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G30
韩剧:带着血色的浪漫

  国内不少正在成长的娱乐公司复制了这种造星模式,个中隐忧值得引起注意。

  身边有不少朋友喜欢看韩剧。女性居多,男性也不少。在聚会时,千万不能提到韩剧,否则在座女同胞不免欢喜雀跃,一旦话题转移到这上面,其他人就只有旁听的份了。

  并非瞧不起韩剧。韩剧里有许多生活化的场景,让人感觉很亲近。这种元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国内电视剧所缺乏的。但更多韩剧显得非常不真实,过于形式化,而且只谈生活不涉政治。我曾总结过韩剧的基本套路,无非是灰姑娘和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等选项的排列组合。这种生活中的童话,应是制约韩剧发展的瓶颈之一。只要这一类型娱乐产品仍然有市场,制作公司很难有动力进行创新。

  但我没想到,充满童话般浪漫气息的韩剧,原来带着一抹血色。近日,韩国女星张紫研自杀,留下的一份遗书揭开了韩国娱乐圈重重黑幕。透过这桩事件,再联系到近年来韩国频频发生的明星自杀现象,让人看到了韩剧梦幻表象背后的真实一面。

  3 月7日自杀身亡的张紫研生前交给经纪人一份遗书,揭露了大量经纪公司强迫自己陪酒、上床、遭殴打等黑幕。遗书曝光后,韩国网民发动人肉搜索,发现张所属经纪公司老板劣迹斑斑,甚至近年自杀的韩国女艺人中有多名曾与该公司有过合作。该公司老板还可能就是2002年某桩女艺人卖淫案的主谋。3月18日,韩国警方正式宣布对这家经纪公司的老板金某发出通缉,同时表示将传唤张紫研遗书中提到的十多名人士进行调查。

  虽然这桩案件的真相还有待于进一步结论。但近年来多名韩国明星自杀,表明这已非个别艺人的极端行为。例如,2007年,主演《那小子真帅》等韩剧的女星郑多彬自杀;2008年10月2日,被誉为“国民天后”的顶级女星崔真实在家里自缢身亡。郑多彬和崔真实生前曾和张紫研同在一家经纪公司,因此其死因正受到重新质疑。韩国男艺人自杀事件也有多起,最近一起是今年1月二线演员金锡均在家中上吊身亡。

  笼罩在韩国娱乐圈上空的血色黑幕,也许和娱乐产业的造星模式有关。不少资料证实,韩国艺人的运作机制有着不人道的地方。艺人十四五岁开始受训,十六七岁出道,淘汰率达到50%左右。出道前,艺人视情况需要经常还要接受整容(这让我想起《贫民富翁》里“黑老大”摧残小乞丐的场景)。为了收回前期投资,公司和艺人的合约期限相当长,有的甚至是“死约”,而且公司对艺人收入的抽成比例相当高。此外,经纪公司为了效率最大化,往往给艺人安排超负荷的工作表,有的明星甚至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在这种全面控制的公司体制下,艺人遭遇性骚扰或人身折磨,自然不足为奇。顺便说一句,国内不少正在成长的娱乐公司复制了这种造星模式,个中隐忧值得引起注意。

  但我更认为,这根本上和韩国社会某些背离现代文明的“负面传统”有关。韩国社会的家长作风十分兴盛,男女平等观念也未深入社会领域。比如从一些韩剧可以看到,媳妇和婆婆、父亲与儿子、老婆和丈夫之间的关系仍然有着严重的等级差别。(这也是传统中国的主要社会型态)现实社会也是如此。有报道称,韩国娱乐公司的辈份关系非常分明,如果艺人不听话,不仅年长的艺人会对其拳打脚踢,公司还动不动就会实行封杀令。韩国歌手协会等组织也时刻关注艺人表现,如有违反传统等级思想的行为便一概封杀。这种社会传统和国民性,无疑助长了娱乐圈中的不正风气。

  上述大量事实表明,韩国演艺圈在不断制造现代童话之时,自身却无法走出悲剧性的传统文明阴霾——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东亚社会普遍面临的转型困境。不断发生的艺人自杀事件,既是对这一娱乐造星体制的控诉,也是一种不甘于沉沦的生命表白。一个又一个韩国艺人以自我终结的方式,戳穿了韩剧这一残酷童话的虚假文化表征。正如张紫研那份用鲜血写就的遗书中的一句话:“混乱复杂让我要窒息……哭的时候笑着,我以为我已经疯了。我在问我是谁?我失去了本质。”善于制造生活神话的韩剧,确实已经迷失了本质。就此而言,韩剧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当然,明星自杀现象和类似娱乐圈黑幕并不仅仅发生在韩国,只不过其所涉社会背景因素可能会有所差异。我不知道,那些“我为韩剧狂”的粉丝们,以及同样陷入“娱乐化困境”的国内影视行业,能否从这些悲剧性事件中获得启示,甚或觉醒。

相关文章

·住老城腹地 寻优质电梯盘 09/03/19

·选择多样化 配套完善在天河 09/03/19

·能说会笑的机器妞 09/03/18

·深发展首推个“点按揭”房贷利率 09/03/17

·川西散记 09/03/1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