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似乎仅仅还只是开始,何时结束?谁知道。
许多年之后,用于记载公元2008年的中国的文字,是否也会用“十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此类的叙述作为一个开头?
2008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此一轮的土地改革被称为“新土改”,多少是因为相对于之前的那次始于小岗村的著名土地改革。
这三十年凝聚成一个焦点的话,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却没有看到“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以及分配不均成为了改革三十年后的新焦点。
胡润百富榜的发布,让看起来有些惨淡的2008年下半年多了一点乐趣。乐趣在于人们又可以对“先富起来的”进行一番评头论足:谁是首富、谁新上榜、谁身家缩水?无论是老掉牙的还是推陈出新,都是话题。
黄光裕拿回了失去两年的首富头衔,而纠缠于国美、中关村以及三联商社之间的暧昧也一再被媒体提上议事日程。被认为是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前首富”,这一次在国内A股市场“冤大头”般填进数亿资金后,却仍然由前首富转正成首富。当然这也是因为2007年的首富杨惠妍的财富缩水。
不只是杨惠妍,也不只是碧桂园。先富起来的人们损失都比较惨重,但这一次先富起来的人们不是带动后富裕起来的人们共同致富,而是一起坠落。在年初或者说是五月前,多数的观点与分析仍然对市场抱有幻想,认为市场已经见底,很快将回复元气,然后再继续2007年的那种疯狂。但很快,持有类似观点的人们都发现自己错了。
不知不觉间,“调整”、“回落”、“过冬”、“降价”、“退房”、“量价齐跌”等关键词已铺满整个行业。而曾经占有各类财富排行榜单最重要位置的房地产富豪们,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情或许是查看自己的身家又缩水了多少。杨惠妍也许是其中感受最为“生动”的一位,其从去年荣登首富时的1300亿身家缩水至300亿左右,多少会让人感叹数字以及资本市场的神奇。
有趣的是,这种神奇在国内还属于“小米加步枪”的时代,而在世界那一边的美国从事金融、基金等行业的人们却已经玩得出神入化。次级债券的买卖创意,就算不能说是绝后,起码也是空前。美中不足的是,他们似乎玩得太过火。由次级债券引发的次贷危机在绵延一年多之后,最终不可收拾。
危机从华尔街投行的终结开始,资本市场一片愁云惨雾,并最终波及全球范围。不过,国内却仍然有不少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可以做到“任凭惊涛骇浪,我自岿然不动”,并一再强调“中国经济、中国股市有向好的基本面”。
很难想象当杨惠妍们看到这样的言论时是什么表情;也很难想象当东莞、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依靠出口为生的制造企业看到时是什么表情。对于其中一部分人来说,大概已经没有更多的选择——倒闭还是裁员?这样的选择题无论是横看还是竖看都看不到希望。最终失去工作的是那些在上一次土地改革中离开土地走进工厂企业的人们,只能选择是留在城市等待另外一个工作机会,还是回去在自己的土地上找生活。
不是都喜欢世外桃源吗?是庆幸于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烈?还是迷惑于这个封闭几百年的国家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将紧闭的大门打开了多少?一切似乎仅仅还只是开始,何时结束?谁知道。
于是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刺激内需。先是降息,然后是放松信贷,再然后是“四万亿”的积极财政计划。美国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源发地,受灾最重,修补起来更难,7000亿的救市似乎不得已而为之。而中国的4万亿计划则让人侧目。
中央政策一出,各方纷纷拍案而起,只见观点与智慧漫天飞舞,高瞻与远瞩传达四方。透过这一片喧嚣,我们最为切实看到的却是,人们在激烈地争论着如何分切这块“4万亿的蛋糕”,惟恐下手慢了,一杯羹都分不到。我们看到的,除了盘算,还有论证……
·深圳控股为前执董提供1045万港元贷款 08/12/16
·统计局: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8% 08/12/16
·直播预告:城市观点论坛中国行2008年度论坛 08/12/16
·城市观点论坛中国行2008年度论坛开幕 08/12/16
·惠州结算?金融街50亿年度计划起争议 0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