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G30
危机下的地产大亨

  联盟破裂

  争论和分化,不仅出现在了地产业代表委员之间,原本紧密的地方政府与地产商同盟似乎也露出了罅隙。

  两会中地产业的热议话题,一共出现过两个高潮。一次是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对于温家宝提到的“对符合条件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购买者,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业内人士解读为放开二套房政策,网上争论不已,以至于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不得不出来解释政策并未变化。

  第二次高潮就是会期中间,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通过全国工商联递交的一份提案《积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和两份书面发言“我国房价为何居高不下”、“振兴房地产市场促进经济增长”被媒体广泛报道。

  引发热议的根源是第一份书面发言的副标题“房地产开发的总费用支出一半流向政府”,并建议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和土地招拍挂制度。有媒体记者马上在上海代表团新闻发布会上围堵上海市市长韩正对此的看法——房地产总费用支出留向政府的比例中,上海的数据最高,为64.5%——韩正的答复是:“数据有误,没有那么高。”这是一份去年发布过的报告,在一家研究工作室REICO的2008年度报告《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发费用的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分析形成的。

  但恰逢两会,各方意见充分表达之际;又恰逢房地产业刚刚落选十大振兴计划,无怪乎大量网民认为商会试图通过公开房价成本的方式,摆脱行业的暴利阴影,转嫁矛盾。

  据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执委会主任王玉清介绍,该发言是两会前一周提交给全国工商联,经政协审议列入全国工商联提案和发言之一。“这是房地产行业的提案第一次进入政协提案,去年的小产权房建议也落选了,这充分说明房地产行业的确碰到了很大的问题,各方都很重视。”商会的秘书长钟彬在接受采访时也解释道,该份发言并非转嫁矛盾或者刺激地方政府,而是希望摆数据、讲问题,然后各方共同寻求制度的突破口。“房地产业已经到了转型和变革的关键时刻了,以前总是微调,而且地方政府细看后应该明白其中的变革机会和空间。”但韩正匆忙间的应答似乎让商会有些始料未及。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健林对比并不乐观,“呼吁可以,但是执行起来很难,不现实。”

  或可期许的长期规划

  两会期间,记者们热追的、每个代表都会被问到的“房价是否到底”问题反而没有成为热点,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大佬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无法下判断,更不能轻易对媒体下判断的问题。于是他们或者拒绝预测、或者要求等等看、或者表达悲观。

  正如胡葆森所言,信心恢复起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要过早下结论。

  虽然两会期间,个别地区个别项目出现了销售明显回暖,但究竟是小阳春还是真正的春天,房地产商会秘书长钟彬也认为必须再观察完2009前两个季度的数据才能作结论。

  根据租房网所提供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今年一月份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深圳以16.5%再度“领跌”,广州9%居于第二。而且预计2009年商品房空置面积可能达到3-4亿,是往年的2-3倍。

  两会期间,真正能得到各方普遍认可的或许是尽快弄出一个堪比1998年房改的房地产业长期规划。

  百步亭董事长茅永红就认为,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房地产的过去十年是不规范的。但已经如此了,就不要互相埋怨,推卸责任,而是要寻找多赢。振兴规划里没有房地产,大家都很失望,但将来一定要也一定会出台一个长期规划,下一个十年不能再这么发展了。

  据媒体透露,早在两会之前一周,建设部就邀请了若干地产商和学者座谈,主要议题就是具有10年以上的高度的长期规划。

  两会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明确表示:“此前国家出台的房地产市场政策效果正在显现,近期不会再出台任何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目前的契机下,更应着手建立房地产发展的中长期规则。”赴京开会前夕,胡葆森接到了一份请他参与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立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邀请,“如果今后有机会对长期规划发表意见,我认为应该根据人均收入变化水平规划一个房地产的发展路线图,同时根据这个路线图加强行业六大主体的沟通——政府、开发商、消费者、媒体、学者、金融机构——过去十年里,这六个主体从来没有坐在一起过。”

相关文章

·香港重庆大厦的故事 09/03/15

·重庆隆鑫地产或入主同创地产 09/03/13

·温家宝:新的经济刺激政策随时可以出台 09/03/13

·房企破产潮未现 万科逆市难并购 09/03/13

·SOHO中国年报:销售翻番 200亿抄底京沪 09/03/13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