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红星 买房年代 2009五一黄金周特刊隆重推出
国人喜欢打抱不平

  中国媒体和球迷的表现再次令人大跌眼镜。

  北京时间5月7日凌晨,欧冠半决赛在伦敦斯坦福桥球场激情上演。脚法华丽的巴塞罗那凭借伊涅斯塔伤停补时第三分钟的绝杀,1-1逼平神奇教练希丁克率领的主队切尔西,以客场进球优势拼掉对手,跻身5月27日与曼联的罗马决赛。由于切尔西本场多次申请点球未果,挪威籍主裁判赫宁的判罚引起很大争议,但这在足球场上本是司空见惯之事,毕竟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没有哪个严肃媒体敢直截了当地指责裁判吹“黑哨”。然而中国媒体和球迷的表现再次令人大跌眼镜。

  早上听北京体育广播“雄鸡唱晓”节目时,就听到男主持不无义愤的呼声:“是谁给了裁判这么大的胆子?应该是有人背后撑腰吧!”暗示欧足联不愿看到今年欧冠决赛再次上演两支英超球队争冠的一幕,所以授意裁判处处照顾巴萨。

  来到单位打开电脑,在谷歌中文新闻查询“切尔西 裁判”,一连串悲愤标题赫然映入眼帘:“欧冠54年最丑陋一幕 是谁在阻挡切尔西会师曼联”、“裁判杀死切尔西瞬间回放 一场漏判五点球”、”切尔西开赛半小时本该3-0 淘汰赛三战巴萨竟全被暗算”、“昏哨5点球不判犯众怒 切尔西:主裁判被收买了!”

  打开谷歌英国网站的新闻搜索,敲进“chelsea referee”,发现就连英国媒体也大多把重点放在报导比赛过程,最多援引切尔西方面的说法批评当值主裁,但绝少破口大骂裁判是黑哨,更是找不到耸人听闻的标题,就算是Sun、News of the World这样的“知名”花边小报也是相当客观理性。那么是不是我们中国人太喜欢打抱不平了?

  其实不管在欧洲南美,裁判永远是绿茵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仅因为执法大局,而且由于种种错判误判给比赛带来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只要不是收受贿赂有意为之,都无伤大雅,甚至给足球平添了几分悬念和色彩以及无穷无尽的谈资,主管机关、球队、球迷和舆论对此已习以为常,“吃裁判亏”的球队也大多抗议几声便不再多言,重整旗鼓向前看才是硬道理。看来西方人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反求诸己”的中国文化精髓领会贯彻得更胜我们一筹。

  与之相比,我国体育界——特别在足球圈——对裁判问题出奇地敏感,不管是不是牵涉到自己的选手和队伍。去年武汉光谷因对足协判罚严重不满,悍然退出中超,导致该队铁杆球迷“铁喇叭”梅南生伤心欲绝,决定遁入空门;试想谁是此事的最大输家呢?还不是武汉和湖北的足球事业以及那里的广大球迷?

  2002年日韩世界杯,我们的近邻韩国队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先后淘汰意大利和西班牙两支欧洲劲旅杀入四强,让中国媒体大呼小叫,把韩国队骂得无处藏身,直至韩国就此提出外交抗议,导致不少韩国人以为中国是在嫉妒他们的成绩。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多年来中国足球积弱不振,而以国家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国媒体对欧洲足球无以复加的过份崇拜逐渐演化成对亚洲足球的畸形蔑视,再加上国人对“玩弄权势”、“社会不公”和“阴谋论”的极端敏感,都是上述微妙心理的深层次原因。无论如何,中国在这场风波中绝谈不上赢家。

  四年以后的德国世界杯,当时的央视名嘴黄健翔一句“意大利万岁”石破天惊,再次引发有关中国媒体从业者是否中立客观的争议。此番争执可能依然源于某种“尊欧贬亚”的思维定势,好在这一次国内舆论并未出现一面倒的局面。

  本周与欧冠比赛同时进行的,还有亚洲冠军联赛,中国四支参赛 队伍本轮战绩乏善可陈,目前只有山东鲁能晋级前景光明。在亚欧大陆另一端,韩国球员朴智星光彩四射,在曼联击败阿森纳的欧冠半决赛次回合为本队打开胜利之门,境遇与同样曾在曼联效力的中国前锋董方卓不可同日而语。不同的足球文化孕育不同风格的球员,中国足球仍然任重道远。

  有人说,从项目本身的深入人心、场内场外涉及因素之多、比赛规模与关注度来看,足球都无愧世界第一运动,也颇能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生态。若果真如此,中国放弃申办2018/2022世界杯可谓喜忧参半:虽然免掉了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但也失去了分享“美丽运动”和赚取大把金钱的良机。

相关文章

·上海雄心的未知数 09/05/06

·北京不要被香港带进沟里 09/05/05

·上海雄心的未知数 09/05/05

·巴黎当选欧洲性价比最差城市 09/05/04

·上海何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09/05/0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