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城堡围屋

  客家围屋是赣南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是中华民族建筑中的一枝奇葩,一方面围屋是堪与欧洲城堡相比的中国式城堡,另一方面围屋是汉代坞堡这种中原古代建筑形式的延续和传承。近年来,随着客家文化研究和海外客家人寻根问祖热的兴起,作为客家历史和客家文化艺术综合载体的客家围屋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并引起国内外研究客家和民居建筑的专家学者的关注。20日的赣州市民社科讲座一改以往方式,而是针对性地开展讲座。本期讲座为“走进校园”。赣州市博物馆书记万幼楠,向来听讲座的市民及师生们讲述了赣州客家围屋的古往今来。

  客家围屋,以其主房四周外围筑以高墙炮楼而得名。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的房屋,其外墙既是围屋的承重外墙,也是整座围屋的防卫围墙。赣南围屋构成了奇异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观,产生于明末清初,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从平面上可分“口”和“国”字形两大类,其形制多是方围,也有部分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的。龙南是典型的客家县,又因保存客家围屋数量之多、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而被誉称为“客家围屋之乡”。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赣州现有围屋约200座以上,有些山谷村庄,往往一个自然村,便有七八座围屋。形式形状上也最全,除大量方形围屋外,还有半圆形的围拢屋式围屋,近圆形围屋以及八卦形和不规则的村围。著名围屋有关西新围、燕翼围等。

  据介绍,围屋的特点一是“防御性”,二是“血缘性”。如果与闽粤围楼作一比较:闽西土楼高四层,形状或方或圆,体量巨大,厚土墙,大悬山,强调的是聚合性;粤东围拢屋高一层,前方后圆,前低后高,门坪前有一口半月形的水塘,采光、通风、排水俱佳,强调的是可居性;赣南围屋高2层至3层,以矩形为主,四角构筑炮楼,壁垒森严,短硬山、砖石墙,强调的是防御性。“血缘性”体现在,围屋内的居民都有同一个祖先,故围屋内必设“祖堂”,实行族长管理制,统一管理围内卫生、排水、纠纷等。遇到战事,如外敌入侵则全体围民又是一个有组织的战斗群体。维持这种大家庭血脉关系的纽带,是每年定时进行的敬宗祭祖活动,祖堂成为围民的“圣殿”,是围内建筑档次最高、装饰最华丽的地方。

  赣南围屋具有十大防御功能:

  防俯射攻击。防止敌人利用山势窥探或攻击围屋,也是便于防御者及时发现敌情和阻击敌人。

  防正面攻击。围屋外墙厚一般为1米左右,高2层至3层(燕翼围墙厚达1.5米,高四层)。围屋外墙建筑材料以砖石为主。

  防侧面攻击。为了便于警戒和打击已进入墙根或屋面上的敌人,围屋四角构筑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炮楼(俗称火角、敌楼)。

  防屋面攻击。围屋屋顶形式以硬山为主,为防偷袭者乘黑夜从瓦面潜入,许多围屋在瓦面上撒布用剧毒药水浸泡过的三角铁钉,据传能“见血封喉”。

  防地道攻击。据调查和传说,主要从三方面防备,一是墙基都特别厚实;二是在墙基外密布桩基;三是在围屋四周挖掘护濠。

  防大门攻击。门是整座围屋的安危所在,自然是防卫的重点。首先,门的位置多设在近角处,使门纳入角堡的监护之下。其次,门墙特别加厚,门框皆用巨石制成。第三重是日常使用的便门。

  防用火攻击。一是防用火烧大门,大门表面除包钉铁板外,门顶上还设计有水箱和漏水孔;二是防火箭射入围内焚烧,许多围屋内都刻意在各要害位置,设计有消防水池或消防大水缸。

  防切断联系。少量围屋如燕翼围,为防备围屋遭到围困或夜深门重叫不开大门,便在围屋的某隐密处开设有几个沟通围内外的传声孔,接受声音的那间房子,其实便是整座围屋的哨房,约当于今天的门卫或值班室。

  防缺粮断水。水和粮草都是防卫者必备的物质条件,视围屋大小围内必设有一至两口水井,许多围屋在中间楼层还辟有专门存放粮草的贮藏间。

  防围屋攻破。听说不少围屋设有秘密地道,可防一旦围屋被攻破,重要人物可从地道中逃生。

相关文章

·万科首个廉租房明年6月将出租 08/08/21

·赣南围屋: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08/01/22

·岭南民居凝聚民系风俗文化内涵 07/08/29

·骑楼风雨情 07/08/07

·长汀:中国最美的小城 07/08/0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