未来公司将致力于深入优化SOHO的商业模型,以求实现资本利用、物业开发和盈利增长之间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