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经济链条传导关系是主城中心到一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再到两翼地区所在城市。
统计局09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数据出来了,重庆市上半年市场特征是两高一低,即主城区市场和两翼地区房地产市场增长幅度较高,而一圈其他城市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负增长态势。同时我们在梳理重庆各个区县市场经济特征的时候,发现一个共同问题,即各区县市场纷纷在寻找自己的产业支撑,但每个县的核心依托都是农业产业差异化。但产业差异化都集中在初级产品的生产链条过程中。而在重庆一圈城市发展过程中,却显得比较沉寂。
从重庆城市发展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局面。主城中心吸附能力过强,将一小时经济圈的能力全部吸纳过来,形成整个城市单核化特征,而两翼因为经济基数太小,经济力量过于单薄,距离较远,基本不能接受主城经济的辐射,因此尽管每个区县都在谋求产业优势,但主城的科技和金融与这些区县,有着较长的连接通道,因此主城的传导效应很难形成,导致了两翼地区经济更加边缘化的特征。
而从经济区位商与区域经济传导链条来说,两翼地区与一小时经济圈内其他中心城市的衔接关系更为紧密,或者说,在重庆市,经济链条传导关系是主城中心到一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再到两翼地区所在城市。这主要是因为重庆市面积过大,各地基础经济特征差异太大,主城甚至已经达到发达地区水平,但对两翼地区来说,还基本处于农业社会状态,其核心产值更多的是依靠农业贡献,同时也依靠劳动力出口带来的收益。以此来形成资本积累,并带动产业发展,但在单核城市发展过程中,两翼地区依靠劳动力带来的资本积累会轻易的被主城资本市场所吸纳,因此两翼地区仍然会呈现资本短缺。
两翼地区资本短缺一是会制约两翼地区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也就是各个区县只能形成初级产品供给优势,但如果初级产品不能形成产品化,品牌化,在西部农产品供应相对过剩的状况下,优势并不能持久,这也是西部市场(包括四川地区),农产品更换频率密集,而形成一窝蜂式的农产品种植体系并周而复始的循环,结果农民在每种风潮起来之后,都不能持久,因此导致尽管改革年年有,但农民并不能增收的局面。而要将初级产品成品化与品牌化,需要的是科技,资本、技术等注入,在单核化城市特征情况下,主城超强的吸附力最终将全重庆的资本科技都吸附到核心城区。导致重庆主城与区县的贫富分化拉大。
缺乏资本与技术的区县经济发展终究会原地踏步,而重庆作为中心城市,从城市行政管理体系上,经济复地又更多集中在两翼地区的郊县。没有了两翼地区的经济支撑,主城商品内需市场启动不起来,经济形成断层,将导致主城经济缺乏动力推进因素,主城经济形成飞地,即主城经济与腹地经济形成隔离。
事实上一圈内中心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困惑在于一小时经济圈内的中心城市资本已经被主城完全吸附,导致这些区域中心城市自身失去资本推动,不仅本地资本市场无法启动,同时区域内实体市场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主城单核化特征的持续或者强化,将导致重庆整个城市不能构建完善的梯度经济,而最终形成双极化,即主城的一支独大,非主城的集体贫困。
但是,单一的任何一个非主城城市都不足以抵抗主城强大的吸附力,在这种情况下,重庆城市必须要对整个城市经济进行结构分解,一圈两翼的划分从总体来说,从概念构想来说形成了一个梯度比较完备的经济发展体系,但这个划分最大的问题又在于三个梯度之间地理关系而无法形成第二个中心城市。这点与我们国家传统的东中西部区域划分有着相似的优缺点。但在最近,我国区域经济理论调整为组团经济发展模式,即改变了带状经济发展区域为组团发展区域,将全国按照每个组团一个地理中心来进行组团划分,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长三角(上海)、珠三角(广州、深圳、香港)、环渤海(天津、北京)、中部经济圈(武汉)、西部经济圈(重庆、成都)等以中心为圆点的圆形组团关系。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克服传统梯度经济失灵的特征,通过组团中心城市实行反梯度经济发展理论。以此调节和综合现有区域经济理论的某些固有缺陷。
我们认为重庆城市地域面积广大,各地经济基础和经济特征大相径庭。而整个城市目前单核化特征明显,为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在一圈两翼地域划分基础上,按照区域的地理位置关系,划分区域,努力培养区级核心城市,通过组团经济合力与主城核心区实现经济互动,从而避免现在这种单核化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难题。
·基金正洽购瑞安“重庆天地”写字楼物业 09/09/09
·模式挑战 SOHO中国亮丽中报涌动“暗流” 09/09/09
·发改委官员:向富人征物业税可用于建廉租房 09/09/08
·仲量联行:2009第二季度亚太区物业摘要 09/09/08
·华润置地八月销售增长11%至25.2亿 09/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