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与企业家的概念并不能完全等同,严格意义而言,王石所言的商业基因未必完全准确,今日中国也许商人多而企业家少。事实上,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当中,有多少商人会用企业家作为自己最终身份断定的标准呢?
也许商业社会本身无需对个体基因寻找而煞费苦心,任何商业社会的形成与企业本身的沉淀都有一个原点,煞费苦心地去寻找胡雪岩、徽商和晋商的精神传统的意义未必见得就有多大。而所谓的有企业家思维的精英对自身责任的选择有时候显得有些过于沉重。
也许,今日的中国地产商人本身是没有基因传承的,因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是活生生地从计划经济体制这样一个巨大的石头当中蹦出来的。
而商业机会本身就是塑造商人的最佳方式,如王石曾经倒卖饲料,而潘石屹等人则在海南“聚义”,他们的原点是一样的——商业机会的把握者,在这其中,无所谓骗子与企业家。
但诚然第一代商业机会把握者的困惑在于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与理解,类似王石这样的精英,他们似乎会努力的去寻找一个母体,尤其是精神的母体。
这也许是我们所理解的中国房地产商人今日的种种迷惘,乃至诚惶诚恐的根本。对于精神母体的追寻也许反映了王石这样企业家的另一个困惑:我们为什么做企业?
陈启宗先生他们当然不一样,尤以陈先生这样书香世家从商的。香港本身具有商业传统,古典的中国传统商业基因加之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而形成的香港独有的商业氛围,陈先生这样的企业家本身是有传承、有血统抑或说是有基因的。
陈启宗先生当然有自己的责任,恒隆是其家族的产业,他有责任将这份产业经营好,而且恒隆本身是经过数十年商业氛围的沉淀而最终成长发展起来的,恒隆有自己的沉淀。
但大多数中国的企业家是没有这份责任的,企业是他们的事业,这份事业或是成功,或是失败,仿佛是命中注定不可逃脱的东西,但是这个企业是他自己的,好坏的责任自己承担,大不了回到一无所有。
这是中国一代创业者的迷惘,为谁而做?为自己?还是为了自己做起来的企业?还是万科一直强调的为自己的股东?
中国房地产有一批精英在追寻这个问题,例如说王石。有时你会觉得王石这样一代人做企业的意识全然是没有根的,他们为什么要做企业?为谁做企业?仅仅是因为理想吗,抑或是西方现代企业的诱惑?
但更多地产商人显然是不会去考虑这样的问题,由始至终,他们也许都是机会的把握者。
·房地产商与“骗子” 09/04/26
·上海车展新卖点:买车送美女? 09/04/26
·中国房地产企业应学什么? 09/04/23
·500亿绿地 09/04/23
·保利:新贵族的圈地运动 0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