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G30
中国大举建设 历史建筑遭殃

  中国正发起一波新的开发热潮,以推动经济恢复增长势头。但一些人士却担心这会导致历史建筑遭受新一轮的破坏。

  在上海,推土机已经在刘家老宅旁待命。这座清代建筑即将迎来150岁生日,院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比上海引以为豪的外滩沿江建筑群还要早几十年。当年经营着酱油和放贷生意的刘家为族长修建了这个院落。刘家曾经是这个地区的“五大家族”之一,这个院落也在他们的手中延续了10代之久。

  但今年2月,这座老宅如今的住户收到了15天内搬离的通知。刘家人持续了将近十年的老宅保护战也翻到了最后一页。

  现如今,四世同堂居住在这个院子的刘家人(上至87岁的耄耋老人,下至4岁的孩子)已经快住不下去了。一堆泥土堵住了老宅的前门。院落的一些部分已经被拆毁。根据镇政府的开发计划,老宅周围的新住宅高楼即将取而代之,而它们很久之前就开始出现在古宅周围了。

  像刘家人这样的“钉子户”在中国并不罕见。但刘家的状况并没有获得像两年前重庆“钉子户”那样的公众关注和同情,当时那件事几乎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当然,最后还是逃不过被拆的命运。)

  在中国,很难确切知道哪些建筑能够安然躲过拆迁铁锤。根据政府的一项统计,上海有2,138座建筑被视为值得保护的“优秀历史建筑”;这座城市也提出了一份文物保护名单,上面包括了一些东亚地区最为著名的历史建筑。

  但上海同济大学的文物保护人士阮仪三说,上海只有大约1,400座建筑可以完全不用担心被拆毁。他编制了自己的应保护建筑名单,其中包括了另外5,000座由于历史特色而应当得到保护的老建筑。但阮仪三说,开发商对他的意见不予考虑,最近他就曾呼吁上海在兴建2010年世界博览会工程时应保留一处古老聚落,但未能如愿。

  刘家老宅已经破旧零乱,而且经过诸多改建;这或许是这座老宅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保护名单上的原因。镇上的规划者将其视为历史建筑,这一空泛认定暗示着这座老宅可能会被重建而不是直接拆除。但即便如此,历史建筑的质量和声名也不足以保证其安全,尽管国际上不断有人呼吁保护建筑大师贝聿民(I.M. Pei)在上海的祖宅,但这座建筑2001年仍难逃拆毁厄运。

  政府官员已经来过刘家要求他们搬走。出现在刘家一个入口附近的手电筒和大棒似乎是个信号,表明这家人可能会遭遇更加头疼的事情。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的一位官员表示,他知道拆迁刘家老宅的计划,但不愿进一步透露具体情况。

  刘家可以获得大约10万美元的现金拆迁款,并可在其他地区低价购得四套新住房。但刘家发言人祝建军(音)说,刘家人希望政府承诺他们的老宅被拆后能够易地重建,而不是一拆了事。

  具讽刺意味的是,刘家老宅正位于上海旅游历史景区七宝古镇,这个景区意在展示几百年前的城市风貌。不过,除了刘家老宅,这个上海历史景区的几乎所有东西都是新建的──中国各地频频出现这类仿古建筑。

  祝建军指着自家老宅周围的住宅塔楼感叹道,盖在这里的楼一定程度上毁了老镇的文化。

相关文章

·建设部:房价必须调整 09/02/26

·大连高新园区“千亿保增长”新措出台 09/02/26

·50亿私募基金入渝 “中国第三区”隐现西部金融蓝图 09/02/25

·两岸故宫:一个甲子的重逢 09/02/25

·黄怒波简介 09/02/2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