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获胜,未来的美国政策和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我们未必很懂,但不妨碍我们了解这个人。在台湾政坛才女陈文茜的解读下,他的故事令人感动——尤其对我们这些在艰难岁月长大的草根孩子。
如果你有着与奥巴马一样的出生,一样的童年,你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奥巴马的母亲一生结婚两次,生父在他拥有记忆之前已离他们而去;他一生与生父唯一的相处时光只在十岁时的某一个八月;结局也很糟,全家吵翻,不欢而散。奥巴马的母亲是一位真诚的人类学家,她的浪漫婚姻与世界关怀合而为一。一个白人中产家庭的女孩,先爱上已有肯亚元配的非洲青年,离了婚,又跟着印度尼西亚外交官,远渡世界的另一端,居住贫瘠的东南亚乡间,过着美国白人难以想象的苦日子。
自信是成功的秘密
这位妈妈看起来简直过度梦幻,她未曾赋予奥巴马满口袋的钱,却给了他无限的爱。非凡的母亲教导非凡的儿子体验人生的大爱与小爱;不只爱自己,爱教养的亲人,也爱遗弃他的父亲与命运比他更悲惨的第三世界穷人。
奥巴马在他自己亲自撰写的传记《梦想之路》里,描述最终扶养他长大的外公外婆,如何叙述他只谋面一个月的父亲。“宝贝,任何情况你爸都能迎刃而解,这使得每个人都喜欢他。记不记得有回他要在国际音乐节献唱?原本答应唱几首非洲歌曲,一到现场,不得了,在他之前的夏威夷女孩,尽管唱的没多了得,但可是带着一整团乐队做后盾。换成旁人铁定开溜,打退堂鼓。但这不是老巴拉克;他台照上,面对一堆人照唱。”奥巴马回忆他外祖父告诉他,“你可以从你爸爸身上学到的是,自信,这是一个人成功的秘密。”
悲苦中见正面希望
相同的故事若发生于一般家庭,可能完全改观。奥巴马的童年将被描述成一桩悲情的孤雏泪;单亲、黑白杂种、父亲遗弃、母亲太浪漫、继父不得志、印度尼西亚苦日子,自十岁起无父无母,只靠外祖父母成长。
奥巴马今天能鼓舞沮丧的美国人,正因为他有一种奇人般的能量,悲苦中看到正面的希望与欢乐;从小他的字典里没有自怜自艾,有时也许免不了孤独,甚至读私立学校被有钱孩子们嘲笑;但他知道生命里在肯亚有一个为非洲黑人努力的父亲,在印度尼西亚有一位舍弃种族成见的母亲,在夏威夷有疼爱他的外祖父母。
他以自己的出生为荣,这是一个流浪的家庭,成员虽四散,爱却很圆满。
人需要爱,不同类型的关爱,奥巴马不是一个自私的孩子,每日只渴求别人关怀脆弱无助的他,成功的家庭教育使童年的他已理解,“爱的世界”必须宽广,这种理解挽救了奥巴马原本宿命不幸的人生。
而奥巴马若当选美国下届总统,他不只将是美国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也是第一个具备第三世界贫苦生活经验的美国总统。
两岁至十岁间,他曾随着母亲至印度尼西亚乡间居住,继父决定让他了解桌上的鸡怎么来。于是他亲眼目睹杀鸡人“把鸡脖子架在小水沟上,鸡挣扎了一会儿,翅膀不断用力拍着地面,几根羽毛随风散落,……那人熟练地在鸡脖子上划一刀,鲜血喷出如长长红丝带,……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鸡往上空抛,……鸡砰地一声掉在地上,还想挣扎站起来,但头已变形移位……直至倒地身亡。”继父给了他一些童年玩伴,大黄狗、天堂鸟、小鳄鱼,还有一只猩猩。
邻居讪笑乐观看待
印度尼西亚经验让奥巴马体验何谓亚洲乡间,路况寸步难行,摩托车、人力车皆超载两倍,蟋蟀在月光下鸣唱着,而人与动物皆随时处于垂死挣扎。
回到夏威夷外公外婆家,他曾听到白人邻居孩子们背后冷笑,甚至隔篱嘲讽:“我爱黑鬼!”对世界充满梦想的外公外婆告诉他,当年德州居住的经验,更糟!夏威夷,挺好的!母亲眼泛泪光,没有控诉,然后说:“你的父亲是一个了不起的肯亚黑人,他回到自己的土地,为他的族人努力。”
奥巴马让人能信赖
奥巴马今年仅47岁,但他的灵魂似乎已活了很久,活过了很遥远、很宽广、很不同的世界。金融海啸中,上帝赐予美国人这个礼物,他一生的笑与泪,似乎最终只是为了凝聚某一个历史时刻,他可以带领困顿而自大的美国人,重新认识世界。“Yes,We can”奥巴马喊出这句口号,美国一大半年轻人毫不怀疑地信赖,因为他的人生真的证明,一个人的“正面”态度,的确可以改变命运。